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双向奔赴,家访则是串起家校的纽带。推开家门的瞬间,我看到了孩子成长的土壤——或是满墙的奖状;或是书架上的读物;或是各种植物的培植;或是父母眼角藏不住的关切。</p> <p class="ql-block"> 小狄是班级里十分活跃的孩子,课上经常积极举手发言,思维敏捷,总能快速理解新知识。但他好动话多的性格,也常让他在课堂上坐不住,甚至偶尔会影响到周围同学。带着对他的观察与疑问,我敲响了他家的门。小狄妈妈热情地将我迎进家门,一进门,我就被客厅墙上满当当的奖状吸引住了,绘画比赛、数学口算竞赛、科学小发明……各种奖项琳琅满目,还有和父母一起遨游世界的旅行照片,不难看出小狄在学习和兴趣上的充沛精力与天赋。同时家里养的各种绿植也引起了我的好奇,这时孩子为我一一介绍了它们的名字以及特点,印象最深的是被触摸感觉到而自动蜷缩叶子的捕蝇草。</p><p class="ql-block"> 接着,和孩子了解了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后的时间安排以及作业情况,孩子轻松大方的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也不例外,做到了不拖沓不催促,同时妈妈每天还带他打羽毛球,强身健体的同时对眼睛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最后孩子跟我分享了他日常阅读中的内容以及阅读方式,这个孩子从三岁开始就接触了各种绘本,目前已经开始进攻名著,幼儿园时期基本是妈妈读他听,目前随着自己识字越来越多,已经开始尝试自己阅读,并且能做到手指书,这一点相对而言已经做的很好了,我和孩子共读一段之后,经过讨论,我们共同制定了阅读计划:在家里设置"自由阅读角",除了经典书籍,也允许小语保留部分优质漫画,比如科普漫画《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人文漫画《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用趣味形式激发阅读兴趣;同时,每天设置20分钟亲子共读时间,家长带头朗读精彩片段,用声情并茂的演绎代替枯燥的说教。看着他眼中闪烁的期待,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读者,与其急于纠正阅读偏好,不如先成为发现兴趣的引路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另一位家访的学生,由于爸爸的缺席,孩子心理上比较脆弱,自卑心理强,缺乏安全感。 </p><p class="ql-block"> 去到家里,令我惊喜的是家庭氛围浓厚,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孩子聊天中了解了他的兴趣爱好、喜欢的课程,通过轻松话题拉近关系,深入孩子内心。</p><p class="ql-block"> 用温和的语气引导孩子分享生活中的快乐与烦恼,比如“最近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想和老师分享呀”,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p><p class="ql-block"> 通过简短的对话,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妈妈,他很感恩,也很理解妈妈,对于妈妈的付出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姥姥姥爷的爱也让他很知足。</p><p class="ql-block"> 了解家庭后,孩子妈妈也跟我探讨了学习方面的问题:一是孩子对学习兴趣浓厚,喜爱看书交流,家里的藏书丰富,认字比较多,所以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自主阅读。但对于学习,要求过于完美,生字需要每天“精雕细琢”,这样就太耽误时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数学老师也对两位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讲解并一起探讨了该如何掌握做题方法及技巧。</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家访都是一次心灵的相遇,感谢家长们敞开心扉的信任与支持。家庭与学校的携手同行,是给予孩子最坚实的成长力量。未来,愿我们继续以爱为舟,以理解为桨,共同守护孩子的灿烂明天!</p> <p class="ql-block">图文:陈瑄 周筱荣</p><p class="ql-block">初审:车阿颖</p><p class="ql-block">终审:王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