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6日下午,《培声》何勇坚、何峦善、何跃贤三位编委在《培声》新编委办公室首次约见了第一位客人——革命先行者何士廪爱女何闽娟女士。开启“莒村红色记忆”口述史采集工作。</p><p class="ql-block"> 编委会代表在会谈中强调,时值莒村红色文化保护工程实施的关键阶段,系统整理革命先辈事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何勇坚编委指出:“口述历史是抢救性挖掘革命记忆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像何士廪先生这种在苏区斗争中有重要贡献的先驱者,其革命轨迹的考证与精神遗产的传承,关乎红色基因的赓续。” 何峦善编委补充道,“当前掌握的多为碎片化史料,亟待通过亲属口述、实物佐证、档案互证等方式构建完整史实链条。”何跃贤代表建议:“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田野调查、档案追踪、人物访谈三维并进的方式,有组织有步骤完成何士廪等莒村籍革命事迹考证工作,力求工作细致认真,确保事件真实,要经的起推敲,经的起时间检验,为未来莒村红色文化陈列馆提供核心展陈内容。”何闽娟女士指出:“父亲生前常教导'革命记忆是留给子孙最珍贵的遗产',但父亲工作很多是保密性质,加之当年动荡,很多资料都散失了;同期莒村还有很多人参加革命活动,承诺不单会全力协助搜寻有关父亲史料工作,还会联系同期参加革命活动后人共同搜寻其它同志的材料。”双方在友好氛围中交流,经协商,双方确定六大史料挖掘方向:</p><p class="ql-block">一、基础信息考证</p><p class="ql-block">1. 何士廪等同志姓名沿革(含本名、曾用名及革命化名,防止错别字)</p><p class="ql-block">2. 直系亲属联络图谱(现存后裔联系方式及现居地)</p><p class="ql-block">3. 革命伴侣及战友关系网络</p><p class="ql-block">二、革命轨迹梳理</p><p class="ql-block">1. 如某年到某年在某地革命活动纪年</p><p class="ql-block">2. 入伍和入党介绍人及同期革命同志名录</p><p class="ql-block">3. 各历史时期任职明细(含职务、驻地、主管工作)</p><p class="ql-block">三、关键事件定位</p><p class="ql-block">1. 如某年某会议期间具体工作</p><p class="ql-block">2. 某年某战役中的特殊贡献</p><p class="ql-block">3. 中央苏区时期重要活动坐标</p><p class="ql-block">四、人证网络构建</p><p class="ql-block">1. 现存战友后人名录及联系方式</p><p class="ql-block">2. 工作同僚及上下级人员线索</p><p class="ql-block">3. 历史见证者口述记录</p><p class="ql-block">4.欢迎有线索者联系《培声》编委会</p><p class="ql-block">五、实物史料征集</p><p class="ql-block">1. 苏区时期往来书信、手稿</p><p class="ql-block">2. 历史照片及证件原件,奖状、奖章</p><p class="ql-block">3. 五十年代回忆录手写稿</p><p class="ql-block">4. 相关影视文献资料</p><p class="ql-block">六、档案溯源计划</p><p class="ql-block">1. 举例:如古田会议纪念馆馆藏排查</p><p class="ql-block">2. 福建省革命历史档案查阅</p><p class="ql-block">3. 《红色中华》等苏区报刊检索</p><p class="ql-block">4.大学、大埔地方志等文献记载</p><p class="ql-block">5.争取政府支持,查阅个人档案</p><p class="ql-block"> ——《培声》编辑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