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前天下午2点26分左右,我游泳结束收拾好自己的游泳物品,背上包就转身离开,就在这时,雨花榭中间亭子来了一位面部和蔼,脸上有些倦容的老人,年龄比我大一些。我看见光头刘与他熟悉,两人搭讪起来。<div>光头刘问他整个冬天都没有看见他,今天可是幸会啊。那位老者回答道:就是,今年是第一次来这里游泳,和往年相比,今年似乎来得早一些,感觉今年气温较往年要高。我在收拾东西的间隙,插了一句话,说现在的水温已经是24度了,游泳很舒服了。说完我就走了,因为老人我只是面熟,却与他没有说过话。走时我还回头望了他一眼,还在脑子里琢磨我与他见面的时间估计至少两年以上了。<br>谁知就是这匆忙的一瞥,却是这位姓郭游泳老人诀别的一次回眸,如果知道这样情形的话,我至少停下来像与周围的游泳人聊天那样,絮絮叨叨地说上几句家长里短的寒暄话,或者用手机拍摄他的照片,以免他与我们告别的时候,很多游泳人都想不起他的面容。<br>经过22个小时以后,我中午12点半,准备去雨花塘游泳,谁知我兴冲冲赶到雨花塘的台阶前,恰好遇见上午游泳的老孙,他刚刚拎着游泳物品准备回家,我就打趣的逗了他一句,说他是否有艳遇了,平时11点就游泳结束,今天都12点多了,才朝家走。</div><div>他没有回答我的玩笑,却一脸严肃地告诉我,最好别下水了,因为湖里淹死一个人,尸体到现在还没打捞上来,现在湖面仍旧拉起禁游标记线,有警察、蓝天水上救护队、还有合肥游泳协会的志愿者在湖面忙碌着,自昨天中午郭姓游泳者溺亡,已经过去了接近一天了,到今天下午四点多还没有见到尸体。这也是挺诡异的事情,一般在水里溺亡后尸体就会漂浮在水面,可却不知为什么,就是“死不见尸”。<br>泳客梓龙回帖道:昨天郭的儿子在晚上十点还在小亭子找到了郭的手机包和衣物,说明肯定在水里,郭今年七十六岁今年是第一天下水,老刘光头都跟他聊了一会,现在还在打捞,奉劝各位泳友,量力而行,下水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我本人从明天开始带跟屁虫游泳,水火无情,珍惜生命,友情提示。<br>因为我也是昨天下午少数几人与他见面的游泳者,我也将自己所见写在雨花塘游泳群里:我见过他,他说今年是第一次,@梓龙 刚刚走时他来的,光头刘还与他聊了一下。我是两点多走的。今天刚刚去想下水,可是人还在水里没有打捞出来,感觉有点恐怖,今天就不下了。<br>作为游泳爱好者,游泳已经二十多年,也经历了游泳溺亡的多起事件,但像这样零距离与溺亡者接触还是第一次。<br>前年夏天在雨花塘,也遇见一位游泳者骑电瓶车过来游泳,他是下午四点钟过来,将电瓶车停好,搁置衣服后就下水游泳。因为此人与雨花塘游泳人都很陌生,许多游泳人都不认识他。以至于他游泳大约400米后在雨花塘湖里的小岛处,突然在湖里喊了一声,这时距离他游泳下水地方,聚集着一群游泳人,有的还在休息或打牌,他们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的喊叫声,如同平时湖里游泳经常有人在水里喊叫或吼,岸上的有人就说,这游泳人有病,乱喊什么啊?可就是这话应验了,这人因在水里突发心梗,就撒手人寰了,而且在水里就是一声“吼叫”或是惨叫,成了我们至今都不认识陌生人的最后声音。<br>通过这件悲惨遭遇,我们明了生命诚可贵,且行且珍惜。很多游泳人呼吁,游泳人不要嫌麻烦,下水时一定要携带“跟屁虫”,确保自己的生命安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