南粤行(8)~佛山游(南风古灶景区)

模范

<p class="ql-block"><b>3月2日下午我们来到南风古灶景区。步入景区,映入眼帘的是“南风古灶”四个金色大字悬于牌坊之上,红色灯笼点缀其间,显得格外醒目。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的标志静立一旁,诉说着这里的辉煌过往。不远处,“永耀陶瓷新村”的牌匾下,蛇年主题彩绘与传统人物插图相映成趣,彰显出浓厚的地方特色。</b></p> <p class="ql-block"><b>佛山南风古灶,这座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龙窑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文明记忆的宝库。无论是陶艺制作体验,还是欣赏精美的雕塑作品,都能让人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果你也想深入了解中国的陶瓷文化,不妨来此一游吧!</b></p> <p class="ql-block"><b>继续深入,便能看到开化窑遗址。高大的烟囱直指蓝天,红色装饰上的文字清晰可见,记录着这一片土地的前世今生。柴烧艺术的魅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吸引了众多陶艺爱好者前来体验创作的乐趣。</b></p> <p class="ql-block"><b>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窑灶依山而建,全长34.4米,内长30.87米,窑面有29排火眼,用于控制火候。这里的窑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传统龙窑,被称为“活的文物”。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工业遗产,它见证了中国明清时期制陶业的发展历程。</b></p> <p class="ql-block"><b>龙窑口旁边,树立着一尊火神雕像,整体看上去,火神就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不仅头发、衣服、配饰都好似火焰,连火神脚下踩的也是风火轮。佛山是陶瓷之乡,人们不论是新建陶瓷厂、窑炉第一次点火、都会来到这里向火神祈祷,然后从南风古灶取火,以此来祈求生意红红火火。</b></p> <p class="ql-block"><b>其实在这里的“灶”,特指的是烧制陶器的窑。而“南风”是指此灶坐北朝南,能顺势风向令灶内之火熊熊燃烧,所以“南风古灶”是指自古时就存在的陶瓷工艺品制作之地。相传,这座古窑从公元1506年至今,窑火不断,生产从未停止,到了今天,仍然在创造着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谓在国内都属于无敌的存在。</b></p> <p class="ql-block"><b>走入南风灶中,阳光从墙壁上的方孔透进来,眼前清晰明亮,和想象中昏暗的环境迥然不同。柴木凌乱地堆放在一侧,仿佛能看到工匠忙碌劳动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b>南风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有近500年的历史,具有保存完好、持续使用时间长的特点。龙窑依山而建,窑身全长34.4米,内长30.87米,窑面有火眼二十九排,犹如一条巨龙从天而降一般,所以当地居民就把它叫做“龙窑”。但石湾的居民又称龙窑为“灶”,因为窑头烧柴的地方像旧时家里烧柴做饭的灶头一般。这条龙窑的灶口正对着南方,而且灶尾榕树成荫,每到夏天凉风习习,故称“南风灶”。</b></p> <p class="ql-block"><b>高灶位于西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较同园区内的南风灶建造时间晚,由明代沿用至今的古龙窑,已有400多年历史。“高灶”的称呼是因为这条窑建在高庙的后面,窑主希望它能承接高庙鼎盛的香火,所以取名为“高灶”。明清时期该窑为陶业大行“水巷大盆行”的专业龙窑,历来以煅烧大盆类产品为主。对研究制陶史及古代煅烧工艺有重要价值。</b></p> <p class="ql-block"><b>古窑建立在一个低矮的山坡上,两条窑洞长约三十多米,并排排列,远远看去就像两条长龙,所以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龙窑”和“凤窑。</b></p> <p class="ql-block"><b>沿着山势而建的阶梯慢慢前行,两侧就是500年窑火不绝,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南风灶和高灶。阶梯尽头的壁画由古陶片镶嵌而成,白色墙壁,黄色游龙,图案精美,又贴合了龙窑的名字。</b></p> <p class="ql-block"><b>南风古灶的制陶工艺非常独特,传承了五百年的技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这里出产的陶器以釉色丰富、造型多样而著称,享誉中外。