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首演观后感

美乔麻麻

小美作品 <p class="ql-block">repo一下:</p><p class="ql-block"> 总结就是演员、妆造、舞美立大功;编剧、作曲、作词蹲大牢。从昨天晚上首场结束到今天中场绝大多数repo都让人心如死灰,今天坐进剧场时已经抱着花三百块坐牢两个半小时的心态了。最后看下来居然意外的还行,优点明显缺点也明显。为了防止遗忘就从缺点开始说起吧!</p> <p class="ql-block">  先说最大的硬伤编剧:可以理解红楼梦的改编确实非常非常有难度,四大名著之首的体量想要浓缩进两个多小时的音乐剧几乎不可能,所以剧本采用选择片段再重组的形式没有问题。但是这部剧的改编还是称得上灾难:上半场从黛玉回扬州侍疾开始,然后各个主要角色通过节选一段细枝末节剧情出场,紧接着葬花、共读、宝钗生日,再接金钏之死...下半场开篇就是查抄大观园,贾政外放明升暗贬,黛玉病重、宝玉宝钗大婚...(可能有记忆混乱但是印象深刻的名场面就这几个)。</p><p class="ql-block"> 剧本大开大合(贬义)的顺序和生硬尴尬的串场逼着观众抛去红楼梦原著的故事线接受莫名其妙的“改编”,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又注定了在没有红楼梦原著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很难看懂某些重要的“巧思”。完全不了解红楼梦和红楼梦爱好者肯定都会看的很痛苦,相对来说我这种只是因为高考看过红楼梦背过知识点的人可能是接受最容易的人群。个人觉得一大槽点是很多重要剧情点之间的衔接都采用了丫鬟小厮们的“嚼舌根说闲话”来完成,很单薄空洞不说,还显得整个故事的大背景,封建礼教和其下森严的等级制度成了笑话。</p> <p class="ql-block">  歌曲确实和前两场repo的反馈一样好听的一阵一阵的。能听的歌不是没有但是旋律记忆深刻的曲子含量为0。</p><p class="ql-block"> 全靠这一场非常顶的几个演员撑起来了。前半场很多首歌的曲风都让人摸不着头脑:凤姐登场那一首的爵士前奏一出我和旁边的妹子都“嘶-”了一声,除此之外好几首歌风格也非常西化。</p><p class="ql-block"> 在纯中式的戏剧里采用大量西洋乐配器我请问作曲和编曲这就是你们的大巧思吗?创新的很好下次不许创新了。快结束那里泽宝玉的戏腔非常惊艳,直冲天灵盖,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宝黛的几首二重和黛钗的二重都是好听的,特别是黛钗那首有体现出两个判词都共用一首的姑娘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贾母和贾政那一首二重的旋律还行但是我属实觉得在时间这么紧连四春都要删的情况下花一首大歌刻画这一对母子的情感没什么必要。</p> <p class="ql-block">  填词的问题从发布会吐槽到现在。文不文白不白让人很难在细看歌词的情况下沉浸到氛围中去。上半场的问题尤其严重,听到凤姐唱“他和她她和他她和他”的时候所有人都皱眉了吧。很多台词也很大白话完全没有曹公原著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下半场因为剧情基调转入悲剧,歌曲大部分是角色对命运的控诉,引用原文的地方变多了所以还好,后面半场我基本上沉浸进去了没有觉得词特别出戏。小说没有篇幅限制可以用大量含有深意的文字刻画角色形象、剧情起伏,而在诸多限制的音乐剧中舍弃很多细腻的刻画用流于表面的对白将许多朦胧的隐喻挑到明面上来,导致了红楼原本的韵味大幅失色。或许这么一部鸿篇巨著本身也不太适合这种音乐剧这种改编形式吧。</p> <p class="ql-block">  OK! 缺点说完接下来要开夸了!首先张泽你怎么这么强啊啊啊!人吻上张泽艾扣只需要看一次泽场。</p><p class="ql-block"> 我和同行的宝宝以前都没有看过他,看完出来我们都不语只是一味地感叹“张泽好牛张泽好牛”。看定妆照的时候我其实觉得高杨更接近最经典的欧阳奋强老师版本的宝玉形象,但是今天从开场第一束光打下来的那一刻就没有人会质疑“他就是宝玉”。</p><p class="ql-block"> 他不唱的时候一半以上的时间我也都在用望远镜盯他:小表情小动作怎么这么灵动!