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金婚纪念

石灰人,(房育麟)

<p class="ql-block">岁月的年轮悄然转动,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与周巧云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婚姻旅程。五十年的时光,让曾经的青丝少年,化作了鬓染霜雪的老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1975年4月27日到2025年4月27日这跨越半个世纪的岁月,五十载春秋见证了我们的金婚之喜和我们共同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在风雨中相濡以沫,笑对生活的喜怒哀乐。也珍藏下无数珍贵的回忆。这五十年,我们彼此扶持,相互依靠,在岁月长河中并肩前行,共同书写了人生的大半篇章。在这意义非凡的时刻,我们满心感慨,想与各位亲朋好友分享这份岁月沉淀的深切情义。</p> <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27日至2025年4月27日,半个世纪的时光长河里,我们从初遇的心动,到相知的默契,再到相濡以沫的伉俪,在那些岁月里的风风雨雨中,我们并肩抵挡,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我们携手共扛。如今迎来金婚时刻,回望往昔,满是温暖馨与感动交织的美好时光,每一幕都值得细细珍藏。</p> <p class="ql-block">1975年,距离我从农村返城已有五载。在父母的操持下,4月27日那天,我与巧云结为连理。那时我们两家皆家境贫寒,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在仅添置了几件简易家具后爸妈在大市口的《同兴楼》摆了三桌酒席,每桌不过25元。再买些糖果分发给亲友,这场婚礼便算成了……没有华丽的仪式,没有庄重的誓言,甚至连一张结婚照都未能留下。可那时的我们单纯而坚定,只想着与对方同甘共苦,相互扶持,把日子过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巧云父母早亡,家中四个年幼的弟妹都需要我们帮衬,而我家的经济状况同样糟糕,生活的重担沉沉地压在肩头…婚后不久,我和巧云便与父母分开,自立门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转年,我们迎来了爱情结晶——独生子。可这一年,噩耗接踵而至:开国元勋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毛泽东主席相继离世;八月,唐山大地震突发,举国悲痛。多重打击之下,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孩子无人照料,我们只能自已带。为寻一处栖身之所,我们无奈离开父母家,向单位申请住处。那些奔波求存的日子,其中的艰辛与酸涩,若非亲身经历,实在难以言说。</p> <p class="ql-block">离开父母以后,我们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平日里省吃俭用,咬着牙跨过生活里一道又一道难关,精心呵护着我们的婚姻与小家。那些日子,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每一次挫折都要相互安慰、鼓劲,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把苦日子熬出了甜滋味。苦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光缓缓流淌,孩子渐渐长大成人,生活的重担也不再那般沉重。日子开始有了余裕,我们终于能慢悠悠地逛逛公园,去郊外踏踏青,尽情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单位组织旅游时,我们也会积极报名参加,在山川湖海间感受生活的美好。一路走来,生活虽有苦涩,但我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把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汹涌而至,“砸碎铁饭碗”、“企业改制”、“内退”等变革接踵而来。1994年,巧云被单位安排内退回家。为了贴补家用,她在单位宿舍门口支起小摊,变着花样做韭菜饼、糍粑等小吃生意,在烟火蒸腾中弥补了家庭的开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2年年末,单住改制,我也办理了内退手续。这一年,悲喜交织——家中迎来了可爱的小孙女,新生命的啼哭带来希望;可老父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沉浸在悲痛之中。面对生活的跌宕起伏,我们夫妻二人咬紧牙关,在风雨中继续坚定前行,用坚韧与爱守护着这个家。</p> <p class="ql-block">退休前夕,单位组织桂林旅游,我和巧云一起参加了。回来时终于第一次乘坐了飞机。飞机起飞后,我们紧握双手,看着窗外云海翻腾,脸上的喜悦藏都藏不住,这段经历成了退休前最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为让生活更加充实多彩,我走进老年大学研习国画。2010年3月10日,一场罕见的太阳雨雪骤降。那时,记者王呈在市区大市口,恰好捕捉到我冒雪骑行的身影并发表在《京江晚报》上。这张照片定格了独特的瞬间,承载着岁月的印记,至今想来,仍觉意义非凡。</p> <p class="ql-block">正式退休后,我俩趁着腿脚还利索,2019年携手踏上了大西北之旅,去看看那片广袤土地上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领略别样的壮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来年还去河南,游了趟南太行。</p> <p class="ql-block">闲暇时分,我们常漫步本地公园,穿梭于亭台楼阁间;也爱探访镇江周边的秀丽风景区,在青山绿水间,寻觅自然的诗意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河滨公园里,那座承载着六七十年代记忆的大象滑滑梯重建后,勾起了我们满满的回忆。为重拾年轻时的旧梦,巧云笑着爬上滑梯,顺着滑道轻快滑下,老邻居们打趣说“滑一下能年轻十岁”。看着她眼角藏不住的笑意,仿佛时光真的倒流,又回到了那段青涩而美好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在巧云七十岁生日之际,为致敬巧云几十年来为家庭的无私奉献,我们精心筹备了一场温馨而隆重的午餐会。这场宴席不仅是对她半生辛劳的致谢,更是全家对她深深爱意与敬意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生活的清贫从未压垮我们,日子虽苦,却从未少了笑声。我们始终怀着热烈的期望拥抱生活,在柴米油盐里寻找诗意,在艰难岁月中坚守乐观,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温暖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巧云为丰富生活还和朋友一起打牌、唱歌…成员过生日时请大家吃长寿面、唱生日歌、拍照留念。这是她生日时吃长寿面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巧云兴致勃勃地前往辛丰大国表姐家。在表姐家那片生机勃勃的菜园里,她欢快地挖着菜后展示的照片,让大家感受着田园间的质朴与乐趣。</p> <p class="ql-block">金婚纪念日,我们二人各自手持泛黄的《结婚证书》,相视而笑,定格下这珍贵一刻。这本证书历经半个世纪的时光洗礼,不仅镌刻着时代更迭的印记,更无声诉说着我们的青春芳华。50年、18250个日夜,它见证了我们携手走过的风风雨雨,承载着爱情长跑中所有的酸甜苦辣。如今捧在手中,尽是岁月沉淀后的苦涩与幸福交织的双重厚重。</p> <p class="ql-block">另外,儿子成家育女后,因小两口工作不稳定,孙女的日常照料几乎都落在我们肩上。后来他们开店,我们也跟着搭把手。长年累月的操劳,让巧云的身体每况愈下。原本就饱受气管炎、肺气肿、腰疼、胆囊炎等病痛折磨的她,又先后经历了阑尾和左肾切除手术,整个人愈发憔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最沉重的一击发生在2024年5月底。儿子突发脑血管瘤破裂,骤然离世,将我们老两口和他的妻女永远留在了悲痛之中。那段日子,我们被痛苦反复撕扯,久久难以释怀。这场变故让我深刻明白:生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磨难总是不期而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正因如此,面对金婚纪念,我一度踌躇,不知该如何诉说这跌宕起伏的人生。但回望过往,那些咬牙挺过的艰难岁月,早已成为生命的勋章。往后余生,哪怕时光所剩不多,我仍愿与巧云相濡以沫,彼此包容理解,放下伤痛,继续携手前行,直至生命的尽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由衷感谢每一位给予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亲人。未来,我会倍加珍惜当下的一切,自我保重身体,怀揣希望,与巧云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絮叨了这么多,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海涵。衷心祝愿所有亲朋好友阖家幸福、平安喜乐!</p> <p class="ql-block">金婚感怀</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情愈丰,笑迎夕照映霞彤。</p><p class="ql-block">执手相携永向前,共赏余年意韵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