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

拈花一笑

<p class="ql-block">  今天去广胜寺,顺带去了一趟“大槐树”。这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不值,80元的门票太贵。对60岁的老人也不免票。这是此次山西行的第二次对60岁老人不勉票,且都在洪洞县。广胜寺收个半票不是问题,毕竟有真古建、真壁画。可“大槐树”景点除了地点与当时历史有关,其他全是人造景观(还别说有个800年的石经幢)。永乐宫、解州关帝庙、小西天等这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对60岁以上老人免票。两相对比,看官自己判断。</p> <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p> <p class="ql-block">  历时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p> <p class="ql-block">  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p> <p class="ql-block">  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这对于当时的明王朝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元末战乱之后,历经20余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p> <p class="ql-block">  明初大移民又称明朝大移民、明初洪洞大移民、洪武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洞大槐树移民等,指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移民。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p> <p class="ql-block">  石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刻有垂幔、飘带等,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这座石经幢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明代迁民的唯一见证。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  2025.4.26 拍摄于山西洪洞</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pigb3w" target="_blank">热闹的蒲县东岳庙</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ogjy8c" target="_blank">铁佛寺里藏大佛</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nfhdv2" target="_blank">南楼北塔之飞云楼</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ogjy8c" target="_blank">铁佛寺里藏大佛</a></p> 谢谢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