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来穗越冬的林鸟中海南蓝仙鹟是比较常见到的鸟种。每年秋季来广州比较早,春夏交季离开广州比较晚。</p><p class="ql-block"> 今年在浔峰岗发现的海南蓝仙鹟雄鸟羽色漂亮,开始多在阴暗处停留觅食,经过一段时间,与人接触较多后,不是很怕人,这周初遇到它时,就落在几米远的枝头上鸣叫,枝间飞来飞去,只是人的动作较大时才飞走。</p><p class="ql-block"> 海南蓝仙鹟喜欢洗澡,且洗的时间长干净,常与其它鸟混洗。它胆小,常被其它鸟驱赶。</p> <p class="ql-block"> 海南蓝仙鹟(wēng) (英文名:Hainan Blue Flycatcher,学名:Cyornis hainanus),是雀形目鹟科蓝仙鹟属的鸟类。由威廉·罗伯特·奥吉尔维-格兰特于1900年首次描述。分布于中国南部、香港、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p><p class="ql-block">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p><p class="ql-block">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 雄鸟成鸟呈鲜艳的宝石蓝色,腹部污白色,缺乏其他标记或暖色调,使其在飞禽中独具特色。雌鸟为橄榄棕色,喉部和胸部呈淡橙色。雄鸟头部、背部深蓝色,翼上覆羽边缘和尾羽蓝色,翼和尾内侧黑色,脸颊、喉部黑色带蓝,下喉至胸深蓝色,腹部至下腹白色或蓝灰色,下腹至肛周覆羽白色。雌鸟头部、背部橄榄棕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边缘红棕色,臀部至尾部红棕色,喉部、胸部橙色,腹部白色。幼鸟类似雌鸟,但胸部无橙色,冠部细纹,上体斑点,下体浅色,胸有暗色条纹或斑点。</p> <p class="ql-block"> 通常独居或成对活动,偶尔结小群,活跃于树林和灌木丛间。主要栖息于低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林和林缘灌丛,以昆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 繁殖期为4月至6月,4月开始鸣叫,6月至7月见到家族群,具体繁殖细节尚不明晰。</p> <p class="ql-block"> 分布于东洋界,从缅甸至中国南部和泰国,包括中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以及香港,向南至老挝、柬埔寨和越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