罾 鱼

阳春红

<p class="ql-block">  扳罾(罾,读音同“曾”,zeng),本地人叫罾,这是一种古老的捕鱼工具。屈原《楚辞 ·九歌》里,有“扳罾何为兮,木上作渔网”的记载。罾从屈原那个年代流传到现在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罾,入诗入画,例如宋代孔武仲诗中有云:“野色星辉半有无,曲江舟子夜罾鱼”;明代画家戴文进将浪漫的罾鱼场景画进了他的山水画之中(上图)。扳罾的样子看似复杂,其实结构简单,它是敷网捕鱼的方式之一,用的是物理学的杠杆原理。把四根竹竿的一头交叉,绑在一起,另一头绑上一张方形的网,就像一个大型的漏勺一样,再绑上一根支撑用的竹竿,连上一根拉绳,扳罾就做成了。</p><p class="ql-block"> 人世间早已沧海桑田,但罾却几乎以其本来的面貌完好地存留下来,被百姓一直使用。</p> <p class="ql-block">  说起罾很自然地就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家乡地处低洼地带,河流纵横交错,只要下大雨,就有可能发生洪涝。每当“浸大路”(发洪水),当洪水渐渐退去的时候,鱼儿就会成群结队逆水而上,这就是捕鱼的最佳时机。村头的牛桥氹(实际比氹大很多)成了我父亲罾鱼的“专属”,他会第一时间在那里架起扳罾捕鱼。小时候我也喜欢捉鱼,只要看见父亲去捕鱼我就会十分兴奋,跟着他一起去,看他捉鱼,有时候做个帮手,如罾鱼他会叫我打下手——用网兜抄鱼。那个时候鱼比较多,每次罾鱼都不会空手而归,记得有一次,三四个小时下来就捕了五六十斤鱼,鲤鱼、鲫鱼、草鱼、塘鲺、鲶鱼……什么鱼都有。当然,父亲对捕鱼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例如罾鱼首先就要选择位置,位置选对了就是成功的一半;其次是起罾的时间,太早了或太迟了都有可能是白干的;再就是舍得花本“投其所好”,引诱鱼儿进入“陷阱”。因此,父亲每次罾鱼都有收获。父亲不但会罾鱼,还会钓鱼、网鱼、笼鱼、戽鱼、“抛鱼”……可称得上是捕鱼高手。父亲不但会捕鱼,还会做渔具,比如织鱼笼、织鱼罩、织鱼网、做钓具等,做岀来的渔具美观实用,村里人最喜欢请他织渔具。父亲最拿手的就是做扳罾,他做的扳罾操作起来灵活、省力、耐用、轻巧,村里想罾鱼的兄弟经常向他请教。由于父亲喜欢捕鱼,因此我家经常有鱼吃,那时候的鱼吃得也特别的香。左邻右舍、兄弟叔侄、亲戚朋友也经常会得到父亲的分享。</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p> <p class="ql-block">图片均为网络下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