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突尼斯全称突尼斯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扼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也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突尼斯地处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突尼斯”一词由腓尼基人崇拜的守城女神演化而来。国土面积16.42万平方千米。人口978万,90%以上为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阿拉伯语为国语。货币为第纳尔。首都与共和国同名,为突尼斯市。地图下载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公元5—6世纪先后被汪达尔人和拜占庭人占领。公元705年被阿拉伯穆斯林征服。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了强大的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1881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p><p class="ql-block">1956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1957年7月25日,突尼斯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国。布尔吉巴任第一任总统。1975年经议会批准,布尔吉巴成为终身总统。1987年11月7日,总理本·阿里发动不流血政变,废黜布尔吉巴,长期任总统。</p><p class="ql-block">2010年底至2011年初,茉莉花革命爆发,突尼斯发生大规模骚乱,政局陷入动荡,最后推翻本·阿里的政权,本·阿里于2011年1月14日流亡沙特。</p><p class="ql-block">2014年1月26日晚,突尼斯过渡政府总理马赫迪·朱马正式向总统马尔祖基提交了新一届内阁成员名单。突尼斯制宪议会通过了新宪法。1月27日,新宪法正式签署。</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21日,突尼斯举行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马尔祖基任总统,总理马赫迪·朱马。</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9日早餐后前往卡萨布兰卡机场,飞突尼斯。约3.5个小时后抵达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导游接机后,我们直接驱车前往突尼斯旅游胜地—一哈马马特。</p> <p class="ql-block">哈马马特(Hammamet)是突尼斯东北部著名的海滨度假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距离首都突尼斯市约60公里。它以金色的沙滩、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全球游客,是突尼斯重要的旅游城市。</p> <p class="ql-block">哈马马特分老城和新城两部分,导游带领我们游览了老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5世纪的</span>哈马马特堡垒(Kasbah)曾是军事防御工事,现可登顶俯瞰城市与海景。</p> <p class="ql-block">哈马马特老城建于15世纪,由腓尼基人创建。被城墙环绕的老城区充满阿拉伯风情,如今仍保持着中世纪以前的建筑格局。</p> <p class="ql-block">曲里拐弯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小巷的石板路干净整洁,外墙刷成白色,许多门窗涂上了蓝色,但没有铺天盖地蓝,显得清雅。</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街道两侧是传统店铺。</p> <p class="ql-block">卖画的摊位。</p> <p class="ql-block">这里几乎每家每户的门上都画有形状各异的鱼,据说,鱼是当地人崇拜的一种图腾。</p> <p class="ql-block">这扇门上不但有鱼,还有突尼斯国旗中的星月和法蒂玛之手。</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海边,小道上修建了多座阿拉伯风格的拱门和围墙。</p> <p class="ql-block">门和围墙上涂着鲜艳夸张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绚丽多彩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自娱自乐的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和当地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哈马马特美丽的海滩,绵延数公里的细软沙滩和清澈海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泳、日光浴和水上运动。</p> <p class="ql-block">海边步道。</p> <p class="ql-block">海滩上植物茂盛,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哈马马特是一个的古老渔港,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突尼斯最重要的海滨疗养地。 拥有大片金黄的沙滩,有“金粉海滩”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海边游客。</p> <p class="ql-block">沙滩摩托车。</p> <p class="ql-block">海堤上休息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防浪堤前行。</p> <p class="ql-block">鱼是当地人崇拜的图腾,图为景区里的美人鱼雕塑。</p> <p class="ql-block">老城出口处的美人鱼雕塑。</p> <p class="ql-block">离开老城,我们前往酒店,沿途车拍。