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种精美的陶器,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制陶的乐趣。</b></p> <p class="ql-block"><b>在南风古灶窑尾,有一棵大榕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据《佛山市古树名木图集》记载,这棵榕树树龄约430岁,树高约21米,胸围约7米,平均冠幅约16.5米。据说此树的种子由鸟粪传来,落在温度十分高的灶后墙壁上顽强地生长着,形成大树抱灶的奇特景观古灶榕风。</b></p> <p class="ql-block"><b>砖石上,榕树无土可依但枝繁叶茂;生活在古龙窑尾上,窑内最高温达1250度,龙窑旁也是热气逼人,可大榕树和龙窑一样越来越旺。盘龙一样的老根从窑顶往下长,紧紧抱着窑基,直向地下钻去。树长在窑顶上,根扎在地下,露出地面的根和窑一样高,足足有四五米高。榕树的根节攀援在古灶石壁上,不时能发现某一块石壁的砖石被注明了明代古窑砖,榕树旁有“古灶榕风”等内容的石刻铭牌。</b></p> <p class="ql-block"><b>如今用柴火烧的窑慢慢被现代的电窑、气窑所取代,原来古窑也在创新,延续着传承。</b></p> <p class="ql-block"><b>南风古灶后面,聚集着一片明清建筑群,灰黑色的瓦屋顶,红白相间的砖房,无不在诉说着旧时的故事和辉煌。站在屋顶俯瞰全貌,传统瓦片屋檐与城市天际线交织成画,令人心旷神怡。</b></p> <p class="ql-block"><b>古寮场,是古时石湾制陶工场的称谓,原料加工和制坯成型,均在寮场内外进行,古寮场内堂现作为车拉坯等古老制陶场景,为游人增添参与玩陶习艺的乐趣。</b></p> <p class="ql-block"><b>“古窑映象”占地400余平方米,强调复古、传统怀旧的岭南风格、保留以前古窑原汁原味的制陶工作场所,体现出陶文化的厚重感。馆内分为“陶艺廊”、“演艺厅”、“古瓦瀑布”、“亲水休憩区”四大部分,为游客展示传统制陶技艺,做到“后场到前场,生产到展示”,并融入游客的互动环节,为其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b></p> <p class="ql-block"><b>马槽瀑布,顾名思义,是由马槽涌水而成的瀑布,落差三米多,面阔近卅米,于形见阶梯十几层,于声闻水流哗哗响,使人见趣。马槽瀑布阶梯状的造型虽非奇特,但是有感古灶,老宅,旧马槽的岁月积淀和阅历,也觉古韵成风,而“马槽瀑布”的清水流淌,鸣响声声,又为古灶和老宅赋予了灵气和生气。</b></p> <p class="ql-block"><b>高庙,始建于始建清代,又名“福善祠”,祀北极镇天真武大帝,与佛山灵应祠(祖庙)“并昭显赫”。庙内藏有清代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朝重修福善祠碑记共12通之多,是石湾镇历史发展的物证。后因被火焚毁,现只保留其偏厅。</b></p> <p class="ql-block"><b>浮雕壁画《石湾古八景》颜色鲜艳,细节生动,细致再现了明清时期的石湾风貌,当年陶业兴旺繁荣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b></p> <p class="ql-block"><b>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感受着南风古灶景区的悠久历史,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b></p> <p class="ql-block"><b>林家厅建于明代,初为林氏家庙。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林绍光、林龙光、林缙光兄弟三人将家庙改作居室,称为林家厅。深三进,相同小院,楼阁厢房等,是颇具特色的祠堂民居合一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b>林家厅是林氏兄弟联袂建造的三间相连青砖大屋,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南至北依次是头门、前殿和后楼,均为硬山顶,面宽三间,前殿进深三间,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b></p> <p class="ql-block"><b>当时,林家三兄弟在佛山石湾一带可谓赫赫有名,林绍光是进士,林龙光和林缙光分别为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的乡试举人。林家厅的内部风格简洁、雅致,通风和采光性能极好,这类清代岭南大屋在广佛地区已经不多了。</b></p> <p class="ql-block"><b>林家厅附近一带的古民居群,为明清时代的建筑,具有岭南民俗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古代建筑文明的遗产,至今保存完好,2002年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设立了国际艺术家村,现已有30多名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进驻,。