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梓君临摹草书孙过庭书谱赏析。指导教师:金力臣

翰墨传承

<p class="ql-block">孙过庭的《书谱》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书文双璧”之作,既是经典的草书作品,又蕴含着深刻的书法理论。乔梓君在金力臣老师的指导下临摹《书谱》,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笔法上看,乔梓君在临摹中努力探寻孙过庭的用笔精髓。孙过庭草书用笔变化丰富,中侧锋兼施,方笔圆笔并用。乔梓君在书写时,能够注意到笔画起收处的提按变化,如在一些撇画中,以侧锋入笔,随后巧妙转换为中锋行笔,使笔画刚柔并济。虽然在力度和熟练度上与原作相比还有进步空间,但已能看出她对笔法节奏的初步把握,笔下的线条开始有了灵动之感,时而轻盈,时而厚重,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书谱》笔画的丰富变化。</p> <p class="ql-block">结构方面,《书谱》的字态大小错落、欹正相生,极具变化之美。乔梓君临摹时,尽力去遵循这种结构原则。她笔下的字,大小搭配较为和谐,不会显得过于规整或杂乱。在处理字的欹侧关系上,也能有所体现,通过调整字的重心,营造出一种动态的平衡感。例如,有的字看似倾斜,却在整体布局中与周围的字相互呼应,体现出了孙过庭书法结构上的巧妙构思。不过,在一些复杂字的结构处理上,还稍显生硬,未能完全展现出原作那种自然天成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章法布局上,孙过庭《书谱》犹如一篇优美的乐章,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乔梓君在临摹过程中,也在尝试把握这种整体的气韵。她通过控制字距和行距,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从整体上看,她的临摹作品能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字与字之间也有一定的顾盼关系。但与原作相比,在气势的连贯和疏密的精妙把握上,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入体会原作的章法精髓。</p> <p class="ql-block">乔梓君临摹水平的逐步提升,离不开指导教师金力臣的悉心教导。金力臣先生习书四十余载,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以及北京中国画院签约书法家、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永久理事,金力臣先生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以笔墨为乐,在教学中,从笔法的纠正到结构的分析,从章法的把握到神韵的领会,都给予乔梓君细致入微的指导。他凭借自身对书法的独特感悟和丰富经验,引导乔梓君感受书法的节奏与韵律,体会每一个字背后的情感与意境,使乔梓君在临摹孙过庭《书谱》的道路上不断进步。</p> <p class="ql-block">书法临摹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乔梓君在临摹孙过庭《书谱》中已展现出一定的潜力和努力,相信在金力臣先生的持续指导下,她会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精进,更加深入地领悟孙过庭草书的神韵,书写出更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