再冷漠的人看的泽宝玉嗔痴嬉闹也会笑出声:和姐姐妹妹们打闹,金钏和其他有缘人离去时的哀恸也将宝玉天真多情的形象立到了每个观众的心里。唱完全顶住了,好几个高音都给我听爽了最后几句戏腔更是神来之笔(不愧是基因的力量吗),情感饱满唱功绝杀,扣咪完全担得起目前zgyyj最烫男演员之一的人气。</p><p class="ql-block"> 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小瑕疵是宝玉的麦有有一点点喷,但是对演唱基本没什么影响。</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点,泽泽的脸确实权威啊!二楼前排中轴用望远镜看简直不要太爽,怎么会有这么温润如玉又灵动俏皮的翩翩公子?呜呜呜…336的票价只看张泽一个人都能值回一半!</p> <p class="ql-block">会芳的黛玉和郭郭的宝钗也非常贴脸,两个姐姐的扮相都很美很有韵味。在黛钗两个角色的戏份都不算多的情况下能感觉到姐姐们都充分去理解了这两个复杂的角色并尽力去塑造。剧本对黛钗人设的理解非常流于表面,黛玉就是病弱多愁善感,宝钗甚至没有感觉到多么深刻的刻画就是对被束缚的呐喊和对命运的不甘。但是在戴着镣铐跳舞的前提下黛钗两个角色的演绎依然是成功的。把葬花吟挪到黛玉病逝时演唱是改编中我为数不多比较喜欢的部分。经典的诗句配上会芳优秀的演唱,哪怕只是原著中浮光掠影的一瞥也足矣让人窥见并感知黛玉一生“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风骨与悲哀。宝钗是我在红楼中最喜欢的角色,音乐剧对她的理解和改编可能和我的有一些偏差我认为宝钗虽然是被压抑了青春的天性成了封建礼教规训的成功产物,但是至少从她的一生来看是算得上“求仁得仁”的。她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音乐剧中的编排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完全被动接受命运并感到不甘的形象。幸好郭郭的唱和演都很不错,首场提到的台词有点夹的问题我也没有感觉到。黛钗的二重应该是好评最多的片段之一,在黛玉病重之际宝钗前来探望她,两个姑娘放下了此前种种由于立场、身份、追求不同产生的隔阂,彼此共鸣灵魂中的相似之处。两个宝宝演鲁智深那一段特别可爱啊呜呜呜我们黛钗就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浩冉姐姐的王熙凤也很棒,凤姐这个角色和海棠花这一意象绑定的比较深(忘记原著有没有这个塑造了),我还挺喜欢这个处理的。今晚的贾母贾政也没有出现创人的情况,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演员带来的加成至少都没有负面的。</p> <p class="ql-block">最后夸一夸好评比较多的舞美。确实担得起美轮美奂四个字。我在二楼所以水舞台是能欣赏全的,这个东西在主要剧情推进的时候用处不大,结束时十二钗立于水边投下一排倒影美的惊心动魄。在几个比较意识流的幻境(主要是宝黛梦境中和神瑛侍者/绛珠仙子(应该是吧也有可能是</p><p class="ql-block">我没看懂 的对手戏)中水面在舞台顶部 </p><p class="ql-block">投射出的波光粼粼的光影很美很梦幻。旋转舞台大夸特夸一下特别优秀的一个设计,黛玉病逝那一场戏中宝玉和黛玉站在旋转台的两侧互相追逐又互相错过把命运的捉弄体现的很好。顶上的大灯笼们我最开始还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全场看下来能感觉到设计的用意,也确实很有氛围,几个角色在台上绕圈跑灯笼投下的光束此起彼伏亮起又熄灭就像命运的莫比乌斯环,每个人都在向前跑着但是没有人能逃离。大婚的片段中式恐怖的氛围营造的挺到位的,而演员的演绎又在阴森诡谲的场景中渲染开了悲伤、无奈的情感,也夸夸!!</p> <p class="ql-block">总结一下4.26晚场的宝玉我可以给6.5/10分!主观来讲真的就还好吧不创啊甚至算得上好看。客观上说优点明显缺点也明显,两者相对比较独立吧买票之前都要考虑考虑。要买的话泽宝玉优先优先!冲着泽宝玉也值得来看一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