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59年胡适在国外读到了《毛泽东诗词十九首》,看到那首《蝶恋花》后,留下评语:真是肉麻,没有一句通的,认为这首词不押韵。那么,作为曾和主席一同在北大工作过的同事胡适又为何对这首词有如此恶评呢?</p> <p class="ql-block"> 其实,胡适曾在《每周评论》第三十六号《新书评介》一栏中,对青年时代主席的文章和《湘江评论》给予过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 然而,由于政见的不同,两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友情,且渐行渐远,胡适开始投靠了国民政府,对主席坚持的真理不屑一顾,大肆抨击,最终走向了不同道路,成为水火不容的敌对势力,胡适成为国民政府的驻美大使。1945年8月24日,胡适在纽约给远在延安的主席发去了一封电报,他在电报中借用《淮南子》中的无为主义思想,劝说中国共产党放弃武力斗争。胡适的这一主张使主席内心对其深感失望大为不满,不过主席在解放前还是给了胡适一次机会,专门对吴晗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然而,胡适对主席的邀请不仅没有致谢,反而于1949年4月6日,前往美国去给蒋介石搬救兵,并在《自由中国的宗旨》一文中,一如既往地宣传他的自由主义,抨击主席和中共,彻底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p> <p class="ql-block"> 胡适之所以对主席的诗词加以恶评,除了与主席政见不同成为反党反人民的敌对势力之外,另一方面源于胡适自身在诗词创作实践上的水平有限,对主席的词不懂装懂、妄加评论。</p> <p class="ql-block"> 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上阕的韵脚分别用了“柳”“九”“有”“酒,”四个字完全押韵 ,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点瑕疵。下阕“袖”承上阕韵,起转承作用;至于“舞”“虎”“雨”都押“u”韵,完全符合《蝶恋花》下阕押韵的有关规定。“雨”押u和前面的“舞”和“虎”,押方言韵,符合词韵规定。</p> <p class="ql-block"> 整首词从情感和表现手法上讲,上阕第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失去爱妻和革命战友的痛惜之情,一个“骄”字体现词人为爱妻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二句“杨柳”以双关的修辞手法,即写杨开慧和柳直荀两位革命烈士牺牲后升入仙境时那种果敢无畏的精神,又写杨柳两种花絮升入天空时那种洒脱飘逸的姿态,是对两位革命战友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充满了词人对两位革命伴侣的崇敬和仰慕之情。三四两句以设问和浪漫主义手法,以仙人吴刚用美酒热情招待两位革命战友,表现杨柳两位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p> <p class="ql-block"> 下阕五六两句是词人引入词作的第二个神话故事,将革命的浪漫主义手法推向高潮,使词的意境更加开阔宏大,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七八两句,笔锋突转,进一步以革命的浪漫主义手法和比喻手法,强化杨柳两位革命战友的牺牲精神惊天地、泣鬼神,表达作者和人民对革命烈士牺牲的痛惜之情,表现人民对打倒蒋介石反动派这样的豺狼虎豹的欢庆之情。</p> <p class="ql-block"> 从观察角度、视听角度和表现手法来看,整首词从上而下,自下而上,视听结合,动静相间,意象多变,意境宏大,手法独特,押韵合规,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席对革命战友牺牲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和失去革命战友、革命伴侣的悲痛之情。</p> <p class="ql-block"> 高树多悲风,大海扬其波。今天,我们再读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不仅为杨开慧和柳直荀两位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潸然泪下,更让我们为主席浪漫主义的写作词风而折服。让那些说主席词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反动派见鬼去吧!</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6日于东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