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养成一种习惯,不费劲的事不能使我得到满足。——题记</p><p class="ql-block"> 今天晴。上午睡到自然醒,吃完早餐,和先生、儿子在小区里散步,结束后先生开车送儿子去健身房,我回家收拾庭院和房间。中午接到外地小姐妹打来的一个电话,说自己很累,天天加班,开不完的会,搞得心力交瘁。我说:“有些人一旦靠近,便是一场精神损耗。哪怕你是去与其分享喜悦,也都能让你黯然神伤。”是的,不必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浪费太多精力,也不用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更不要凡事都亲力亲为、追求完美。学会对一些人和事放手,气血就会慢慢回来。你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呢?明明没熬夜、没干体力活,饮食也小心谨慎,可却老是气血不足,而且怎么补都没啥效果。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各种情绪内耗在悄悄 “偷走” 我们的能量。每一次的焦虑、情绪波动以及心念起伏,都会消耗气血,尤其会过度耗损心血,在中医里这叫劳心太过。而逃跑反应是人类身体里最伟大的机制,不是硬撑下去才能活,是逃跑了才能活。羚羊逃离狮子爪牙的时候是生机勃勃,为什么我离开生活里的巨大阴影就是毫无斗志。逃吧朋友,逃才有命活。</p><p class="ql-block"> 宏观上今年俄乌冲突延宕不决,巴以冲突陡然升级,大国博弈持续加剧,国际格局加速演进……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类社会或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洗牌,迈入“奇点”时代已成必然,而快节奏和资讯过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困局持续攀升,思维困境之下大众陷入疲惫、虚无甚至焦虑。微观上,一旦成年了,就意味着我们得在这暄嚣的世间争取一个位置,这些人的影响是使我们产生身份焦虑的关键所在。只有平等之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势利”这一带有贬抑和歧视色彩的用语才可能出现。似乎我们的“自我”或自我形象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他人对我们的忽略则会轻而易举地把它扎破。人们追求奢华,与其说是出于贪欲,倒不如说是源于一种情感上挥之不去的心结。人们妒嫉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心藏神,心血亏虚就会心神不宁,晚上就睡不好觉;睡不好又会进一步消耗气血,使得白天没力气、没精神、注意力难以集中。思考过多会伤害脾脏,而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伤了脾,气血自然更加虚弱。所以,我们要学会节省能量,好好向孩子学习他们的率真。孩子一样,释放自己的情绪孩子开心就开怀大笑,难过就放声大哭,委屈就耍赖打滚,发泄完情绪就没事了,不会有那么多杂乱的念头和情绪困扰。学习他们敢于表达,不纠结、不内耗,喜欢就大胆要,不喜欢就直接拒绝,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需找理由、编借口,不让自己陷入纠结的情绪泥潭。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但只要内心安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纠结和内耗。不必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浪费太多精力,也不用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更不要凡事都亲力亲为、追求完美。学会对一些人和事放手,气血就会慢慢回来。</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像孩子一样好好运动,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充满阳气小孩子特别喜欢在大自然里奔跑跳跃,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玩起来毫无拘束,这种疯玩让他们心情舒畅,阳气十足。运动能生阳,喜悦也能生阳,动一动、笑一笑,可以帮助孩子滋养气血。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凡是天气暖和又没有风的时候,让母亲带着孩子在太阳下玩耍,多晒几天太阳,就能让孩子血液凝结、气息刚强,肌肉结实紧密,能够抵御风寒,不生病。”