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之外的震撼:朱凯源演绎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独家侧写

朱小克

<p class="ql-block">舞台灯光尚未亮起的那个清晨,上海大剧院的穹顶映着薄雾,仿佛早已在等待一场与音乐的深情对话。4月25日晚间,我的侄儿朱凯源怀揣着对古典音乐的赤诚之心,走进这座艺术殿堂,用指尖奏响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震撼篇章。</p><p class="ql-block">尽管演出时的精彩无法用镜头定格,但那些珍贵的瞬间依然在记忆里闪耀。从他踏入剧院时的从容身影,到签名时专注的神情;从与乐迷分享喜悦的温暖笑容,到接受采访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每一张照片,都是对这场音乐之旅最独特的注解。</p><p class="ql-block">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些镜头,一同回顾那些台前幕后的故事,感受一个青年音乐家在舞台之外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古典音乐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剧院是中国首家国际性高等级综合剧院,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300号,南靠上海博物馆,西临黄陂北路,北望人民公园和上海历史博物馆,东毗上海市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由法国夏邦杰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将“天圆地方”的概念融入其中,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在此方案基础上做了优化,最终由多个国家联合完成。它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总高度40米,内设大、中、小三个剧场,拥有票务中心、排练厅、贵宾厅等完备的附属设施。</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剧院选用第三代钢索玻璃幕墙,无需金属框架固定,通过不锈钢索和不锈钢爪组成悬挂支承体系,白天朦胧,夜晚如水晶宫殿。幕墙玻璃还采用欧洲彩釉印刷工艺,减少光污染和暖房效应。</p> <p class="ql-block">它曾连续九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4年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5年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也是上海首家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的剧院。</p> <p class="ql-block">上海大剧院秉承“国际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创性”的定位,以“名家、名团、名作”为特色,每年推出众多精彩演出,涵盖歌剧、芭蕾、交响乐、话剧、戏曲等多个艺术门类,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顶尖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登台表演。</p> <p class="ql-block">朱凯源步入大剧院准备参加演出前的一对一采访。</p> <p class="ql-block">请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排队准备进入大剧院的观众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音乐厅门外拍摄的一些全景照。</p> <p class="ql-block">在音乐厅里拍的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演出结束后与朱凯源合照。</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旁的桌子上摆满了海报和小册子,等着他签名。</p> <p class="ql-block">签完名之后,他歩出了休息室去会见乐迷们。</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在上海外滩拍摄的一些照片。</p> <p class="ql-block">帕格尼尼的音符在剧院的穹顶下消散,但侄儿朱凯源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永远不会落幕。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刻,更承载着家人的骄傲与祝福。愿未来的他继续在音乐的道路上勇敢前行,用琴声编织更多精彩的故事,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