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庵雅韵间,遇见诗意的回响

鸿雁

<p class="ql-block">桃庵雅韵间,遇见诗意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昨天,魏老师在直播间教大家吟诵《桃花庵歌》,我们被魏老师吟诵声所传达出的那份旷达与洒脱深深感染。今天我们工作室的一群伙伴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仰天公园齐吟《桃花庵歌》,当《桃花庵歌》的吟诵声在仰天公园的桃林间袅袅升起,我忽然意识到,我们正在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身着汉服、手持油纸伞的我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也是这场春日雅集的造梦人,更是创统文化的传承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大家复习吟诵曲调。初闻《桃花庵歌》时,总觉得文字间洒脱不羁的“桃花仙”离我们太过遥远。但当大家围坐在一起,齐吟由魏老师精心度曲的《桃花庵歌》时,唐寅笔下的浪漫与豁达竟渐渐鲜活起来,我们一个个似乎都化作“桃花仙”,在这花红柳绿间,纵情吟咏,如痴如醉,飘飘欲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此雅趣,我们不容错过,我们必须得留下一份美好记忆,于是,我们开始选景与拍摄,这个过程更像是一场将诗意具象化的实践。春日的仰天公园,草木兴旺,繁花似锦,溪水潺潺,每一处转角都藏着不同的韵味。亭台、竹林、花丛都是最契合诗歌意境的画面。当穿着汉服的伙伴撑着油纸伞,在花影间吟诵起“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衣袂与花瓣共舞,古韵与春光交融,那一刻,仿佛真的走进了唐寅的桃花世界。拍摄时的NG、取景时的争执,最终都化作了欢声笑语,成为这段美好回忆中不可或缺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是路人驻足时眼中的惊艳与好奇。有老人轻声跟着吟诵,妇女牵着孩童好奇凑近打量,年轻人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充满古韵的瞬间。这些目光,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未褪色。它不需要刻意宣扬,只需以一种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就能唤起人们心底对美的向往、对文化的共鸣。</p><p class="ql-block">“不见武林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啦啦啦……最后一声吟诵消散在晚风里时,才惊觉日色将尽。油纸伞上的水墨晕染了晚霞,汉服的衣摆沾满夕阳的余温,大家相视一笑,眼中仍盛满意犹未尽的雀跃。这场与《桃花庵歌》的春日之约,在光影交错与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却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一颗诗意的种子——或许下次相逢,又将是一场新的古韵流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