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剑(耳东教授)<br>美篇号:253932472 乌石村的石头是会呼吸的。<br> 两亿年前的火山岩浆在浙中腹地凝固成黑色玄武岩,历经风雨雕琢,终成今日鳞次栉比的乌石建筑群。当晨雾漫过金华市磐安县尖山镇乌石村村口的盘龙梯田,这些黑色的屋宇便从云海中浮起,恍若悬浮于半空的燕窝,故得“空中乡村”之名。 一、石语春秋<br> 村口的龙湾堂是乌石村的精神图腾。明朝平阳总督厉季明斥资建造的宗祠,门楣上“刺史第”“开国候”的鎏金牌匾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抗战时期,这里曾作为军火库被日军焚毁,如今的建筑虽为1949年重建,却仍保留着明代的梁柱结构。堂内高悬的《厉氏族规》将“家国大义”置于首位,与堂前百年银杏的年轮相互印证,诉说着这个家族的兴衰沉浮。<br> 沿着乌石巷拾级而上,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如玉;两旁的民居皆以玄武岩垒砌,石墙纹理间藏着火山喷发的褶皱;墙角的青苔顺着石缝蜿蜒生长,在阳光的缝隙里舒展着翡翠般的叶片。 二、云起山居<br> 登上村后的云山尖,万亩竹海在风中翻涌成绿色的海洋。山腰间的茶田层层叠叠,采茶女的蓝布衫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里的云雾茶汲取了天地精华,叶片上凝结的露珠能折射出七彩光晕。当暮色降临,山坳里升起袅袅炊烟,与山间的岚气融为一体,恍若一幅水墨丹青。<br> 村东的初阳台是观星的绝佳去处。这座由村民张财瑶经营的四合院,曾是乌石村旅游的起点。2006 年,一群上海骑行客偶然发现了这里的乌石老屋,从此开启了“沪上乌石”的传奇。夜晚躺在石屋的雕花床上,透过木格窗棂仰望星空,银河仿佛触手可及。山风掠过屋檐,带来远处溪流的潺潺声,让人忘却今夕何夕。 三、烟火涅槃<br> 清晨,在后山步道上漫步,乌石墙上挂着豆腐工坊的牌子,仿佛石磨转动的吱呀声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游客们围在石磨前,体验着“推磨成浆”的乐趣。当豆浆在大锅中煮沸,豆香与山间的雾气交织,化作舌尖上的清甜。在它的隔壁,有一家咖啡馆,似乎年轻人捧着拿铁咖啡迎着晨雾在品尝,窗外是明清风格的乌石建筑群,传统与现代在此奇妙交融。<br> 暮色中的天笑广场音乐美食城灯火璀璨。这座由废旧厂房改造的夜市,汇聚了磐安药膳、乌石烤全羊等特色美食。这里曾是国家级非遗“炼火”表演场地,眼前似乎出现了赤膊的汉子在炭火中腾挪跳跃,火星四溅间,古老的祈福仪式与现代的光影技术碰撞出震撼人心的火花。 四、石韵新生<br> 漫步在乌石村的街巷,智能便利店的电子屏与百年石墙相映成趣。村东的“乌石味道”中央厨房里,厨师正在用传统工艺烹制黄精红烧肉,砂锅里咕嘟作响的汤汁飘散出中药材的清香。这些新业态的植入,让古老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br> 村口的文化礼堂里,“迎大旗”的传承人正在传授技艺。三丈高的龙虎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的刺绣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辉。这项国家级非遗不仅是民俗的延续,更是乌石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当夜幕降临,游客们围坐在篝火旁,听老村长讲述 “金鸭子从乌石中飞出”的传说,火焰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br> 离开乌石村时,晨雾正渐渐散去。黑色的屋宇在朝阳下泛着幽光,仿佛大地凝固的心跳。这些历经亿年的玄武岩,见证了火山喷发的壮丽,承受了岁月风雨的侵蚀,如今又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涅槃重生。每一块乌石都是一个音符,在浙中的山水间奏响着古老而年轻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