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位知青人的人生岁月(92)</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阳变压器厂五分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盛启</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再简要的概括和梳理一下前面11个章节所陈述的内容,归纳总结沈变五分厂搬迁到沈变东厂区独立经营,并与双乐活动房厂(沈变九分厂)合并后,企业所面临新的挑战和经历过的一些工作片段小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就是鉴于企业完全搬出沈变厂区之后,再也无法继续享受到沈变厂对所属厂办集体企业的优惠扶植政策。并且两厂合并后,因企业规模的扩大,职工总数(含退休工人)的增加,势必造成了工厂成本和企业固定费用激增这一严峻的客观现实。在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的局面下,我们是如何面对,又怎样去应对这些挑战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企业在稳定巩固原有传统产品市场的同时,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结合企业现状,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努力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消化或抵消企业因搬迁后独立经营和两厂合并后造成急剧增加那部分的工厂成本。否则,企业将会因迅速的亏损,无法正常经营而倒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1994年起,在沈变厂主要领导的支持和我们不懈的努力下,企业抓住了沈变互感器车间要搬迁到道义开发区去生产经营的契机,开发了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压互感器铁心产品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五分厂又通过四分厂的信息渠道,得知沈变厂急于寻找生产变压器油罐的合作厂家,而一时没有着落之际,积极主动与沈变供应处主要领导沟通协商,双方签定了合作议项,最终此项目一举获得了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两个新产品、新项目的成功开发,对于因长期苦于与沈变厂没有产品配套协作关系的沈变五分厂来说,无疑带来了新动能和新引擎,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仅就这两个项目而言,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创造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有限的,还不足以全部弥补企业搬迁、并厂后的成本激增部分,更难以维持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并且五分厂与其配套合作的关系,也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得十分脆弱。对方随时随地都可能单方面解除或终止与沈变五分厂配套协作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果不其然,后来道义互感器分厂,以降低企业成本,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配套能力为由,单方面终止了与五分厂的配套协作电压互感器铁心的供需关系。而变压器油罐也因沈变厂被新疆特变电工公司收购,而停止了与沈变五分厂的合作。这两项新产品项目的开发,前后加在一起,也就各仅仅维持了五年左右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此同时,从1995年年初开始,沈变五分厂通过市场调研,科学研判并结合本企业实际现状,决定开发变压器产品项目,在冒着一定经营风险,顶着内外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内部便形成了变压器容量在50000KVA量级,电压在110KV等级的各种类型变压器生产制造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企业在集中力量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样也加大了软件开发的投入力度。通过经济扛杆和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一批有文凭,懂专业,会管理的变压器设计、制造、试验等专业人才纷至沓来,加入到沈变五分厂新产品开发的创业团队中来。所有这些对于沈变五分厂今后的创新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疑是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左一为沈阳电业局变压器厂徐厂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左一为赤峰电业局变压器厂曹厂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一为九台农电局变压器厂王厂长,左三为四平电业局变压器厂王厂长)</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正如唯物辩证法所指出的那样,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面对外部人才不断的涌入企业,对五分厂原有的干部队伍,无形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如何协调平衡好外部调入的干部与五分厂原有的中层干部之间的关系,使其变压力为动力,变猜忌对立为互信合力,企业又面临新的课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平衡和协调好企业内部所面临着的新的课题,厂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研究决定:以通过本人述职,民主测评,业绩考核和签定经济责任状等方式,对原五分厂干部队伍中爱岗敬业,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并精通熟悉本岗位业务的干部(工人)进行了岗位调整和大胆的提拔,尽最大可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企业员工内在潜能,使之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量才、量能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确保一手抓新产品开发不动摇,一手抓巩固传统产品市场不放松,做到全厂一盘棋,两手都要硬。企业决定坚持以市场为中心,成立了三条线,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凝心聚力,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条线以王建武副厂长牵头,带领各片分管销售人员,主抓五分厂传统产品项目变压器铁心(硅钢片加工)部分。第二条线以张国权副厂长为首,携孟庆宏、金向合、张艳等懂变压器专业和技术人员,主抓五分厂变压器新产品的市场开发。第三条线以曹建东为责任人,负责原活动房厂还保留下来的部分活动房市场方面的开发。三条线各自相对独立,实行纵向到底式的目标管理,实施责权利相结合的分配包干制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企业通过内部配套改革,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捋顺了束缚企业发展的生产力要素,使之人心顺,政令通,企业在困境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企业因开发变压器产品而招致原有硅钢片传统产品用户的焦虑和质疑时,沈变五分厂又及时有针对性地于1996年和1997年,分别在广西桂林和云南昆明,两次成功地召开了沈变五分厂销售工作会议。