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 镜:洋槐花</p><p class="ql-block">摄 影:白果树</p><p class="ql-block">地 点:山东半岛. 潍坊虞河</p> <p class="ql-block">暮春时节满目青,一树琼花醉朦胧;</p><p class="ql-block">小麦拔节抽穗时,总是槐花滋味浓。</p><p class="ql-block">一一《题洋槐花》. 白果树</p> <p class="ql-block">四月半岛芳菲尽,一树槐花正盛开;</p><p class="ql-block">可叹岁月不饶人,酸甜苦涩刻心怀。</p><p class="ql-block">一一《再题洋槐花》. 白果树</p> <p class="ql-block">四月半岛芳菲尽,一树槐花正盛开。每每春夏相交时节,当你漫步在田野、山涧和乡村、都市,或者清晨打开窗户,都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b> 一一啊!洋槐树又开花了!</b></p> <p class="ql-block">每逢阳春时节,谷雨过后,接连着几场春雨淋漓,小麦开始拔节抽穗,便又到了洋槐树开花飘香时……</p> <p class="ql-block">昨日凌晨,健身骑行在潍坊虞河畔,但见河岸上的洋槐树又绽开了笑脸,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便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故乡老宅门前的那棵洁白飘香的洋槐树……</p> <p class="ql-block">少小离家,四海飘泊,五湖闯荡……身为游子的个中滋味,堪称五味杂陈矣!但我不得不坦承默认:随着岁月的消磨,故乡的影子在我的脑际间越来越模糊了起来,但每年青黄不接的春夏之交,饥肠辘辘的儿时,倚门翘首期盼门前那棵老槐树开花的场景,却越来越清淅……</p> <p class="ql-block">我当然知道,在时下当今,挨饿的滋味是很难以想象的。然而,我的童年少年却习空见惯,尽管小孩子受着全家人的呵护,但农村缺衣少食是那个年代的常态……尤其是青黄不接的春夏之交,小麦刚开始拔节抽穗,生产队分配的口粮基本告罄,房前屋后和田间地头,满树盛开着的又香又甜的洋槐树花,便成了全村人餐桌上的美食大餐……</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父亲是生产队长,一心扑在集体生产上。采摘洋槐花的任务便落在了性格懦弱且体质瘦弱的母亲身上。但远处去不了,近处已被采摘一空,惟有自家门前的那棵高大的洋槐树。树很高,难攀爬,况且母亲又不会爬树。母亲便把几根长木棍捆绑连接起来,并在顶端缠结一个铁钩子,双手高举,让铁钩子紧紧咬住有洋槐花的树技,用力一别,一串洋槐花便从空而降……</p> <p class="ql-block">饿不择食这句成语,并不是从词典里就能查找到它的全部含义的。儿时的记忆中,吃洋槐花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一是生吃,从树上摘下来就入口嚼食,又香又甜,既充饥,又解馋;二是把洋槐花洗净撒上少许玉米面或地瓜面,蒸了端上餐桌,全家人有滋有味地当干粮充饥。</p> <p class="ql-block">当然,那个特殊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洋槐花的那特别具有的喷香甘甜的滋味,却在我的脑际间深深扎了根,久久地不肯散去。</p><p class="ql-block">一一不过,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前两天有好友赠送了许些洋槐花,无论怎么蒸怎么炒怎么包,却怎么也吃不出少时家乡的滋味来……</p> <p class="ql-block">洋槐树,也称刺槐,双子叶植物纲,豆科,刺槐属植物,原产北美,公元1601年引入欧洲,公元1877年后引入中国,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涿县志》、《高阳县志》、《怀安县志》都有引进刺槐的记载。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用途广而受到欢迎。</p> <p class="ql-block">洋槐花是白色的花朵,正常情况下是在每年的4~5月(阳历)开花,这种槐花的香味较浓且有甜味,其主要作用是供人们食用,我们吃的槐花蜜就是来源于洋槐花,制作槐花饼等食物也是用这种洋槐花。洋槐的叶片是圆头的椭圆形,其结出的果实是扁平的荚果。</p> <p class="ql-block">洋槐花在中国大江南北十分常见,它不仅是制作槐花蜜的原料,还是一种天然的食品。中国北方有吃槐花的习惯。新鲜的槐花采摘后可拌菜、做汤、焖饭、包饺子,还可以做成美味的槐花饼,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p> <p class="ql-block"> 2025.04.26 摄于山东潍坊</p><p class="ql-block"> 白果树 美篇号 748187</p><p class="ql-block"> 谢谢亲朋好友们的浏览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