</b></p> <p class="ql-block"><b>在明清古建筑群里,还可以看到一些风格独特的陶瓷作品,比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弥勒佛,或者某种小玩意。</b></p> <p class="ql-block"><b>老城里街巷纵横交错,顺着石板路任意闲游,不经意间就会闯入一条别有韵味的小巷中,家家门前草木旺盛,户户窗前花朵盛放,感受到的尽是人间美好事。</b></p> <p class="ql-block"><b>誓月礼堂是一个独栋的纯白色婚礼堂,大概能容纳30人左右。一眼看去满满的仪式感,纯白简洁而浪漫,特别适合求婚和小型婚礼仪式。这里有空中草坪和五个沉浸式主题宴会厅,可以在这里举办一场超浪漫的婚礼,绝对让你沉浸在幸福之中。这里还有婚礼策划、婚纱礼服、化妆主持和摄影摄像等一站式服务,简直太贴心了!</b></p> <p class="ql-block"><b>步入南风古灶景区青石板路两旁伫立着完好保留的岭南特色建筑,诸如古朴的石板路、青砖房舍、精雕细琢的屋脊与瓦脊,以及别具一格的骑楼与镇耳墙。</b></p> <p class="ql-block"><b>探索佛山南风古灶景区一个充满陶艺气息的古村落,仿佛置身于“有风的地方”。在这里,每一步都是一幅画,每一景都值得你花上半天时间细细品味。</b></p> <p class="ql-block"><b>现代元素与历史建筑和谐共存,这里运用拱廊、雕塑、彩绘、彩灯等现代装饰,打造出兼具美学与艺术感的LED灯具,让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融共生。</b></p> <p class="ql-block"><b>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或是在咖啡厅里细品一杯香浓的咖啡,你都能深刻领略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韵味与博大精深。在这里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繁华交织,为你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画卷。</b></p> <p class="ql-block"><b>佛山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悠闲与惬意。这里的茶文化十分丰富,人们喜欢在茶楼里品尝美食、聊天消遣,享受美好生活。</b></p> <p class="ql-block"><b>大缸瀑布是由365个颜色各异的大缸组合而成。365个缸象征着365天每天都红红火火,盆满钵满。这些大缸都是由南风古灶烧制而成的,中间有一个聚宝盆,它是2001年6月23日由南风古灶第62998窑烧出来的一件窑宝,是用最古老的石湾传统“拍大缸”技艺创作而成。聚宝盆上的红坤釉鲜艳夺目,散发出一种质朴、浑厚的美感,这种效果也是古老的柴烧技法所特有的,现代窑炉无法代替的。</b></p> <p class="ql-block"><b>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高庙路,建成于2004年,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展厅面积4532平方米,是广东首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行业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这是博物馆大门的一对门神,在国内博物馆有门神把守的可能也是少之又少。镶嵌在博物馆大门上的门神名为《青龙、白虎》,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对陶塑浮雕门神,每幅高2.59米,宽1.31米,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汝荣、冼艳芬夫妇创作的,从创作到时烧制历时近一年。</b></p> <p class="ql-block"><b>以往,门神大多数是以木版年画形式表现或直接绘画于门上,而这对用陶塑形式表现门神在我国尚属首创。门神经过艺术分割,放在有500年历史的古龙窑-南风古灶烧成,由柴烧而产生“窑变”,使作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b></p> <p class="ql-block"><b>一走进博物馆大门,你会被一座明清风格的广式宅院所吸引。院内两边设有走廊,走廊两壁的壁画图尤为引人注目。这是由我国陶瓷女艺术家张温帙创作的巨型陶制手捏贴塑壁画《东平河图录》,长46.2米、高2.6米,用陶瓷立体雕刻而成,每一片陶片上的人物和场景都栩栩如生。</b></p> <p class="ql-block"><b>馆内藏品5000余件(套),包括从石湾新石器时代印纹陶片,汉、唐、宋、元陶器,明、清、民国时期陶瓷,直至新中国成立至今的陶瓷作品等,时间跨越5000年,不仅是石湾陶历史发展的见证,更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b></p> <p class="ql-block"><b>展览内容涵盖了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陶业二十四行、石湾陶塑五大展厅,展示了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国内陶瓷、国外陶瓷等多种藏品。