脾主肌肉,动起来不仅能让气机顺畅,还可以强壮肌肉,健脾养胃。脾胃好了,吃得香、排便顺,气血自然充足。现在很多人上班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回家就葛优躺玩游戏、刷视频,结果气血又虚又瘀。到了饭点也不饿,消化不好,皮肤油腻、气短…… 建议向孩子学习,每天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到户外运动。气血虚得厉害的话,就在公园或小区里散散步、晒晒太阳也很好。天气不好时,在室内打八段锦,晚上泡泡脚、推推经络,同样能通经络、养气血。</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像孩子一样好好吃饭,把气血还给脾胃孩子就像幼苗一样,施肥过度会损伤根部,浇水太多会淹没苗叶,冷冻太过会伤害生机,松土太勤会伤根。对孩子来说,这个根就是脾胃。其实,气血虚的人养生的根本也是脾胃,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后天之本。如今我们的生活太过匆忙,早餐和午餐随便应付,晚餐却又丰盛又晚。经常边吃饭边赶时间,吃饭时回信息、看新闻、思考问题也是常态,气血都用来应付我们的各种需求,脾胃怎么能好呢?不如学学孩子,好好吃饭,把气血还给脾胃。增加早餐的质量,减少晚餐和零食的摄入。早餐在 7 到 9 点胃经当令的时候,认真慢慢吃,吃温暖好消化的食物。早晨喝一碗五谷杂粮粥,对脾胃的补养最为纯粹。五谷杂粮多为种子,滋养脾肾气血的能量更足。</p><p class="ql-block">减少甜腻、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减少零食的摄入量,晚餐要简单,吃七分饱。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损失脾胃阳气和生机。生病的时候不要过度使用药物,特别是清热寒凉的药物,病情好转就应停止,否则会伤脾胃伤元气。消化不好时,不要过度依赖消食之物,就像给幼苗过度松土会伤根一样,应该想办法提升脾胃自主的消化功能。</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像孩子一样好好睡觉,到点就睡,睡到自然醒。孩子的睡眠着实令人羡慕,晚上到点自己就困了,早上自然醒。规律的作息,深度的睡眠,让孩子长得快,精力体力恢复得也快。如果白天压力大、用脑过度,气血耗散厉害,就会入睡慢、躺在床上思绪万千,睡眠浅、爱做梦。</p><p class="ql-block">建议睡前不要刷手机了,泡泡脚搓搓脚心,做做深呼吸,让心静下来。秋冬最好能在晚上九、十点睡觉,这个时候睡觉最养气血,百脉皆能得到濡养。很多百岁老人和生机旺盛的孩子都是这个点睡觉,只要不熬夜,气血很快就会回归。</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像孩子一样好好开心,保持情绪稳定,心里不藏事。 张德芬曾说,人生的尽头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悲剧——我们终将要老去、死去,花了一辈子去争取和建构的东西,最终一样都带不走。大多数人的生活受限于亲情、爱情、孩子、金钱、时间、面子、体力……几乎没有一个生活没有苦恼的人,不论有没有钱、有没有孩子、有没有伴侣,总之,人生的不如意,仿佛永无休止。所有的苦都是业障现前的产物,那么该如何消这个业呢?就是全然接纳,不逃避不去对抗,跟这个不舒服的感觉好好待在一起,去觉察、关照、体验这个不舒服的感觉,这个不舒服的感觉会慢慢消散,相应的“业”的印记就会消掉。佛家讲,物随心转,境由心生。一切都是内心的感召,一念之间,命运截然不同。面对逆境,一念接纳,境遇就会转变;一念感恩,命运的礼物就会悄然而至;一念抱怨,就会吸引更多负面的人事物。只要你还看得见花开,听得见落雨的声音,还能够为美感动,生活就不能把你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我养成一种习惯,不费劲的事不能使我得到满足。”可以选择不费劲,但过程中要学会松弛,象孩子一样。宏大的自然景观与废墟一样,能够起到相同的减缓焦虑的作用,因为宏大的自然景观是无限空间的代表,就如同废墟是无限时间的代表一样,与无限的时间相比,我们虚弱的、短暂的生命与飞蛾或蜘蛛的生命一样微不足道。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坚定主场意识的人。对自己狠,不入局,安于冷寂的生活,在时光中学习提升自己,凡事以自己感受和目标为主体,不委屈自己成全他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不内耗、不纠结、不延误。同时保持边界感,不逾规,彼此尊重但各自为重。保有内心平静。心宁静了,周围便安静了。向内求找到自我,享受自由。而不要试图从别人身上寻求安全感,安全感是自己给予自己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