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交城县沙沟寿隆寺重建记事</p><p class="ql-block">交城县沙沟寿隆寺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其始建于唐武宗年间,据遗留残碑记载,五代时尚存。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朝廷实行都甲制,沙沟村属米东都八甲,彼时重建寿隆寺;明朝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住持圆喜等对其进行重修;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住持真全再次修缮。然而,主殿却不幸毁于1947年春。</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寿隆寺历经兴衰,却始终是周边地区信众心中的圣地。鼎盛时期,北至古交、太原,南至汾阳、孝义,西至柳林,东至祁县、太谷、平遥等地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求福求子、祈福消灾,香火极为旺盛。寺内建筑格局独特,一进两院,进山门左右是钟鼓二楼,两边配殿塑有四大天王神像,正面是引路菩萨,两边设小门;后院东配殿是十六罗汉,西配殿是阎罗殿,正面为大雄宝殿,正中塑释迦牟尼像,两侧小殿塑有虫神刘猛。此外,后院的白皮松树、前院的古柏以及奇特的千年柏抱槐,寺东的送子观音殿,院内西侧的白皮松树,都为这座古寺增添了神秘而独特的色彩 。</p><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2016年3月6日,在张学元、侯宝根等众多热心人士的提议下,一场对寿隆寺大雄宝殿的重建工程拉开帷幕。在演通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来自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木工东社成三虎、野则河张继忠、张呈祥,东社张杰堂等还有大同的两位师傅,他们怀着对古建修复的敬畏之心,精心雕琢,一榫一卯间,凝聚着传统工艺的智慧与力量。历经三年的不懈努力,恢复重建的大雄宝殿终于竣工,重现往昔辉煌。</p><p class="ql-block">而今年,在演通师傅的主持下,寿隆寺的重建工作继续推进,沙门、东西殿的重建工程正式启动。这不仅是对古建筑的修复,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守护。每一块砖瓦的铺设,每一处结构的搭建,都承载着人们对寿隆寺的深厚情感与美好期许。相信在众人的努力下,寿隆寺将以崭新的面貌,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独特魅力,续写千年古刹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米家庄张维书法《延生堂》</p> <p class="ql-block">书法家王作忠书法《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东社村游如俊书法《往生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