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幸福 杏韵花开”

天之骄子

<p class="ql-block">  守口堡为明长城大同镇关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境内。据史载,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设,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 </p> <p class="ql-block">其历史悠久,在秦朝时,因山势陡峭高峻,南来北往迁徙的大雁需从此口通过,故称之为“雁门口”;汉代建有高柳寨扼守关口;金代称之为墨谷口,还曾在此发生过一场大战并被写入《金史》。</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守口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隆庆年间,蒙古族俺答汗部曾多次由此入犯,守口堡关口一旦被冲开,大同全镇便会危急。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汗孙子把汉那吉因不满俺答汗夺其聘妾,率人至大同投明,后明、蒙双方以此为契机,于次年缔结“隆庆和议”,并在大同地区开辟了得胜堡、新平堡、守口堡三处互市地点,守口堡也成为长城内外最大的“茶马交易”市场之一。</p> <p>明时在此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庆年间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镇告急。今城堡已毁。长城由守口堡至镇宏堡,人为破坏较少,地势稍有起伏。</p> <p class="ql-block">守口堡马市分南、北两个,南马市在长城以内,供一般货物交易,属民间交易场所;北马市在长城以外200米,与南马市隔长城相望,主要进行马匹类交易,属官方交易场所。如今,在守口堡以北,仍有当年关口、商舍等建筑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守口堡已成为一处旅游景点。其城堡已毁,但长城墙体保存完好,敌台外部原有的包砖虽因时间久远脱落,但土夯的墙体依然坚固。这里地形复杂,墩台森严,长城建在山脊上蜿蜒盘旋,部分敌台为空心,高达二十几米,从高空俯瞰,长城走向清晰可见。</p> <p>守口堡长城重修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在阳高县境内,全长约46公里。有关隘4处,由东至西为正门堡、守口堡、正宏堡、正边堡。各堡间共有墩台138座,正方体,较完整的底宽15米,顶宽7米,高15米,夯层13—20厘米。</p> <p>在守口堡村内的一段气势最雄伟、壮观,山高坡陡,让人游览在此段长城上,极具挑战性。长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守口堡村在晋蒙边界的山口,是两地交通要道,村里大部分人是当年镇守边关将士的后代。这里还会举办杏花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欣赏古老长城的魅力,感受与长城有关的沧桑历史</p> <p class="ql-block">地点:阳高守口堡</p><p class="ql-block">摄影:天之骄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