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

曾言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又是一年春风,清明时节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依旧是那么芬芳馥郁,然而西花厅的主人、两位终生的革命伴侣,一位离开我们49年,一位离开我们33年了,他们就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1988年四月清明时节,海棠花开 ,邓颖超大姐写下一篇饱含深情的追念“同志、战友、伴侣”周恩来的文章《海棠花祭》,开篇写到: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离开了我们,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了这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住的比你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附:《海棠花祭》原文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海棠花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离开了我们,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了这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住的比你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记得那年你参加日内瓦会议,家里的海棠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的海棠盛开,我就特意剪一枝,托信使给你带到日内瓦。海棠花开了,你离开了它们,离开了我们,你不再回来。你到哪里去了呀?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欢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的侄辈让你讲你我的恋爱故事,你曾说,就是看到我能坚持革命。我也看到你这一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所以,我们之间谁也没有计较谁的相貌,计较性格有什么差异,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这是最可靠的长期的相爱的基石和保证。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把我们的相爱溶化在人民中间,溶化在同志之间,溶化在朋友之间,溶化在青年儿童一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因此,我们的爱情生活不是简单的,不是为爱情而爱情,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我写的这一篇,既不是诗,又不是散文,就作为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邓颖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九八八年四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全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纪念馆西北侧的小广场海棠树下刻有周总理年轻时书“为中华之崛起”的红色大理石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1917年9月,青年周恩来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前夕,与几个好友告别,写下这一首气魄雄伟、热情奔放的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巨型石碑,在海棠树的映衬下,焕发着百年前的朝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邓颖超石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西花厅坐落在纪念馆的东北角,是按照北京中南海西花厅1:1的比例仿建的‌。纪念馆内的西花厅完全复制了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布局和风格,包括小客厅和办公室等细节‌‌。此外,还设有三大展区:主展厅、西花厅专题陈列厅和专机陈列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位于中南海大院西北角,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前院包括一个正厅和几个配房,后院则是一个不规范的四合院。前院主要用于周总理办公,后院则是周总理生活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西花厅的历史背景也非常丰富。它原是清末溥仪为其生父载沣修建的西花园,后来成为北洋政府时期段祺瑞的住所。建国后,这里成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住所,他们于1949年11月迁入,并在此居住直至逝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西花厅的名字来源于院子里的海棠花,周总理对海棠花情有独钟,常常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欣赏海棠花,甚至在秋天还会采摘海棠果制作果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这是西花厅前院正厅 , 即会客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西花厅前院配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连接前后院的侧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后院的海棠花最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西花厅的建筑风格保持了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特点。青砖灰瓦的屋宇、暗红陈旧的廊柱和雕梁画栋的装饰都显得斑驳而富有历史感。西花厅后院周总理的办公室里摆放着简单的办公桌、老式木椅、毛笔和玻璃瓶等物品,整体风格朴素而整洁‌。还有休息时的小方桌、理发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院中的石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幼儿园阿姨领着小朋友来了,中学老师带领学生们来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学社”大学生红色筑梦实践行社团来了,追随一代伟人伉俪走过的路,一往无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我瞻仰西花厅,漫步不染亭,感受周总理邓大姐为革命出生入死,鞠躬尽瘁,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不染亭建于清末,是当时西花园整体建筑的一部分,见证了从清末到近现代的历史变迁。亭名“不染”寓意着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清正廉洁、不被世俗所污染的高尚品格,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不染亭”三个字是由冯国璋手书,冯国璋在北洋时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他的手书为不染亭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曾有好事文人写打油诗“清风明月西花厅,亭虽不染主人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入住西花厅,不染亭的“不染”二字与周总理两袖清风、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相呼应,成为了周总理伟大人格的象征之一,</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周总理以自身的廉洁奉公和高尚品德,让这座亭子真正成为了“不染” 的象征。</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不染亭所蕴含的廉洁文化,成为了对后人进行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激励着人们要坚守廉洁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周邓纪念馆中的飞机是前苏联政府于1957年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专机,型号为伊尔-14型678号飞机。这架飞机后来被周恩来交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管理,供国家领导人及特邀嘉宾使用。1998年10月,中国民航总局将其捐赠给周邓纪念馆‌。这架飞机不仅是我国和平外交的象征,也凝结了周恩来总理的崇高品德和人格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周邓纪念馆中的军舰“新海门”号是1992年承担邓颖超大姐骨灰撒放任务的船舶。这艘船在完成任务后被捐赠给周邓纪念馆,成为纪念馆的一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海棠花开,她在思念逝去的西花厅主人,瓣瓣花片如饱含深情的泪珠飘落在西花厅的湖水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纪念馆东南角凉亭长廊布展“周恩来南开作文赏析”,彰显少年周恩来立志实现“少年强则中国强” 的雄心壮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西花厅后院布展“伟大的情怀” ,陈列两位革命伴侣的书信往来,读来让人泪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到纪念馆大厅瞻仰两位伟人、革命伴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楼大厅展示周恩来革命一生各个历史时期的功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二楼展示邓颖超大姐的革命生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周恩来总理使用过的专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周恩来总理伟大一生的最后影像,他用深邃的目光期待着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中华之崛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展厅大屏幕滚动展示两位伟人一生相伴的照片,温馨感人,播音员诵读邓大姐怀念周总理的散文《海棠花祭》,催人泪下。玻璃柜中是先后装有周恩来、邓颖超骨灰,夫妻共用过的骨灰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参观完毕后,我在留言簿上写下“海棠依旧思念无声”八个字,以表示我对两位伟人的无尽思念和崇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周邓纪念馆到处都是海棠花的世界,在凉亭,在湖边,她们始终陪伴在西花厅主人的身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玉兰花也绽放了,一只小鸟在张望,它也在欣赏海棠花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曾言拍摄于2025年4月8日,编辑完成于4月26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