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夫

<p class="ql-block">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字,不是想说相信也不是想说信任也不是想说信用,而是想说信!一种传统的沟通方式。</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它是社会的沟通主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靠它维系的,那种写信时的深思熟虑跟等信时的日思夜想还有收信时的迫不及待跟阅信时的五味杂陈已经消失了,那是一种美妙的人生经历。现在很多人都无法体验那种感觉,一部手机就把一切都干掉了。看起来像是发达了,进步了,但人却不一定有以往的快乐幸福,浮躁,空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变得平淡。物质看似丰富了,条件像是好了很多了,很多东西都方便了,但事实上人的心理却变了,生活让人不踏实了。</p><p class="ql-block">记得大学第一次放假回家,选择了坐绿皮火车,那个年代走长途的主要交通工具,可以打开车窗享受窗外空气的车,第一次坐火车,那种兴奋不易言表,几个同学提前去买了车上所需的零食方便面扑克牌等,挤着春运前的热闹,那种期待那种兴奋真的难以表达,短短四百公里距离,坐火车足足用了十二小时,那时候虽然觉得辛苦,但后来回忆起来也是满满的幸福感,现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的高铁,飞机半个多小时,自己开车也是三四个小时,距离在科技面前变得不值一提,但相信没有哪个人会为现在的旅程过了几十年还记忆犹新,没有人会在意那些,甚至回家了吃顿饭也不觉得香。</p><p class="ql-block">好像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教写信吧,那时候我们没有娱乐的,学会写信后就跟起了潮流,一个古老的名称就产生了,笔友,跟现在的网友同样的意义,拿着故事会拿着青年文摘就在里面寻找写信对象,写过几个人,也收到过几封回信,那种对远方的好奇对未知的追求感觉不知如何描述,时隔三十多年依然记忆犹新。后来也从来都没有当时的那种感觉了。初中毕业好朋友分开读初中,我们的唯一联系也是依靠信,彼此对对方的关心以及对对方生活的好奇以及陌生城市的好奇也只能通过信来了解,寄出信后的忐忑不安,不知对方能否收到,不知什么时候回信,等待手信的焦虑,逐渐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许就由这些期盼等待焦虑思念组成。</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那些种种感觉已逐渐消失,手机一点十万八千里也是秒复秒见,但是,电话也丧失了功能,不知道打给谁,不知道说啥,那种排队打IC卡电话的年代已经渐行渐远。社会在进步而且进步很快,生活很方便,这点毋庸置疑,但也因此失去了很多生活该有的东西,事喜是忧,是悲是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