</b></p> <p class="ql-block"><b>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b></p> <p class="ql-block"><b>馆内柔和的灯光柔和地洒在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陶瓷上,营造出一种跨时空的奇妙氛围。</b></p> <p class="ql-block"><b>“灵蛇献瑞——石湾贺年生肖陶艺巡回展”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展出。从远古开始,蛇的形象就被人们崇拜。传说伏羲氏蛇身人首。在《山海经》中,人首蛇身的神数量巨大。原始社会解体后,崇拜蛇的风俗在许多民族中仍相当普遍,中国人关于蛇年生肖的传统延续至今,映射了蛇在人们心目中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b></p> <p class="ql-block"><b>蛇年来临,石湾的陶艺家们怀着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和梦想精心塑造的一款款陶塑蛇生肖陶艺作品,将蛇所代表的聪明、机智、富贵、长寿、幸运等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b></p> <p class="ql-block"><b>石湾贺年生肖陶艺文化发展迅速,这种蕴含岭南特色的陶塑作品,不仅仅是家居装饰摆设的艺术品,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情感和美好生活的祝愿。一款款精心打造的生肖蛇栩栩如生,它们有的追求形似,有的表现神韵,或灵活或柔美,或霸气或吉祥。</b></p> <p class="ql-block"><b>灵活运用素胎与釉彩,石湾窑展现出无所不能的创造力。以蓝色釉为基调,巧妙地融入红、玫瑰紫、翠毛釉等色彩,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其中,蓝釉中流淌着雨点状的葱白色品种,被赞誉为“雨淋墙”或“雨洒蓝”,成为石湾窑的独特杰作。雨淋墙是广钧釉的一种,有葱白色雨点流淌,犹如骤雨下降。图为清 广钧“雨淋墙梅瓶”</b></p> <p class="ql-block"><b>博物馆的动态展示区展示有被誉为“活的文物,移不动的国宝”南风古灶,还复原了古制陶作坊“古寮场”、保留着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家厅及明清古民居群、高庙偏厅、扎根于古窑之上的生态奇观“古灶榕风”、还展示由出土陶片镶嵌而成的大型壁画《瑞龙献宝》等。</b></p> <p class="ql-block"><b>这里还有不同时代、造型各异的挂壁,龙虾、鱼、蟹荷花等动植物造型应有尽有,简直就像走进了陶瓷的艺术殿堂!</b></p> <p class="ql-block"><b>馆内收藏丰富,涵盖了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园林陶瓷以及国内外各类陶瓷作品。每一件展品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展示了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b></p> <p class="ql-block"><b>馆内藏品丰富,有宋代的影青魂瓶、清代的石湾窑蓝均釉花瓣形碟,还有民国时期的青花圆鹤纹茶壶等等。每一件都是精品,让你大饱眼福。</b></p> <p class="ql-block"><b>这里还有不同时代、造型各异的挂壁,龙虾、鱼、蟹荷花等动植物造型应有尽有,简直就像走进了陶瓷的艺术殿堂!</b></p> <p class="ql-block"><b>博物馆的陶瓷藏品玉兰花插是一件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品。这件玉兰花插属于清代时期的文物,它不但展示了石湾陶瓷的高超工艺,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b></p> <p class="ql-block"><b>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图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发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b></p> <p class="ql-block"><b>南风古灶景区的最大创意——“梦想砖”,由所有有梦想的人,用图画、文字、手印等各种你可以想到的方式,将自己的梦想放到了一块陶板上,烧出来,进行编号,砌成“百万梦想墙”,从玩陶厅出发,绵延到整个石湾公园几十公里,成为中国新长城。