</p> <p class="ql-block">地中海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下塌的五星级酒店外景。</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10日清晨,大家结伴去海边拍地中海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地中海的晨曦真美……</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海边看地中海日出。</p> <p class="ql-block">地中海日出。</p> <p class="ql-block">在地中海的海边,老顽童们都返老还童了,青春活力大迸发。</p> <p class="ql-block">海边建筑上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海边晨跑人。</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10日早餐后,我们从哈马马特驱车前往凯鲁万。凯鲁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圣城。于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为途中休息时,大家看到路边大片的仙人掌果,纷纷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摩洛哥已品尝过仙人掌果,但长在树上的模样还是第一次看到,感觉很稀奇。</p> <p class="ql-block">凯鲁万与耶路撒冷、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并称为伊斯兰教四大圣地。 凯鲁万位于突尼斯中部偏东地区,北距首都155公里,现为突尼斯第四大城市。</p><p class="ql-block">凯鲁万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于公元670年兴建,公元800~909年阿格拉比德王朝在此定都,自此名声大噪,成为伊斯兰教四大圣地。凯鲁万以皮革、手工编织、地毯、铜器等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首先参观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阿格拉比德蓄水池。</p><p class="ql-block">蓄水池修建于阿格拉比德王朝时期的公元862年,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阿格拉比德蓄水池,是突尼斯古老的水利工程。巨大的水利工程充分体现了凯鲁万人的聪明才智。图为挂在入口处墙上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标牌。</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地陪导游是土生土长的突尼斯人,曾在中国留学6年。是毕业于兰州大学的硕士生,去过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他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对我们十分友好。他说,现做导游工作,就是为了能与中国人打交道,说说中国话,他的中文名字叫阿信,是个中国通。我们都很喜欢他。图为阿信为我们介绍两个蓄水池的方位和历史。</p> <p class="ql-block">凯鲁万的阿格拉比德蓄水池是突尼斯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阿格拉比德王朝在凯鲁万建都后,因缺水,在公元862年修建了15个蓄水池。现有大小各一个蓄水池,供游人参观。大水池直径128米,深5米,可容水6.28万立方米。蓄水池的水来自于35公里以外山区的泉水,通过水道,水先入小池沉淀,再入大池备用。大池旁一个个突起物是用于防范昼夜温差大引起热胀冷缩导致池壁破裂的加固装置。</p> <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的阿格拉比德人是为了躲避北方的罗马人和南方的土著柏柏尔人才选择了在突尼斯中部的凯鲁万建城。但凯鲁万缺水,于是,聪明的阿格拉比德人建造了蓄水池。</p><p class="ql-block">如果不知道历史,不远万里来看这两个蓄水池会觉得不值。当知道这两个蓄水池是公元862年阿格拉比德王朝为解决缺水而修建,还修建了15个之多,就会佩服一千多年前,阿格拉比德人的聪明才智,也可以想像当时的壮观情景了。一个景点往往需要了解一段历史背景,否则,就会觉得平庸。</p> <p class="ql-block">在蓄水池观景台上,与当地人在突尼斯国旗下合影。突尼斯国旗的历史可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代,新月和五角星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标志。现为突尼斯共和国的象征,也是伊斯兰国家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凯鲁万街景。</p> <p class="ql-block">随后参观欧格白清真寺,又译“西迪•奥克巴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北非建立的第一座最大的清真寺,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外观奥克巴清真寺是一个四边形的堡垒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凯鲁万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誉,但最负盛名的是位于城东北的奥克巴清真寺,又称为“大清真寺”。图为导游阿信为我们讲解。</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进入奥克巴清真寺必须遵守伊斯兰教规:女士必须用纱巾包头,男士不能穿短裤。</p> <p class="ql-block">奥克巴清真寺占地9000平方米,长135米,宽80米,有一个柱式祈祷大厅,一个大理石铺成的庭院及高达35米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宣礼塔。</span></p> <p class="ql-block">寺内祈祷大厅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我们透过雕花木门可看到里面的建筑结构。据说,祈祷大厅可同时容纳7000-8000人祈祷。