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沟闲游散记

福慧双修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壬寅年大暑日,决定去山里待两天,与老闺蜜一拍即合,彼此安顿好家中的老人,两人开车来到七步沟,预定好的天门湖宾馆,又按照我们的喜好重新选择了喜欢的房间,忽然想起上次同住还是高中三年同住大通铺时光,30年倏忽而过,彼此的喜好和习惯一点儿也没变。一到山里,这里的环境使人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就让我们在最宜闲散的日子里,心安理得地放下一切偷个懒儿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山里很凉,又恰逢小雨,我们披长袖出门,蔡澜说过,人生大事,吃喝二字,我提议先步行到村里吃柴火拽面,老友很温顺地说,听你的。我扑哧一笑,一如儿时我们在一起的样子,她还是她。我们慢悠悠地相伴闲步,放眼四周青绿翠屏,时有凉风过耳,时而山鸟高鸣,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味道,路两旁夏花绚烂生香,在小雨的浸润下玩乐着,“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我们走走停停静下心来体味着慢中的美。走到一家农家院门前,拉面大姐一边绕面一边热情地招呼着行人,屋檐底下,老猫蜷缩于主人脚边,昏昏懒懒,院中柴火堆了一地,厨房内两三个人慢条斯理地和面、洗菜、切肉、打卤开始烧火做饭。有句诗很应景儿“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我们不约而同停下脚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约而同说,就在这家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坐在门口的凉亭下,要了两碗面,一盘清炒豆腐。“吃面不吃蒜,不如喝碗饭,老板,来两瓣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面是筋道十足,卤是香到家了,再来碗面汤,“原汤化原食”,北方人吃面的步骤一个也不能少,只吃得我们腰肥肚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边吃边聊,聊家长里短,说着那琐碎事务的美好,诉说着各自的悲欢,我们谈年少时的爱情,谈工作中的迷惘,谈生活的不易,谈育儿的辛苦,谈病床前的父母,谈即将老去的自己;其实,哪个中年人不是一本厚厚的书,哪个中年人不是历经百折千回?人到中年,或许只想和舒服自在的人一起发发呆、喝喝茶,吃吃饭,看看天,漫无边际通宵达旦地说话。一个人懂另一个人,恰如其分地懂得,人生有知己,真是一种幸福。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只剩一丝气息,夜色渐浓,凉意渐起,此时两侧的山却更有立体感,比晴日下多了几分冷峻。我对老友说,我非常喜欢此时的山气,或者叫气象,我也表达不清山气到底是什么?也许是一种态,抑或是一种势,我也曾不止一次等着太阳落山后,在山中感受这种说不清的山气,老友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存了下来。老友说,这是风骨,是去掉那些浮华之后的干净和澄澈,只剩下山本来的模样。一语惊醒梦中人,老友解释的很准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了两万多步,回到房间躺在床上累的不想动弹,又开始秉烛夜聊,昏天黑地地说,绘声绘色地说,没完没了地说,说到动情处,直坐起身又是一番高谈阔论,说到那些刻骨的、不堪的、挣扎的、失落的,房间里瞬间安静了,彼此一言不发,就这么静静地躺着,无声无言,也许泪流满面,也许早已释怀,也许到了这个年龄,什么都可以原谅了,什么都可以放下了。虽然房间里没有开灯,可我们彼此都看得见对方的眼神依旧似少年,脸上都有自足的淡定和从容,又有说不出的坚强和勇气。不知是凌晨几点,也不知说到哪个话题,就睡着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睡到自然醒,一觉醒来窗外绿意斑驳,趁着晨光熹微,又免于日晒,我们准备去山上走走,因为雨后的山中是最美的,仿佛山水画一样,蓝天白云、青山溪水、小桥山洞……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语言来表述七步沟的景色,我们途经百瀑峡、罗汉洞,在山谷里游走,在溪边穿行,整个山谷中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对着天空长喊一声,听听山谷外的回音,有种回到远古一样,我觉得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青山在门,白云当户,走到白云禅寺,一路上我们从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说到佛家的智慧,一路上我们背诵古诗,虽然每首诗都记不完整,但是我们借助于诗,寓情于景,浸享于诗词中,完成对生活的和解,与自我的和解,与个人命运的和解,也终将成为庸俗琐碎苦难中真正救赎我们的力量。恰好寺院的钟声敲响,大殿中传来师父们诵经的声音,蓝天、白云、鸟鸣、蝉声、一切都刚刚好,我们不敢大声说话,更不敢惊动这天与地之间的一切,有如神明知道,有如一切明了。老友说,我们心中有善念,不用求不用问不用想,都很好。拾级而上,见禅寺、见僧人,默读了安秋生先生写的碑文片段:白云悠悠兮千载徜徉,宝刹巍巍兮耸立太行,七步莲花兮粲然开放,盛景净土兮我心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觉得,多年以后也很难忘记这个清晨:远山云雾如画,旷野古树参天,山谷清泉随流,山中凉亭几座,寺院晨钟袅袅。我爱极了这山水,这光阴。此时,恍如暂且离尘,萧然尘外,我们张开双臂,闭上双眼,静听山风阵阵,不妨做个无事小神仙,下山途中,姿雅清幽,所有悦目的美好都化作心底的淡然与宁静。山谷空旷,沿路山崖边那些让人动容的野草从不娇嫩,风雨中涤荡出万千风情和精神强度,在山水和时间里,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人的温度,山的精神,自然界的光泽,都一一呈现,想想古人,知己两人,深山古寺,松下煮茶抚琴吟诗,好不惬意,我们也学学古人,我提议好久没有一起唱歌了,我们可以沐浴阳光咏而归。于是一路欢歌“向往着逍遥自在”我们下了山。山路两边的银杏树根深叶浓,我顺手摘了几片银杏叶,老友说当作书签用。突然心生一个念头,最近一直在练习书法,摘片银杏叶写个字如何?蹦入脑子里一个字“禅”,对,就写一个“禅”字。什么是禅,当下我理解的是心生喜悦就是禅。其实快乐一点都不难,不过将心门打开,用一颗澄澈之心,收集一些别有滋味的瞬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房间,蝉声越来越聒噪了,太阳也开始毒起来了,我们体力也消耗了不少,不必委屈自己,随心而至,随性而为,拉上窗帘,静心端坐房间小憩。伏天雨多,忽而骤降,雨大如珠,声声敲窗,时盛时弱,旋律变换,侧耳倾听,颇有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我们在房间背起了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呆在屋内一角,坐看彼此华发已生,皱纹平添,相视一笑,我问:而今何事最相宜,老友答:宜醉、宜睡。于是小酌一杯,开始午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又一个日落来临,我们静坐在凉亭之上喝茶,看人群攒动,景区准备了杂耍和篝火晚会,我们随着音乐,品品夏味。听听夏声,周作人说: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人生不一定有很多意义,但是一定要有意思,比如:做一个有趣的人、有意思的人,有灵魂的人、有风骨的人,总之,做一个好玩的人,既风花雪月又柴米油盐,既有诗和远方,还有面前这个能和你心里对话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一个人生的十年,都有不一样的人生进程。我们相约,一定要在60岁之前去旅行,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人世间,希望有生之年一直彼此陪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7.25</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