</b></p> <p class="ql-block"><b>3000平方米全球最大的玩陶中心,可以同时容纳3000人欢乐玩陶,是岭南最具特色的陶艺互动培训基地,同时也是世界陶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有中外陶艺师现场交流指导,现场拉坯制作各种形状的陶具,更可亲自创作一块梦想砖,作品将由500年古龙窑烧制。</b></p> <p class="ql-block"><b>沿着青石板路前行,一座座古朴的建筑群落渐次展开。红灯笼高挂,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游客们或驻足拍照,或流连于摊位之间,品味地道的手工艺品。街区热闹非凡,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繁华的年代。古墙、古窗、石板路、独具岭南特色的芭蕉,每一个元素都很适合入相,无论是拍摄人文风光片,还是人像照片,都能拍出格调。</b></p> <p class="ql-block"><b>连接石湾公园和南风古灶之间有一条仿明清建筑的公仔街,专门销售各种陶瓷艺术品,既有传统的名家之作,也有现代的家具装饰品,遨游其中,完全陶醉在陶瓷艺术的文化长廊里。这里有许多陶艺工作室,游客可以亲自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街边遍布各种陶瓷商店,从装饰瓷器到实用茶具,从五颜六色的饰品到精致的公仔陶瓷,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这里不仅有佛山本地的陶瓷品,还有来自景德镇的精美瓷器。</b></p> <p class="ql-block"><b>这里有一百多家商铺,卖的各种陶瓷艺术品真是琳琅满目。有传统的名家之作,也有现代的家具装饰品。你可以看到各种风格的花鸟山石、人物神仙等陶瓷公仔,古朴、华美、庄重、可爱,真是应有尽有。</b></p> <p class="ql-block"><b>街上的陶艺品琳琅满目,釉色浑厚斑斓,造型生动传神。从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到园林陶艺及微塑,应有尽有。屋檐上,爬墙虎开成了一堵绿墙,增添了一丝盎然的气息;角落里,古树被藤蔓缠绕,阳光穿透叶子洒下斑驳的光影。</b></p> <p class="ql-block"><b>整洁有序的街区,舒适惬意的环境,精美绝伦的陶艺品,让人沉醉其中。</b></p> <p class="ql-block"><b>石湾公仔街的陶瓷作品生姜以精湛的工艺和写实风格著称,采用素胎或局部上釉技法,陶泥本色模拟生姜的纤维质感,细节逼真如生。作品融合乡土生活题材与夸张手法,既体现岭南文化的质朴率真,又通过陶塑的“形神兼备”传递自然之美。</b></p> <p class="ql-block"><b>这里还有一个大型陶瓷品批发市场,提供各种大小不一的装饰瓷器、实用的陶瓷茶具和五彩斑斓的陶瓷饰品等。无论你是寻找装饰品还是实用品,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b></p> <p class="ql-block"><b>对于那些喜欢淘宝的人来说,石湾公仔街上的陶瓷品批发市场是一个绝佳的去处。市场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瓷产品,不论大小,无论是装饰瓷器、实用的陶瓷茶具,还是精致的陶瓷饰品,都能在这里找到。</b></p> <p class="ql-block"><b>石湾公仔街是一个集陶艺制作、陶瓷艺术品展示和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石湾公仔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人流,成为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目的地。对于喜欢陶艺文化的人来说,南风古灶和石湾公仔街无疑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在广东省顺德市的心脏地带,隐藏着一条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交织的商业步行街——华盖路。这条老街不仅承载着顺德大良镇八百年的风雨沧桑,更是岭南文化与西洋风情完美融合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b>华盖路的前身名为“八闸”,这一名称源于清代及民国期间,此地作为富裕人家的聚居地,为维护安全而建的“八个闸门”。这些闸门不仅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守护着这片繁华之地的安宁。随着时间的流逝,“八闸”因“笔街”的改称而演变为“华盖路”,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成为了顺德大良镇的一张亮丽名片。</b></p> <p class="ql-block"><b>漫步在华盖路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民国初年。