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朱道忠 -</b></p><p class="ql-block"> <b><夏的啟示></b></p><p class="ql-block"> 暮春時節,雖然楊花飛舞、春意闌珊,但眼看那帶著清風蟬鳴,飄著荷香綠韻的夏就快要到了,心頭反而晴藍明翠起來。</p><p class="ql-block"> 夏,是萬物最高光、亮麗、熱情、巔峰和奔放的時光。這可比作人生最佳的階段和狀態。那就是:</p><p class="ql-block"> 高質量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這句話多被人忽略,而喋喋不休的話題總是圍繞着"人生的意義"而莫衷一是的眾說紛紜。</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意義"這句話常被探討。人生有無意義,意義於何,以人類之認知,似難以定論。凡夫若我,更乏洞見。故不敢貿然開口談論"意義"這類的大題目。</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可以認定的是:人生應有質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生要講質量></b></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質量有兩個方面,虛和實,也就是精神和物質。</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質量便是從這兩個方面去講究的。</p><p class="ql-block"> 從物質方面着眼,有許多先決條件;從精神方面着眼,基本上是方法的問題。</p><p class="ql-block"> 本文就專門從精神方面談談人生的質量。</p><p class="ql-block"> 什麼是有質量的人生?余認為有三:如意、利他、舒服。</p><p class="ql-block"> 一,所做之事,都能如自己之意願,換句話說就是成功。功告大成,心情自然愉悅。</p><p class="ql-block"> 二,為他人行了好事,感到寬慰,心境自然安逸。</p><p class="ql-block"> 三,遇愉目之象、悅耳之聲,有所感動,心神自然陶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心情愉悅,心境安逸,心神陶醉,集中到一點,就是快樂。</p><p class="ql-block"> 快樂就是一切,快樂就是人生的最高質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從如意、利他、舒服的人生,衍生了愉悅、安逸、陶醉的心靈。反過來,心靈的磁場又催生了人生的能量。</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個循環不已的莫比烏斯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心靈需要優化></b></p><p class="ql-block"> 如前所述,人生總要講究點質量,人生質量在於快樂。</p><p class="ql-block">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何來快樂?</p><p class="ql-block"> 有徑可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其實快樂就在心態之中,心態佳,關乎心靈的美好。心靈之美好,須有外因來優化,此外因就是藝術。</p><p class="ql-block"> 概括一下,就是:</p><p class="ql-block"> 人生質量在快樂,</p><p class="ql-block"> 快樂之源在開心。</p><p class="ql-block"> 開心之門在藝術,</p><p class="ql-block"> 藝術之冠在樂音。 </p><p class="ql-block">(藝術之林林總總,最能打動人心者,莫非樂音。何也,我另有專題談及。)</p><p class="ql-block"> 如此說來,快樂,就是要有一個良好開朗的心態,而這個良好心態的優化和營造,靠的便是藝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麼,何為藝術?藝術又往哪裡尋?</p><p class="ql-block"> 其實藝術無處不在,只須打開耳目去發現 :</p><p class="ql-block"> 觸目之景,入耳之聲,動心之處,即為藝術。</p><p class="ql-block"> 關𨫡是我們應有一盞善於"發現美的心燈",和一種長於"獵奇奧的潛能"。因此,點亮這盞心燈和喚醒這種潛能,便至關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這個"點亮"和"喚醒"就是興趣的提升和童心的回歸。做到這兩點,便能怡然自洽,眼中盡是瑰麗。</p><p class="ql-block"> 為此,我們得首先來了解一下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於是就要談到這認知的載體:視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趣味催生靈感></b></p><p class="ql-block"> 視覺和聽覺,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也是人們感受禪思、藝術和現實的載體。</p><p class="ql-block"> 然而,人之不同,恰恰也就是由於認知的不同所致,因而在視聽途徑所產生的靈感也就千差萬別了。</p><p class="ql-block"> 究其不同,皆因:</p><p class="ql-block">「耳遇音得禪,眼遇景見世,天賦也。</p><p class="ql-block"> 耳遇音得樂,眼遇景得藝,稟賦也。</p><p class="ql-block"> 耳遇音得聲,眼遇景得形,素人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為何有些人天生就具有禪修的慧根,而有些人天生就是個藝術家的緣故。</p><p class="ql-block"> 典型人物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認知差別,乃稟賦之異也。</p><p class="ql-block"> 因此,心靈有藝質稟賦者,得天獨厚,便要善於開發自己的藝術潛能,懂得把生活和藝術兩個同心圓完美地疊加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而與藝術交集不多之一般素人者,更要主動接觸藝術(自然的,人工的)和提高對藝術的興趣。</p><p class="ql-block"> 記得,興趣,只有興趣,甚至興至癡迷,愈癡愈好。正如明末文豪張岱說,無癖則無深情,無疵則無真氣。這說明人要有趣才能情深氣真、才能進入藝術之迷宮,從而優化我們的心靈,激發更多的靈感。</p><p class="ql-block"> 於是,靈感沛而藝象生,藝象生而自洽成。就像脫殼金蟬一樣,首先要能轉變自己,超越自己,然後華麗轉身,一鳴驚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藝術美化人生></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人生就是實在的生活,藝術就是美化的人生。二者是一個同心圓,疊在一起,藝術填平了人生的缺陷,人生就美滿了。所以人生不能缺少藝術。</p><p class="ql-block"> 如果懂得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加入藝術的元素,並在意識中將生活藝術化,又從藝術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再從生活的樂趣中體驗和踐行人生的真善美,那麼,心靈和人生便得到優化而臻美滿。</p><p class="ql-block"> 明乎此,你、我,皆可為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作者</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朱道忠博士,作家、音樂家、文藝理論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4月3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