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暮春的阳光在铜锣古镇的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座位于苏州吴江西南隅的千年古镇,显得格外静谧。</p> <p class="ql-block">空气中飘荡着若有若无的酒香,那是从老酒坊飘出的气息,在春风中缓缓发酵,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酿酒之都”的千年往事,也像无声的邀约,引我走进这座千年古镇。</p> <p class="ql-block">铜锣古镇,又称严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地处江浙交界,毗邻浙江嘉兴、湖州,是一座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其名源于唐代名将郭子仪在此铸铜锣驱邪的传说,后因西汉辞赋家严忌墓葬于此,曾改名“严墓”,1957年恢复原名铜锣。</p> <p class="ql-block">相较于其他商业化古镇,铜锣仍保持着着原生态的江南水乡风貌,商业开发较少,游客不多。</p> <p class="ql-block">步入古镇,最引人注目的是横跨枫桥河的枫桥。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单孔石拱桥,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古镇的核心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枫桥建有廊亭,飞檐翘角。廊棚黛瓦覆盖,柱漆褐红色,与白墙民居相映成趣。虽非张继《枫桥夜泊》中的那座名桥,但其古朴典雅的外观,稳重流畅的线条同样充满诗意。</p> <p class="ql-block">枫桥与廊棚相连,连接着800米长的河廊,形成“桥宅相依”的独特景观。两岸石驳岸、廊棚连绵,民居临水而建,观音兜和马头墙错落有致。桥下的河面平静如镜,倒映着两岸的连廊和白墙黛瓦,构成一幅典型的水乡画卷。</p> <p class="ql-block">枫桥河廊的美人靠沿水而设,它们连续排列,形成“雨天不湿鞋,晴天不晒日”的空间,它让匆匆过客慢下脚步,在倚靠间触摸江南水乡的千年脉动。我倚立在廊下,看几只蜻蜓点水而过,翅膀在阳光下呈现出透明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主要街巷为南北走向的枫桥老街,是古镇的核心商业街,分为南街和北街,沿街分布着传统商铺、酒坊、茶楼等。东西走向民主街,连接枫桥老街与周边民居区,沿街多为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建筑。人民街沿河而建,分布着汪宅等历史建筑,街巷较窄,保留原生态水乡风貌。</p> <p class="ql-block">铜锣古镇的商业开发较少,店铺延续了传统手工业与红色文化的双重特色,多为传统手工作坊和本地生活类商铺,少量茶馆、民宿,但规模较小,未形成商业化街区,整体氛围宁静古朴。多数店铺为居民自营,如杂货店、裁缝铺,仍服务于本地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铜锣曾是吴江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活动地之一,民主街紧邻枫桥的福泰兴烟纸店为典型的江南商铺建筑,是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作为革命历史遗迹,不仅见证了抗战时期中共地下组织的斗争历程,也成为铜锣古镇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进店内,就是一家普通烟纸店,木质柜台上码放着各种纸张和香烟,朴素的陈设让人联想到当年地下工作者在此接头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老街保留着箍桶、酿酒等手工作坊,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箍桶店里,木桶散发着木材的清香;酿酒坊的院子里,一排排酒坛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这些延续至今的手艺,让古镇的时光仿佛停滞在了某个温暖的午后。</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石板被春光晒得微微温热,与空气中弥漫的酒香混合,形成独特的古镇气息。古镇以酿酒文化闻名,自元末明初起就是苏南黄酒的重要产地,素有“酿酒之都”的美誉,黄酒为特色,尤以“吴宫老酒”著称,工艺温雅柔和,属苏派黄酒代表,曾是吴越时期的宫廷贡酒。</p> <p class="ql-block">走进枫桥西堍天池酒业的店铺,散发出浓郁的酒香。店中主营本地黄酒,如吴王老酒,店主为老一辈酿酒师傅,店内有老人闲坐聊天。</p> <p class="ql-block">隔壁的一座徽派仿古建筑,外观典雅古朴。这座展现苏南2500年酿酒历史的苏南酒文化馆静立河畔,不仅是铜罗古镇的标志性景点,也是了解苏派黄酒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沿东西走向民主街西行,一座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建的筑格外醒目,门头悬挂“吴江党史馆”匾额,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江南美学特色。入口处设有传统天井,展馆展示抗战时期铜罗作为吴江抗日根据地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西穿过幽长的小巷,古镇尽头的普慈寺的隐在一片民居之中。这座始建于南宋的古刹,历经明万历、清乾隆年间的重修,至今已近九百年历史。寺内的汾阳王殿庄严肃穆,供奉着唐代名将郭子仪。寺内古树参天,钟声悠远,让人顿生怀古之思。</p> <p class="ql-block">折回枫桥往东,穿过停车场,转入窄巷,迎春桥边的汪宅,建于民国初期,共有六进,第一进临水,设有“双落水”河埠,第二至第五进为楼房,设有砖雕门楼和石板天井,第六进为平房。这座典型的江南滨水商住两用民居,粉墙黛瓦,木质结构,门窗、梁椽雕刻精美,彰显着当年主人的富足。</p> <p class="ql-block">汪宅边横跨迎春河的迎春桥,梁式古石桥,东西走向,风格古朴,历经岁月仍保存完好,与周边水乡风貌相融。周边仍保留清末民国民居、商铺,充满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汪宅与迎春桥是铜罗古镇的重要历史遗存,前者体现民国江南民居特色与名人文化,后者则是水乡桥梁的代表,两者共同构成古镇的“桥宅相依”风貌。</p> <p class="ql-block">在这晚春时节,铜锣古镇用它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光阴的故事。这座未被现代商业侵蚀的古镇,依然保持着最本真的模样,在时光的长河中,用它自己的方式,继续守护着江南最后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铜锣古镇融合了酿酒文化、明清建筑与抗日历史,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酝酿着自己的芬芳,愈久弥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