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印象-红太阳展览馆

好奇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的“红太阳展览馆”是指黑龙江国际博览中心。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40号。</p> <p class="ql-block">该馆始建于1968年,最初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俗称“红太阳展览馆”,是当时全国七个大型展览馆之一。1993年更名为黑龙江国际博览中心。</p> <p class="ql-block">现代建筑风格,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4.25万平米,曾是哈尔滨市的重要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博览中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0年开始建设的“综合俱乐部”,但由于经济困难,工程在1961年被迫停工。1968年,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该“半截工程”基础上修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俗称“红太阳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该工程1968年8月1日开工,按要求需要在1969年10月1日竣工,工期只有1年零2个月。虽然该馆此前的基础工程已经打好,但改造不亚于新建,且哈尔滨地处寒带,一年有6个月霜冻期,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为此,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了“敬建工程指挥部”。“敬建指挥部”向全社会发出号召,有人出人、有物出物。指挥部从全省调集了最优质的建筑材料、最优秀的施工队和设计人员参加会战。</p> <p class="ql-block">当时红太阳展览馆建筑工地的景象非常壮观,广播喇叭每时每刻都在播放着毛主席语录、革命歌曲。红旗招展、口号震天。工人、干部24小时都吃住在工地。义务劳动大军更是源源不断,充实力量。(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的设计,在“综合俱乐部”的图纸上进行了修改,增添了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元素,将原来的游泳馆改成了大剧场,舞厅改建成展览大厅。(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该馆修建时,全国到处是红墙、红旗、红标语、红语录,“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的歌曲在大街小巷传唱,设计者审时度势在大楼楼顶中央处添加了一个直径18米的半圆形“红色太阳球”造型。“红色太阳球”由高档玻璃钢制成,内部安装有巨型灯光,晚上可发出红光,达到“心中太阳永不落”的效果,“红太阳馆”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红太阳展览馆从开工起,历时7个月,1969年3月,整体改造工程完工,然后进入内部装修和外立面装饰阶段。恰好在快要全部竣工的时候,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接到中央文件精神,通知各地、市县一律不准再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正在修建的一律停工。根据这个精神,红太阳馆马上进行了部分改动,将正在安装的“红色太阳球”停建,楼顶中间改成平台,取消了凸出部分。(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当时“红太阳馆”建设场面非常壮观,数千人参与建设,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场馆。这种建设速度和规模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凝聚力和建设热情。</p> <p class="ql-block">当时根据原有设计,展览馆大厅竖立了一尊毛主席塑像。这尊毛主席塑像为“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经典版本:毛主席身穿大衣,左手拿着军帽,右手向前方高举。雕像加基座整体高达9米,由当时的哈尔滨美术雕塑工作室创作,为钢筋水泥浇灌塑像,非常坚固,成为黑龙江省室内最大的一尊毛泽东塑像。</p> <p class="ql-block">1980年,有关部门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决定拆除这尊全省室内最大的毛主席塑像。拆除时,厅内立起架子,请来建筑工人一点一点地拆,耗时半个多月的时间,才算清理完现场。据说,工人们在拆除前都向塑像深鞠躬,他们觉得拆毁这尊塑像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红太阳展览馆最初主要用于政治宣传,举办过多次毛泽东思想主题展览。1976年更名为黑龙江省展览馆,并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文化活动场所。1990年在此举办了第一届哈尔滨贸易洽谈会,并连续举办了第一届至第五届“哈洽会”。(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3日,省人大办公楼举行主体建筑开工奠基仪式。在新办公楼建成之前,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曾在省展览馆办公。</p> <p class="ql-block">1993年,红太阳展览馆正式更名为黑龙江国际博览中心。此后,这里成为黑龙江省接待国内外展览、展销活动的中心,也是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场所。</p> <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2003年,随着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的建成,黑龙江国际博览中心的展览功能逐渐减弱。2004年,博览中心转型为集休闲、购物、娱乐、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购物中心。目前,该建筑已成为哈尔滨市南岗区重要的商业综合体。</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国际博览中心见证了哈尔滨从政治宣传到经济交流再到商业转型的历史变迁,是哈尔滨市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个金色的葵花装饰是那个年代保留下来的,是这座建筑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有葵花朵朵向太阳的寓意,现在已然成为珍贵的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的展览中心完全失去了原来那种神圣的氛围,那个疯狂的年代早已烟消云散了。</p> <p class="ql-block">顾客寥寥无几,很不景气。如今门店面对电商的巨大冲击下,全面萧条萎缩,生意已大不如前了。这里也是如此,今后展馆如何经营,敢问路在何方。</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国际博览中心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还承载了重要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当年,展览馆剧场是哈尔滨条件最好的剧场,不仅为展会提供服务,而且接待和举办过各种文艺演出和大型会议。我也有幸在这里观看和欣赏了不少精彩的演出,成为永远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资料摘自2012年5月6日新晚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