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紫藤

<p class="ql-block">  牡丹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p><p class="ql-block">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长安,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p><p class="ql-block"> 当年武则天女皇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林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也不改其品性。</p><p class="ql-block"> 于是看花人说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然而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p><p class="ql-block"> 然而世人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来膜拜。后来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相信所有的游客都会为之动容: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展示给人最后一次的惊心动魄。</p><p class="ql-block"> 所以牡丹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不苟且不俯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p><p class="ql-block">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游客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于是游客在前往的迫切期待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的,更有品位之高低。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人们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漠视的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