这条全长635米的商业街,历经八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漫步于华盖路,恍若穿越时光隧道,发现了这座充满历史痕迹与美食香气的彩色骑楼街。这些建筑风格独特,不仅是住宅,也是商业街区。走在华盖路上,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交织在一起,让人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当我看到“华盖路”的第一眼,就感觉像是瞬间穿越到了南洋,比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因为“华盖路”两侧都是传统骑楼,同时又带有一些西方建筑的风格,中西合璧,就很有南洋味道。</b></p> <p class="ql-block"><b>华盖路步行街是顺德大良唯一一条商业步行街,也是一条极具岭南特色的商业街区。街道两旁,明末清初骑楼特色的岭南西洋建筑错落有致,主色调以粉黄、粉绿、粉蓝为主,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还巧妙地融入了西洋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岭南骑楼+西洋风情”的建筑风貌。</b></p> <p class="ql-block"><b>骑楼的建筑结构独特,“上楼下廊”式的设计,既满足了城市中住户、商户、行人三者的需求,又体现了佛山人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人际观念。楼上是住户的生活空间,楼下的廊道则是商户经营的店面和行人遮阳避雨的通道,这种商住两用的建筑形式,在当时是非常先进和实用的。</b></p> <p class="ql-block"><b>走在华盖路上,你会发现这里的建筑不仅色彩斑斓,而且细节之处尽显匠心。骑楼的廊柱、窗棂、阳台等部位,都经过精心雕琢,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不失西方建筑的精致。此外,街道两旁的路灯、座椅等公共设施也颇具复古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小镇。</b></p> <p class="ql-block"><b>作为顺德大良的商业中心,华盖路步行街自然少不了国际品牌的入驻。这里设有数百家国际名牌连锁店,主要经营服饰,兼有百货、小吃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无论是追求时尚潮流的年轻人,还是注重生活品质的中老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商品。</b></p> <p class="ql-block"><b>华盖路上的许多建筑都是由顺德的华侨投资兴建的。这些华侨在海外闯荡多年后,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回到顺德投资兴业,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建筑作品不仅体现了西洋风格,更融入了岭南文化的精髓,使得华盖路成为了一条充满人文情怀的商业街。</b></p> <p class="ql-block"><b>对于游客来说,华盖路步行街无疑是一个拍照打卡的好去处。这里色彩斑斓的建筑、复古的公共设施以及街头巷尾的艺术装置,都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拍照素材。无论是喜欢文艺小清新的年轻人,还是喜欢复古风格的中老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拍照胜地。</b></p> <p class="ql-block"><b>除了拍照打卡,华盖路还是一个休闲购物的好地方。这里的店铺种类繁多,商品琳琅满目,无论是购物狂还是闲逛族,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此外,华盖路还设有许多休息区,如咖啡厅、茶馆等,让游客在购物之余也能享受到片刻的宁静与舒适。</b></p> <p class="ql-block"><b>华盖路步行街的美食让人垂涎三尺。走在这条街上,骑楼两旁的招牌绚丽多彩,彰显着各色美食的诱人。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的美食文化相得益彰,吸引着各地食客前来品味。</b></p> <p class="ql-block"><b>在华盖路步行街,美食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一走进华盖路步行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美食店铺。这里遍布着民信、仁信、李禧记等传统名店,承载着很多顺德人的美好回忆,书写着百年商埠的沧桑历史,一路见证了顺德的经济、文化发展。</b></p> <p class="ql-block"><b>从传统的双皮奶、鱼皮、伦教糕、陈村粉,到现代的创新美食,这里应有尽有。每一家店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装修风格和特色菜肴,让人垂涎欲滴。