大厅正面有15扇大小不同的木门,每扇门由400-800块雕有各种图案的嵌板组成。地上铺展的地毯有上千条。</p> <p class="ql-block">厅内有300根大理石圆柱,顶部悬挂着各式吊灯。大厅深处的讲经坛建于公元九世纪,用280多块印度名贵杉木嵌板制成。旁边的颂经壁龛朝向麦加,由28块浮雕或镂空的大理石组成,壁龛顶部点缀着伊拉克捐献的135块彩绘瓷板。</p> <p class="ql-block">作为北非最古老的清真寺,这里的门槛不知曾被多少信徒踏破。信徒们相信,到凯鲁万朝觐七次即等于去过麦加一次。</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人经过三次远征击溃拜占庭军队之后,于公元670年建立凯鲁万城,并于671年开始建造奥克巴清真寺,历时5年建成。图为祈祷大厅外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奥克巴清真寺不仅是北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且是与沙特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齐名的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p><p class="ql-block">站在十几公里之外,就可遥见大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它已成为凯鲁万的标志建筑。该寺最初的设计、建造者是奥克巴本纳菲,这位阿拉伯第三次远征军的统帅,既是一位骁勇善战、富于谋略的军事指挥官,又是一个有治国方略的总督。他意识到要治理北非,除了行政的统治外,还必须用宗教从精神和思想上去控制和教化他们。因此,他在创建凯鲁万城之初就决定建两个机构——清真寺和总督府,凯鲁万正因拥有此寺而被阿拉伯世界誉为第四圣城。</p> <p class="ql-block">听导游说,大厅和长廊里的柱子是从各地拆来的,因此,柱子的款式和颜色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阿信说,建造该寺时,用了许多基督教堂里拆下来的柱子,上面有很明显的十字标记。图中的柱子上方有十字浮雕。</p> <p class="ql-block">柱子中部的十字标记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庭院如一个足球场大小。院内铺设的大理石地面由边缘向中心略微倾斜,是为让雨水顺势流入位于中央的水窖。</p> <p class="ql-block">水窖入口很讲究,九曲连环的构造,这种设计可以让水流忽左忽右忽下,把水中混杂的泥土尘埃充分过滤。图为导游阿信为我们演示蓄水过程。</p> <p class="ql-block">说到阿拉伯的远征,有段历史就不得不提。自公元7世纪以来,不断兴盛的哈里发东方阿拉伯帝国,经过多年的征战,特别是自公元644年至公元713年的70年“圣战”终于征服了突尼斯土地上的柏柏尔人,不仅将阿拉伯文化带到了突尼斯,而且通过伊斯兰教神奇地同化了柏柏尔人,非但使柏柏尔人皈依了伊斯兰教,而且使柏柏尔人这个种族从语言、文化到信仰、习俗完全归化了阿拉伯民族。这段历史,是突尼斯历史上充满神奇和英雄传说的年代,它既使柏柏尔人感到自豪,又足以使阿拉伯人感到荣耀。这期间所建的奥克巴清真寺就是阿拉伯建筑、文化、艺术的经典代表作。</p><p class="ql-block">图为广场上的古井。按照传统,穆斯林教徒在礼拜前要先用清水洗净手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类似日晷的古代计时设备。教徒要在每日清晨、中午、下午、黄昏和傍晚分5次礼拜。每当太阳的阴影线与礼拜时间重合,清真寺的钟楼就会向整个城市发出召唤。</p> <p class="ql-block">奥克巴清真寺建筑风格独特,设计布局精妙。营造出庄严、肃穆、圣洁的氛围。置身其中,倍感神秘。图为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寺院内三面有拱形长廊围抱,长廊里石柱排列整齐。</p> <p class="ql-block">从清真寺出来后,偶遇一群快乐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小姑娘们对我们非常友好热情。</p> <p class="ql-block">接着,参观圣人西迪•撒哈卜陵墓( Sidi Sahbe Mausoleum )。</p><p class="ql-block">凯鲁万有一百多座伊斯兰圣人陵墓,最有名的是西迪·撒哈卜的陵墓。据说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密友,七世纪时从圣地麦加返回突尼斯,不仅带回了大量经文,还有非常珍贵的先知穆罕默德的三根胡须。当地人在圣人去世后修建了这座陵墓,俗称胡须陵。图为听导游阿信介绍陵墓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建筑装饰吸收了古罗马、西班牙、伊斯兰等多种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精致的装饰工艺让人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守陵的穆斯林教徒。</p> <p class="ql-block">导游阿信说,这里面放着圣人灵柩,非穆斯林不得入内。</p> <p class="ql-block">导游阿信说,因为里面放着圣人灵柩,所以,穆斯林游客需要出示穆斯林证件来证明自己的信仰,才允许进去跪拜圣人。非穆斯林不得入内。</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非穆斯林,只能在门口窥视一下。</p> <p class="ql-block">走廊上有多个瓦罐,里面是饮用水。</p> <p class="ql-block">在廊道上偶遇突尼斯美女,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和突尼斯美女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突尼斯,下塌的酒店都很好,图为酒店内景。</p> <p class="ql-block">酒店花园里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酒店室外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酒店室内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第12集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