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油麻乡境内,隐匿着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 —— 柏树村。它宛如一颗遗落在湘南大地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br>柏树村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正德年间。相传,六合圩上洞山(今三塘乡上青村)的黄氏族人岁尼,育有二子,长子梦环,次子梦真。一日,梦环放牛来到柏树村所在地,与张姓村民结为老庚,并借住其一间房子。梦环所放之牛常将粪便拉在一处名为牛屎胆的地方,此地青山环抱、绿水潺潺,环境清幽宜人。梦环见状,认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遂向老庚购置此地用以建造新居。风水师卜地时,刚放下罗盘,瞬间满地蚂蚁蜂拥而至,梦环大喜,将祖厅命名为蚂蚁厅。<br>彼时,梦环之子分建公厅,村落逐渐形成,当时名为白水村。此后,黄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历经岁月变迁,至清代,因村中生长着高大的柏树,村子正式更名为柏树村。<br> 柏树村坐西朝东,呈龙形布局,周边的地形也各具特色,东面似肥猪,南面如盘甲,西面是后垅山虎形,北面像雄鸡象蛇形,四面环山,宛如天然屏障。泉水小溪自北向南蜿蜒流淌,最终汇入九山河。传统村落主要由公厅、学堂、民居、桥井、古驿道等元素构成,巷道、溪流、建筑、清泉等相互交织,布局紧凑且通融,村落空间变化富有韵味。选址充分考量了地质、地貌、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景观等诸多因素,尽显古人的智慧。 黄氏宗祠很破落,二下面的各房家祠却维护的很好。 村里古井很多,这些井至今仍是村中1700多人的水源 柏树古村布局属于典型的部落式建筑,由三个公厅为核心,划分出三大板块,形成三大群落。三个公厅屹立于村前,朝门南开。村中街巷均采用青石与麻石铺就,古巷道连绵两千余米,纵横交错,不仅坚固耐用,而且美观大方,同时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下雨天,雨水顺着巷道的坡度和排水系统迅速排走,不会出现积水现象,保证了村民的日常出行。 麻石巷道 村落中的古建筑展现出典型的湘南古民居风格,独立分栋,结构简单却不失朴实。大多以三进三开间为主体,以天井为中心,以堂厅为轴线,纵横连接,结构严谨,对称布局。建筑由主厅、门厅、天井、坎门、中扇门、台阶、上房、下房、厢房等部分构成。建筑物均为砖木结构,采用抬梁式木构架,青砖黛瓦,白灰沟缝,清水墙,内墙以白灰抹面。建筑装饰注重色调素雅淡秀,自然古朴。突出的马头墙造型各异、异彩纷呈,彩绘、砖雕、石雕、木刻交相辉映,虽历经岁月洗礼,斑驳的灰墙黛瓦依然隐隐透露出村落昔日的辉煌。 旧时的舂米房还在 <p class="ql-block">很多民居门头写有“叔度遗风”四字,“叔度”是东汉时期黄家祖先黄宪的字,黄宪品学超群,又以气量广远著称。成为儒家文化中“道德超越世俗”的经典符号。</p> 门脸 门头 窗罩 各式柱础 屋角石刻 石刻对联:“勤俭黄金本,诗书丹桂枝" 木雕涤板 木雕 砖刻 屋檐灰塑及彩绘 古村落至今保存有 100 余栋古建筑,建筑面积达 22969 平方米,这些建筑是湘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典范,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漫步在古村的街巷中,抚摸着古老的墙壁,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先辈们的生活气息。 在该村采访得知,开国黄大将就是柏树村的族人,家里穷,是族里义学让他读了书,当年黄大将带领本族多名青年参加湘南暴动。族长先后资助了几担光洋,1949年后,已经在县城办教育的族长,被划成地主,还要枪毙,后在黄大将的干预之下,才保了性命。在南方的村落里,都是聚族而居,一个村子几乎就是一个姓氏,就是一家人,应该没有什么残酷的阶级剥削,至少本人已经走访的160多个湖南古村落,村里的公益,诸如办学、修桥、修路、救助穷人的义仓,都是大户人家出资兴办。1949年前,乡村士绅是广大农村的社会精英。 位于黄家下青村的的黄克诚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