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 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春宵自遣》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谓诗人念年光消逝,而蜗此山居;颔联和颈联描写春宵的所见所闻,无不美好;尾联描写了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后的从容、恬静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风格清新流丽,韵味深厚。</p> <p class="ql-block">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身心悠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p><p class="ql-block">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深夜时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p><p class="ql-block">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小路斜斜,上面布满了苔藓。</p><p class="ql-block">我无比畅快地寄情于琴韵酒兴,忘记了自己身处深山人家。</p> <p class="ql-block">首联“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遗”字极佳,与诗题“自遣”相互呼应,与下文中的“念”字形成掎角之势,暗寓诗人面对春秋代序,生发出迟暮之感的喟叹。</p><p class="ql-block">颔联与颈联主要描写春日的宁静之美。神秘的夜幕下,万籁俱寂的大自然宁静却不死寂,它有泉声、风声,亦有月光的流动,它与白日一样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任”字有气韵,一写听任自然之妙,二写诗人的萧散和闲适。</p><p class="ql-block">尾联“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陶然幽居“恃琴酒”,可以暂时忘却红尘俗事。“忘却在山家”,表面上看,诗人摆脱了世事纷乱,从而内心从容、恬静、舒适、安详。</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层次分明,围绕诗题层层展开。诗中虽处处见隐者风貌,然诗题中“自遣”二字却暴露出诗人并非甘心情愿地置身红尘之外,景物的幽静更彰显心境的苍凉。竹影风声,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径斜苔荒,在幽境与琴酒间颇有悠然自得之趣。但因“地胜”而暂忘“尘事”,因“琴酒”而“陶然”山家,这种“自遣”是所谓举杯浇愁,并非真能超然物外。</p> <p class="ql-block">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宣宗大中五年(851)入蜀,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节度判官。在四川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幕府生活的四年间,曾一度对佛教有着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有《李义山诗集》。</p> <p class="ql-block">【徐宏档案】男,重庆市人。中国原创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风水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古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周易研究院院长、粤港澳文化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澳门国际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终身荣誉主席。五岁开始书法临贴,犹喜篆书(遍临秦李斯、汉蔡邕、唐李阳冰、宋徐铉、元赵孟頫、明李东阳、清邓石如的篆书贴)。多幅篆书作品被海内外藏家推崇和收藏。十岁学习《周易》。曾从事教师、记者、编辑、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策划、创业教育、投资等多种职业。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周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接受过《中国新西部》、《重庆文化》等杂志十多期系列专题采访(被媒体报道为预测大师、风水大师,书法大师)。百度“徐宏书房”,“徐宏周易”,“徐宏风水”,“徐宏篆书”可赏更多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