两次订货会的成动举办,不仅消除许多客户的担忧和疑虑,还针对企业外部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及时调整了一系列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销售政策,运用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为稳客户,拓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硅钢片加工产品,在面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这些有针对性的经营手段和改革方案的实施,为确保企业在后来十年多的时间里常胜不衰,为稳定或维持了五分厂传统产品的市场和客户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上面几个段落的概括和梳理,朋友们对沈变五分厂这样小微规模的厂办集体企业,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艰难跋涉的历程是否有个大致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稳定和巩固占企业总销售收入近60%变压器铁心制造这个大市场,企业每半年或年终都要根据各个厂家订货金额及货款回收情况,按照与每家客户达成的默契和约定,对客户进行走访或答谢。在加深企业间的感情交流和友好互动的同时,也顺便了解对方对于硅钢片市场需求的心理动态,掌握对方进货渠道是否发生了改变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为稳固五分厂的变压器铁心制造(硅钢片加工)这个技术含量并不高,且竞争又是十分激烈的市场,每年我和王建武副厂长、李光盛书记等人都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奔波穿梭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各个客户之间。并把这项工作当成企业营销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来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在此过程中,同样经历过数不清的艰辛和发生过说不完的险象环生的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只讲一段发生在走访客户时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的故事,算是以点带面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那是在1998年走访内蒙和山西的客户时所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尽管那起故事发生在25年前并早已成为了历史,但那次的经历给我留下的印迹实在是太深刻了,是我人生所经历过的第一次也是唯一次的险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次我们要走访的客户共有4家,其中内蒙古有3家。他们分别是赤峰市电业局变压器厂,赤峰市教育局所属的校办变压器厂和赤峰市节能变压器厂;另外1家就是山西省长治市电业局变压器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在走访赤峰三家企业的间隙,我和王建武副厂长和李光盛书记核计,中午就别让客户一家一户的单独招待我们了,等全部办理完业务之后,干脆晚上和他们三家一起聚聚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天晚上由赤峰电业局变压器厂的曹厂长,赤峰教育局变压器厂的王厂长和赤峰节能变压器厂的李厂长合伙作东。酒桌上的场面十分热烈和融洽,三位厂长热情好客,盛情款待,频频举杯敬酒,大家畅谈友情,共叙这几年来双方企业间合作的佳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那天好像喝的是内蒙古当地的特产,名字叫做“套马杆子”的65度老白干。五分厂的王厂长架不住那几位东道主的好言相劝,几次轮番“进攻”后,王厂长已经招架不住了,不用细说,酒肯定是喝多了。没在现场出丑,坚持回到宾馆已经实属不易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果然第二天我们从宾馆退房时,一位女服务员在检查客房时,不停地皱着眉头,自言自语地嘟囔道:“这屋里是什么味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计划,从赤峰出来后,先路过承德再到北京,然后再经过保定、石家庄奔山西长治。因为那时公司所属企业的厂长或书记因公出离沈,需要向公司经理请示汇报。徐经理听说我们几个要走访客户,便提示我要把厂里的工作安顿好,顺便强调了几点要求和注意事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得知我们将要去山西长治,途中要经过河北的石家庄时,便告诉我临走前到公司再来一趟,原来徐经理正要准备给他大哥邮寄毛衣、毛裤等物品,赶巧了便让我顺路捎给住在石家庄部队干休所的徐勤先大哥,并把徐将军家的详细地址告诉了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我的驾照刚刚下来不久,一个新手对开车的渴望程度是众所周知的。那阵子只要开车出门,基本上都是由我与小车司机对调位置,我倒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司机,而小车司机则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帮助我观察路况,提示预判可能出现意外或险情什么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头一天晚上我也喝不少酒,所以从赤峰出来吃完早餐后,在去往承德的路上则恢复了常态,由小车司机赵晖驾车前行,我则坐到了副驾驶位置上,李书记和王厂长坐在后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8年时的赤峰通往承德的唯一条公路是一条不知名的战备公路,公路路况一般,但路面却十分狭窄,路面窄到只要路旁有一位骑自行车的,对面而来汽车都无法会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将近中午时分,我们四人乘坐本田牌骄车行驶到了内蒙古宁城县的地界,公路在一个叫做大喇嘛庙村子中间穿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只见轿车右前方有个中年妇女骑着一辆自行车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地往前登,当轿车距离右前方骑车人约有十几米远或快要接近平行的时候,那个骑自行车的妇女既没有回头甚至扭头瞭望,也未做出任何要拐弯的手势,只见她突然向马路对面猛拐(可能那条公路常跑拖拉机或农用汽车,一般噪音挺大的,而进口轿车几乎没有声音的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听“嘭”的一声巨响,人撞在前挡风玻璃上并从轿车顶部飞了过去,本田轿车前挡风玻璃瞬间变成一片雪白麻面网格状(因为是钢化玻璃而未脱落破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这突如其来交通事故,我几个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一时手足无措,心情坏到了极点。当时李书记还是比较镇静,他下车后快速地走到被撞的妇女身旁,蹲下身仔细看了看说:已经没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他回到轿车旁并从轿车后备箱子里拿出了一件我经常穿的工作服,给逝者头部和上半身盖上,我则把轿车从路中央的肇事地点开到了公路路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