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辰学典】441:第十七篇阳货15

渝夫文苑

  撰文/夜辰·河南郑州<br>  编辑/渝夫·天津南开<br><br>  【渝言不止】<br><br>  患得患失,人皆有之。所不同者,小人多关注私欲,君子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br> <br>  【原文】<br><br>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br><br><br>  【翻译】<br><br>  杨伯峻——孔子说:“鄙夫,难道能同他共事吗?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假若生怕失去,会无所不用其极了。”<br>  李泽厚——孔子说:“粗鄙的人能够与之共同事奉国君吗?当没有得到的时候,生怕得不到;当得到的时候,又生怕失掉;如果生怕失掉,那什么事情就都做得出来了。”<br>  钱穆——先生说:“一个鄙夫,可和他共同事君吗?当他没有得到时,只怕得不到。既已得到了,又怕或失去。若怕或失去,他会无所不为,没有底止的。”<br>   【夜辰心得】<br><br>  不学不知道,一学之下,《论语》简直就是中华成语的宝库。据查,《论语》直接或间接衍生出的成语近200个,收录《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的有112条,占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成语约30%。而且,这里的成语智慧含量高、浸透基因深、融入生活广。<br>  这章讲的是“患得患失”。鄙夫,指粗俗鄙陋之人。事君,指事奉君主,以前是同朝为官,现在是一个单位或公司上班。<br>  为什么夫子说不能与鄙夫一起为官共事?他讲了三层意思:<br>  一是“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按照字面的理解应该是,未得到职位的时候,担心得到。担心得到职位,这是诚惶诚恐的感觉,正面讲担心德不配位,反面说担心承担责任,前面不符合鄙人的做派,后面的说法有点牵强。这里的“患得之”,即患不得之。这是古文方法的缓急,得为不得,属于急读。苏东坡也说过这个事。所以意思是,没得到职位时,担心得不到。<br>  二是“既得之,患失之”。没得到职位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按理说得到了总应该安心了吧!恰恰不是,得到了心里又生成其他心思,转而担心失去职位。叔本华说,人生如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动。对于鄙人来说,人生如钟摆,在患得(不得)与患失之间摆动。这样的人一生难安,所谓小人常戚戚。<br>  三是“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仅仅局限于自己患得患失,那也就算了,一起共事还算过得去,关键是后面这句吓人。担心失去职位时,无所不用其极。此时脑海里竟然浮现出一条疯狗呲牙护食的画面,不知何时就会发狂咬人。<br>  《朱注》:“小则吮痈舐痔,大则弑父与君,皆生于患失而已。”朱夫子这话可是够形象,也够猛烈的。无所不至,小则极尽谄媚,可以做到用嘴吸毒疮、舐痔疮;大则丧尽天良,可以做到杀死父亲、弑杀君王。<br>  想到齐桓公的三个佞臣,竖刁、易牙、开方。竖刁,通过阉割自己入宫侍奉桓公;易牙,把四岁儿子煮了给桓公品尝;开方,作为卫国太子背弃国家“效忠”桓公。管仲临死时劝告桓公杀掉三人,可他想不明白,觉得这三人能舍身舍亲的效忠自己,怎么会对自己不利呢?结果落得个“被困宫墙、尸虫溢户”的结局。<br>  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臣子僭越违礼者随处可见,甚至彼此效仿、因果循环,诸侯专权君王,家臣专权诸侯,担心失去权位而无所不至,走上杀主弑君之路,最终穷途末路而亡。<br>  《朱注》引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br>  士的品格有三种:上品是志于道德,这样的人重修道养德,不把功名放在心上,也不会受其累;中品是志于功名,这样的人重建功业惜名誉,不把富贵放在心上,也不会受其累;下品志于富贵,这样的人重财富求显贵,为此而无所不用其极。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的动物性占了上风。<br>  对于富贵,前面反复提到,夫子的态度也很中肯,他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能够得到财富,自己愿意去给人执鞭赶车,这没什么。但是这个求富是有条件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财富的获取得走正道,不义之财坚决拒之。这里要看到,求富贵与志于富贵的区别,君子追求富贵而非志于富贵。<br>  再说患得患失,君子与鄙夫的区别。古人说:“鄙夫之心在乎固其位,君子之心在乎称其位。势不足于固而失之者,鄙夫所患也;德不足以称而失之者,君子所耻也。此所以为异。”鄙夫的眼里只有权位,利用权位来谋求富贵;君子的眼里只有道德,即使在权位上担心的是德才能否配位。如果因为势不足而失去位子,鄙夫因失位而忧虑郁结;而君子考虑的是自己德不配位,因此而感到耻辱。鄙夫心忧权位,君子心忧德行,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br>  学习《论语》,越学越觉得,自己跟君子不沾边,跟小人与鄙夫还挺接近,起心动念也常会患得患失,被贪、嗔、痴这些欲望所牵引,得失之间心境跌宕起伏,无法心若止水,更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r>  屈子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r><br>  【作者简介】夜辰,本名张烨琛,“80后”,生于鹿城,军装在身,奔走四方;以劳作砺志,以读书修行,以文章会友,涵养心智,求索人生,现已出版多部个人作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