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约得有二年多没跟泰山群爬山了。群主大师“龙体不爽”需要在家休整一段时间。自古以来“军中不可一日无主”,领队这副重担自然落在张哥身上。早晨7:15到了燕山立交桥东站牌,直到坐312路公交车前我才接龙报名,跟大家一起从南龙湾村爬山去拔槊泉玩。</p> <p class="ql-block"> 南龙湾村地处历城区西营镇,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河北枣强县范氏建村。因村边湾中有一大块奇石像条巨龙而得名。村子很大又分南、北龙湾。前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我曾经和加油哥他们从这里爬山西行去的十八盘村,这是第二次来。自古以来山里人一直是靠天吃饭,粮食歉收,自然种植果树居多。如今有人开发大山,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始种植中草药。中医中药是国粹,在日新月异高科技发展中也越来越让世界知道它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层层梯田几十年历经风雨依然完好如初。在那个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时代,这是最朴实最勤劳的山里人创造出来最伟大的工程。那时候劳动人民把最好的公粮上缴,无私的支援国家建设……</p> <p class="ql-block"> 别看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至今分不清香椿和臭椿,总看着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张哥说香椿树树皮发黑,一点也不光滑,而臭椿树皮有点发白,相对光滑些,这是最简单辨别法。这让大家一目了然,一下子困扰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难怪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的酸枣芽是做茶叶最佳时间,时不待人,再晚几天采就会错过一年。看着枝头一片片淡绿色芽子透着勃勃生机,你会情不自禁采起来。这个活其实一点都不好干,酸枣刺无处不在,时不常指头就被扎疼,并不是小心不小心的事。看来酸枣树也分雌雄,雄的刺多不好摘,结酸枣也少。酸枣芽摘回家直接不用洗就可以在铁锅里翻炒几分钟,然后晾在盖帘上三四个小时就可以饮用。一斤芽子能出二两半茶叶。泡出的茶水很清很绿口感不错,有人说比碧螺春还好喝很多呢。我已是连续采茶好几年了,感觉喝了它的确能安神助眠,一夜睡到天亮。</p> <p class="ql-block"> 田间地头一排排盛满水的塑料桶整齐摆放在脊子上,看来这是要栽地瓜秧。上初二那年小姨家在女郎山种地瓜秧,就是我们姊妹几个来挑水的。那时我刚学会挑水不久,就像《朝阳沟》里银环一样,横着挑了竖着挑,摇摇晃晃累的左肩还换右肩。太阳当头照,大热天汗水直流,不到半天功夫肩膀被压的生疼,还红肿起来。这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滋味,更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此再也不敢浪费一点粮食。</p> <p class="ql-block"> 在公交车上刚听两位赶集的村民说起山上野榆树长得榆叶、榆钱都格外大,榆钱还更好吃。爬山多年一直不知道这种长得像榆树、树枝却很扁的到底是卫矛还是啥树?今天看来真是野榆树。的确比普通榆树叶子要大一圈,榆钱看着都特别粗壮,只是榆钱核都发硬不能吃了。</p> <p class="ql-block"> 山间洋槐树不少,槐花也很低,几乎触手可得,根本不用钩杆就能摘满一方便袋。撸一串槐花放嘴里吃起来甜津津的,味道不错。这可是童年的美味,小时候没少吃。如今槐花、榆钱都成稀罕物,槐花能卖到五块钱一斤,而且会一扫而光。</p> <p class="ql-block"> 路边阴凉地休息,看到用小刀削苹果,大家想起群里“记工员”波哥打皮一绝,他一次能削完一个苹果不许断的。可惜天嫉英才,刚退休不久就离我们而去,太令人惋惜。虽然我跟群次数屈指可数,可是却记得他那憨厚淳朴的样子。每次爬山都给大家“划考勤”,每月出勤几次,全年排名第几,电子表格记录的一清二楚。直到午餐时才知道他是出版社编辑,获得的大奖就好几十万,刚享受快乐的退休生活就走了。其实人生不过三万天,活在当下最重要。自己怎么舒服怎么过,不要活在别人眼光里,按照别人的要求去活,那也太憋屈了。</p> <p class="ql-block"> 路过弯弯地村,二十几户人家如今走了三分之二。村子因建在山道弯弯处而得名。原来群里每次路过这里都会记录一下。</p> <p class="ql-block"> 历城区、章丘、莱芜一带都有唐太宗李世民东征传说,尤其历城区西营一带地名都与他有关。据说李世民曾在此安营扎寨,看到此处山顶平坦,将士们常在此遛马而得名遛马岭。到了清道光年间(1821—1850),张氏从彩石以北小龙堂又迁入,仍称遛马岭。</p> <p class="ql-block"> 从遛马岭顺着水泥路继续前行一公里就到了拔槊泉村石牌坊。今天风还特别大,刮的高架线都呼呼作响。我们找了个“避风港”简单吃罢午餐已是日过中天。每年都要来一两次的拔槊泉也就不再去看。</p> <p class="ql-block"> 都说山有多高水有多深,这个济南市泉水海拔最高的山村,每年雨季到来便会人山人海,车满为患,吃个饭都会一桌难求。尤其火头炖鸡是山村饭店招牌菜,必须提前预约,不等一个多小时是吃不上的。</p> <p class="ql-block"> 五年前第一次从空心山徒步拔槊泉,下山时就知道有条小路直通响呼噜泉,可是从来没走过,今天终于“一睹芳容”。从村里下来,一路绿树成荫,顺着羊肠小道走一公里多就到了玉河泉村。</p> <p class="ql-block"> 大名鼎鼎的响呼噜泉如今成为季节泉。每逢雨季到来它便大显神威,泉水喷涌都咕噜咕噜作响,流出去就是一条河,极为壮观。泉水清澈见底,而且冰凉刺骨,夏天喝个泉水冰镇啤酒、吃个冰镇西瓜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 顺着河道前行一百米处有个龙泉一年四季水长流,从来没干过。即便不是雨季,依然水流潺潺。河道防汛正在清淤,期待不几天开泉了,咋呼泉、万粮峪的龙脉泉都被我们“一网打尽”!</p> <p class="ql-block"> 作者宋斌,笔名知秋,出生于1970年9月,祖籍章丘区绣惠街道东北隅村。爱好户外爬山、写作,是济南市作协会员,铁路货车检修工程师,美篇生活领域优质作者,齐鲁壹点情报员,微头条首发创作者。从2016年开始写美篇1326篇,加精833篇。在章丘人论坛发帖加精123篇。被推送《章丘往事》43篇。齐鲁壹点发布文章726篇,今日头条发布796篇文章。2018年写的《再看四关四隅》两篇文章载入《2018年章丘大记事3》。《金章丘古城一—绣惠镇的前世今生》发表在《海右文学》2022年第6期上 。发表在齐鲁壹点文章《小时候打过的刀》阅读量达到50万,《我的小姑奶奶》达到47万,《母亲学车的故事》达到30万。2023年6月《又是一年父亲节》达到108万阅读量,并获得6月份优秀个人壹点号及奖励。自2023年11月开始连续16个月获得《美篇精选创作者》荣誉证书,2024年1月获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3年度影响力创作个人》荣誉证书,8、9月连续两次获得优秀个人壹点号及奖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