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马灯行53

宁古塔披甲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宁古塔夜色马灯行(5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11章]统计钻业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步弓测地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3 年是9 连的新食堂和大礼堂竣工投入使用的第一年。随着厨房和餐厅迁入了宽阔的新址,对老食堂的改造也马上开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老厨房变成了仓库,老餐厅也改建成“丁”字形走廊和6个房间的格局。从门口往东依次是:连部、会计室、阅览室,往西则是广播室、统计室、会议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9连的统计员也破天荒有了自己的办公室。3张办公桌成“倒品字形”拼在一起。技术员小袁师傅袁克浩坐北朝南,机务统计任焕德坐东朝西,我自己坐西朝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部还在隔壁广播室和我们统计室各放置一张床铺,夜间有两人值班,其中包括任焕德,以确保夜间安全,避免出现夜间办公室被盗情况的发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统计员办公室设立后的第一年,由于技术员小袁师傅袁克浩正在北京林业学院学习进修,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统计室里只有任焕德和我,以及前来找我俩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环境安静干扰很少,比较有利于读书学习写字。我用毛笔练习写大字,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小袁师傅曾经移交给我一整套9连地图,其中既有5 万分之一的等高线地图,也有各地块长宽尺寸的草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地块的长宽尺寸并不稳定,除了因为经常在周边进行开荒而扩大面积外,还会受到天气变化带来的较大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水涝的年份,地块就会因为周围水泡子的膨胀受到挤压而面积缩小。而天旱的年份,地块又会因为水泡子的缩小而恢复原来的面积。所以各地块的面积一定要每年进行复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复核的办法就是用“步弓”,又叫“拐尺”,进行丈量。这种“步弓-拐尺”的丈量法是华夏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丈量起来的准确性还是很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基层连队领导往往存在着一种“怕吃亏”的想法,总希望在自己的土地面积中,能够扣除那些不起作用的边角面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反映到连队统计员丈量土地的具体活动中,就会对土地面积按“下限”取值,俗称“藏黑地”。为此,“步弓-拐尺”的跨度,也由标准的2000毫米,扩大为2020-2040毫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在已普遍采用激光测距的今天,以往这种雕虫小技显得实在可笑。但别忘了我们毕竟是从那时挣扎过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弓-拐尺”的样式也一直在发展。历史上用的比较多的,往往是那种“正梯形框架”的第1代“步弓-拐尺”,因为在静止的情况下,它接触地面的两条腿,更加接近于垂直,直感上可信度更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分割地块、划分界线时,这更加有利于避免双方发生争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北大荒开发以来,专业官兵们使用的“步弓-拐尺”,却大多是“等边三角形框架”的。因为它不仅结构简单可靠,精度也足够准确。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不便携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此,9连两位技术员老关师傅关鸿玉,和小袁师傅袁克浩,设计并制造出了“圆规式”的第2代“步弓-拐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新型“步弓-拐尺”,不用时可以把两腿并拢在一起便于携带,使用时则可把两腿拉开到最大值,由横木条负责把尺寸锁死,从而达到“携带、使用两方便”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我后来在木工老乔师傅乔兴奎的指点和帮助下,又制造出并开始使用“棍子式”的第3代“步弓-拐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两条腿的截面就是两个半圆,收拢起来就成为一根“棍子”拿在手里非常舒服,不像拿着“圆规式”时,“抓两条腿太宽握不住,抓一条腿不稳直晃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用0.5 毫米厚的矽钢片代替横木条负责把尺寸锁死,所以打开时尺寸稳定,收拢时矽钢片深藏不露,所以无论是量地还是赶路,在地块里行走时的手感都特别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