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南昌

星星之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南昌古称豫章,是座新旧交融的城市,这里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还有源远流长的红色基因。今天,我们就走进英雄城市南昌,领略南昌之美。(网上图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南昌之美,首先在于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拥有600多处文化遗址,像海昏侯国、绳金塔、万寿宫、八大山人等等。其中“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征。</b></p> 滕王阁:江南名楼,古韵犹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滕王阁地处南昌市赣江东岸,始建于唐代,由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下令修建,李元婴曾被封为滕王,故该阁称为滕王阁。后来初唐诗人王勃登临该阁,并作了《滕王阁序》,才使其闻名于世,特别是王勃笔下的千古名句“落雁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使其名声大噪,从而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是象征古城墙的两级台座,台座以上的主阁是“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的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其中有六个参观层,整个建筑高约60米。另外,南北还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助亭子,形成独特的外观特征。滕王阁下“瑰伟绝特”四个字,是唐代书法家怀特的狂草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匾”。</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现在的滕王阁是1989年重建的仿宋式建筑,钢筋水泥骨架外面套了层仿古衣裳,远看倒也富丽堂皇。主阁前立有白色花岗岩石碑,碑上刻有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沿着中轴线依次经过牌坊、回廊便进入阁内,可以坐电梯到顶层,从顶层逐层下行参观。我们从底层开始逐层往上参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底层有个小型展览厅,陈列着历代滕王阁模型。原来滕王阁已经毁过28次,又重建了29次。模型旁边贴着重建的年代表,最近一次重建是1989年。这给人感觉有点像中国人脾气:毁了又建,建了又毁,循环往复,乐此不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层是每半小时一场的全息投影剧场,通过光影技术再现王勃创作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剧中“都督阎公”形象似乎参考了现在博物馆里珍藏的明朝官员画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每层楼都有不同的主题展览。第六层是《滕王阁序》文化展厅,正中玻璃展柜陈列着明代董其昌书《滕王阁序》的拓本复制件,真迹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互动电子屏可体验不同书法家版本的临摹,其中苏轼字体飘逸洒脱,被游客点击率最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顶层视野开阔,这里可以沿回廊360度环视整个南昌市风景。凭栏远眺,赣江如一条宽阔的玉带,蜿蜒向东流去,江面上有几艘游船,拖着长长的尾巴,对岸的高楼大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倒也有几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地下还有一层,是考古发掘现场还原区,陈列着自唐代以来各时期出土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证实滕王阁历代重建沿袭的都是唐代风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走出滕王阁正是上午时分。在阳光照耀下,滕王阁的红墙绿瓦,飞檐斗拱,更显古朴真实大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南昌之美,还在于这是一座红色的城市,它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在南昌,全市有近200处城建项目以“八一”命名。其中我们参观的“八一起义纪念馆”,承载着南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b></p> 起义馆:红色精神,代代留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距离滕王阁不远处的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为纪念南昌起义而设立的专题纪念馆。纪念馆共分两部分:左边是新建的陈列馆大楼,右边是指挥部旧址。馆前广场上立着几尊铜像,都是当年起义的领导人物,个个昂首挺胸,气宇轩昂。铜像被摸得发亮,尤其是那只举枪的手,几乎被游客摸出了包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陈列馆大厅正中,有一座名为“石破天惊”的圆雕,一只强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扣动着步枪的扳机,其中有一块石块上刻着起义打响的时间: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这块石雕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不畏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陈列大厅一楼有六部分展览内容,详细介绍了八一起义的始末;二楼的展览内容分为八部分,介绍人民解放军在强军之路上走过的光辉历程。二楼还设有环形影厅,播放着起义纪录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里陈列的是起义当时的作战口令“河山统一”,上方是起义军的军服样式。南昌起义时,双方都是国民革命军,穿的军服是一样的。为了更好区分敌我,战士们在胸前佩戴上紅领带,在手臂上扎上白毛巾,在马灯和手电筒贴上红十字会标志 ,当时百姓亲切地称起义军为“红带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看完陈列大厅,接着来到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眼前这座灰色建筑就是当年起义的总指挥部,它原为江西大旅社,共四层,是当时南昌最豪华的旅馆。旧址展馆面积有5000多平米,分为旧址复原与专题陈列两大区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旧址复原区,原用于婚礼的喜庆礼堂是当时起义军的会议室,在警卫班住室,木板通铺上还展放着起义军的绑腿布,墙上悬挂的德制毛瑟枪套是近年民间捐赠的真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专题陈列区,有周恩来休息会客的房间。展厅有贺龙使用过的牛皮公文包,上面可见汗渍氧化的痕迹。还有汉阳造88式步枪、起义军自制的马尾手榴弹等实物或模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总的来说,八一起义纪念馆无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是红色旅游的一部分,都是值得去的。它对于我们感受革命先辈风采、了解南昌起义那段历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绝佳选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南昌呆的时间太短,只有不到一天,所见所闻只能留点印象。回想这一天的见闻:滕王阁虽是仿造的,却承载着真实的文学记忆;起义馆的枪可能不是真的,但那段历史却真实发生过。虽然只看了这两处历史遗迹,但这种时空交错的游览方式,或许让我们更能感知这座城市的双重气质:滕王阁那些雕梁画栋里藏着我们民族的诗心,起义馆这些弹痕遗物中刻着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衷心祝福这座城市,像它的名字“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一样,随着时代发展变得更加名符其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