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雁南飞/2025.4.27 郑州</p><p class="ql-block">拜谒玄奘故里,探寻精神源流</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永恒的光辉。玄奘,这位唐代高僧,以其非凡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西行取经,译经弘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怀着崇敬与向往,我踏上了拜访玄奘故里的旅程,期望能在这片孕育了伟大行者的土地上,感受历史的厚重,汲取精神的力量。</p><p class="ql-block">玄奘故里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 ,北依景山,南望嵩岳,东南为轘辕古关,西南临近伊阙龙门,原野平坦,河谷纵横,自古便是洛京畿辅之地。这片土地钟灵毓秀,不仅有着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当我踏入这片土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仿佛能看到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留下的深深辙印。</p><p class="ql-block">走进玄奘故里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隋唐风格的山门,古朴而庄重。穿过山门,一条四百米长的银杏大道延伸向前,道路两旁的银杏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若是在金秋时节,金黄的银杏叶纷纷飘落,定会为这条道路铺上一层华丽的金毯,为古老的景区增添几分浪漫与诗意。</p><p class="ql-block">沿着银杏大道前行,便来到了陈河村。村口竖有一方高大石碑,上书“玄奘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这四个大字,仿佛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玄奘大师生平事迹的探寻之门 。</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就到了玄奘故居。故居坐北朝南,占地2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为仿唐建筑风格,分前后两院。走进故居大门,迎面是一座唐代风格的照壁,青砖结构,古朴淡雅,上面刻着“六尘六识”四个大字,寓意着佛学造诣达到“六根清净”的最高境界 。大门东西两侧的廊道,陈列着名人题词以及碑刻、石雕。其中,《玄奘西行图》和《玄奘负笈图》尤为珍贵,生动地展现了玄奘大师西行取经的艰辛历程。</p><p class="ql-block">前院的东厢房,原为玄奘大哥陈霖夫妇的起居室,如今复原为少年玄奘读书的地方。屋内书案上摆放着书籍及文房四宝,仿佛能看到少年玄奘在这里勤奋苦读的身影。西厢房则辟为玄奘生平事迹及业绩陈列室,墙壁上的连环版画详细展示了玄奘的一生,展柜中存放着他翻译的经卷以及翻译成七国版本的《大唐西域记》 ,这些珍贵的资料,让我对玄奘大师的伟大功绩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故居正中的主体建筑是“慈恩堂”,原是玄奘祖父陈康会客的地方,现在是纪念玄奘师徒的展厅。厅堂正门朱漆门柱上的楹联“乘危远迈十七载,独行五万里,求大乘贝叶真经,名震五竺,巍巍法门领袖;仗策孤征超百国,译经逾千卷,创法相唯识正教,范垂三界,佼佼民族脊梁”,高度概括了玄奘大师辉煌的一生。堂内正中供奉着玄奘大师的塑像,其形象端庄肃穆、深沉睿智,让人不禁心生敬仰之情 。左右两侧分别是他的高足窥基和圆测的塑像,他们曾协助玄奘大师翻译佛经,传承法相唯识宗。</p><p class="ql-block">在故居的庭院西侧,一棵皂角树与一棵槐树缠绕而生,形成了独特的“皂抱凤凰槐”景观。传说玄奘大师圆寂后,皂角树树顶被雷击掉,树干逐渐腐蚀,后来根部却发出新枝,长出了形似凤凰的槐树。这一神奇的传说,为古老的故居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旁边还有一口开凿于北齐年间的老井,名为“慧泉”,相传玄奘自幼饮用此井水,聪颖早慧 。如今,井口上方建有井亭,亭柱上的楹联“儒释济世,净水养四海慧根;梵音流韵,灵泉育九天众生”,也表达了人们对玄奘大师的敬仰和对这口古井的美好期许。</p><p class="ql-block">拜访玄奘故里,不仅是一次对历史遗迹的探寻,更是一次对玄奘精神的感悟。玄奘大师为了追求佛法真谛,不畏艰险,万里孤征,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取得真经,回国后又潜心译经,弘扬佛法,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这种坚定信念、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p><p class="ql-block">离开玄奘故里时,我心中满是感慨与收获。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玄奘大师,也传承着他的精神。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玄奘的故事和玄奘精神都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梦想,探索未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