每一口顺德风味都带着佛山温度,让人品尝后对“厨出凤城”的美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b></p> <p class="ql-block"><b>双皮奶是顺德的代表性美食之一,也是华盖路步行街的一道招牌菜。这里的双皮奶口感细腻、香甜可口,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鱼皮则是顺德另一道特色美食,口感鲜美、爽滑,让人赞不绝口。伦教糕和陈村粉则是顺德的传统糕点和粉类食品,口感独特、风味十足,也是游客必尝的美食之一。</b></p> <p class="ql-block"><b>在华盖路步行街品尝美食,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更能感受到顺德独特的饮食文化。这里的人们对美食有着特别的理解和热爱,每一道菜肴都蕴含着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和深厚的人文情感。</b></p> <p class="ql-block"><b>大良(虫崩)䖢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传统品种有南乳虫崩䖢、蚝油虫崩䖢,技艺工序有十多道,其造型呈立体蝴蝶形状,具有用料考究、色泽金黄、酥脆适口、油而不腻、咸甜适度的特点。</b></p> <p class="ql-block"><b>民信老铺始创于1930年,迄今已有94年的历史,民信的创始人就是双皮奶的创始人。民信老铺一直在继承发扬双皮奶,在保留传统工艺和味道的同时,也在创新制作出更多符合当下食客的口味。民信老铺的双皮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成品奶香十足,又带着蛋香味,口感细腻柔滑,甜而不腻。这种正宗传统的双皮奶,虽不惊艳,却是很多人记忆中的味道。</b></p> <p class="ql-block"><b>这家历史悠久的“老铺”在网上好评如潮,被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双皮奶更是享有盛誉。民信老铺拥有众多荣誉,包括佛山名菜、佛山十大名小吃、中华名小吃和广东老字号等,曾在《寻味顺德》中亮相,并在CCTV频道播出。</b></p> <p class="ql-block"><b>双皮奶,名字虽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并非字面意思上的两层皮,而是指那层厚厚的奶皮,代表着牛乳的浓郁和颗粒感。一口下去,香浓的奶味在口中弥漫,仿佛回到了明朝,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b></p> <p class="ql-block"><b>这道甜品自明朝起便开始流传,清朝早期更是风靡一时。它的制作过程复杂,耗时颇长,需要精湛的手艺和对火候的精准把控。使用顺德大良本地的水牛乳,经过煮奶、结皮、调奶、煮制等多个步骤,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b></p> <p class="ql-block"><b>民信双皮奶博物馆位于华盖路1号民信老铺三层,展厅分为历史文化区、科普互动区两部分,展示了双皮奶的历史故事与科普常识。</b></p> <p class="ql-block"><b>在这条古街上,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地居民们的欢声笑语,与古老商店中传来的叮当声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乐章,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生活画卷。而美食的香气更是四溢,诱人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小吃摊前,人们络绎不绝,争相品尝顺德特色美食,流连忘返于这个充满魅力的街区。</b></p> <p class="ql-block"><b>尽管华盖路全长仅有600多米,并不算长,但这里却有着许多老字号的商铺与小店,犹如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怀旧气息。漫步在这条街上,你可以看到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古朴的书店、老字号的茶楼等等。这些店铺的存在,让华盖路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今天我们下榻顺德亚朵酒店。一直对亚朵的酒店文化情有独钟,它的相招、出尘、宿归,每一处都透露出雅致与干净。</b></p> <p class="ql-block"><b>亚朵的名称也很有意思。宿归(客房)--“戏入烟霄里,宿归沙案湄”;相招(餐厅)--“有酒相招饮,有肉相呼吃”;出尘(洗衣房)--“谁知出尘浴,驭上寒山南”,出自寒山《诗三百三首》。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深意,让人印象深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