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26 灵岩山寺

朗朗

<h1><b><font color="#ed2308">2025-4-26 灵岩山寺</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苏州灵岩寺有以下一些在相关领域中较为突出、堪称 “第一” :</font></b><br><b>江南第一古刹:</b>灵岩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灵岩山,始建于东晋咸和二年(327 年),距今已有 1700 多年的历史,寺内古木参天,梵音悠扬,被誉为江南第一古刹。<br>海内四大名刹之首:自唐朝起,灵岩寺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 “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br><b>吴中第一塔:</b>寺内的灵岩塔,又称多宝佛塔,被称为 “吴中第一塔”。该塔始建于南朝梁代,七级八面,楼阁式,高 34 米,塔内空心,塔身全用砖砌,每层窗口各有石佛,历代屡遭火灾毁圯,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 年)重建,1989 年至 1990 年进行了全面修复,恢复了宋塔原貌。<br><br><br>景点 苏州灵岩寺灵岩塔<br><b>吴中第一峰</b>:灵岩寺所在的灵岩山,高 182 米,被称为 “吴中第一峰”。山体由坚强的花冈岩组成,旧有灵芝石而得名,又因山势右转似象回顾状,又名象山,还因山麓掘材产石可制砚,又名砚石山。</h1> <b>苏州灵岩寺</b><div>位于苏州城西木渎镇灵岩山顶,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古刹。<br><b>历史沿革</b><br>起源与早期发展:灵岩寺始建于西晋,春秋时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馆娃宫故址。东晋时,司空陆玩舍宅为寺,成为灵岩道场之开端。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智积来此讲经弘法,将之扩充为秀峰寺,佛寺建置更趋完善。<br><b>名称变迁:</b>唐代称 “灵岩寺”,北宋名 “秀峰禅院”,南宋绍兴年间诏赐韩世忠,改名 “显亲崇报禅寺”,明洪武初赐额 “报国永祚禅寺”,清末宣统三年,真达法师恢复灵岩寺,1932 年,印光法师将其正式定名为 “灵岩山寺”。<br>兴衰历程:宋、元、明、清等朝代,灵岩寺历经多次重修与焚毁。如明孝宗弘治年间毁于火,清顺治六年重兴,康熙十四年兴建大殿,咸丰十年又因太平天国兵火,寺内建筑大半焚毁,后经多次修复与重建,逐渐恢复旧观。<br><b>建筑布局</b><br>中轴线上建筑:依次有头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念佛堂等。天王殿与山门为一体,称之为 “弥勒楼阁”,供奉的是 “天冠弥勒” 造型;大雄宝殿在宋政和年间创建,为清代遗物,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高大庄严。<br><br><b><br>景点 苏州灵岩寺大雄宝殿</b><br>东侧建筑:主要有灵岩塔、智积殿、法华钟楼、印光塔院等。灵岩塔别名多宝佛塔,始建于南朝梁代,七级八面,楼阁式,是灵岩山的突出标志;智积殿正中供奉智积菩萨画像,两旁陈列着佛教文物;钟楼建于 1919 年,高 15.13 米,楼上悬挂着清康熙六年铸造的大铜钟,“灵岩晚钟” 曾被列为苏州十景之一。<br><br><b><br>景点 苏州灵岩寺灵岩塔</b><br>西侧建筑:以花园为主,这里是春秋时期馆娃宫的御花园,有圆形的吴王井,又称日井,相传是西施照影整容的地方;还有八角形的智积井,又称月井,原为吴王宫井,经南朝智积修浚得名,井边有玩花池和玩月池,此外还有梳妆台、琴台等古迹。<br><br><br><b>景点 苏州灵岩寺吴王井</b><br>文化特色<br>佛教文化:灵岩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道场之一,印光法师曾在此避居,专心念佛,创建净土宗道场,并制定了五条规约,对灵岩寺的发展和净土宗的弘扬起到了重要作用。寺内开办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培养了众多爱国爱教的佛教僧伽人才1。<br>文学艺术: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刘禹锡、白居易、韦应物、李商隐等都曾登临灵岩山,留下了大量动人诗篇。此外,灵岩寺内的建筑、佛像、碑刻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体现。<br><b>旅游信息</b><br>门票:灵岩寺门票价格为 1 元,性价比极高,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香客3。<br>开放时间:07:00-16:303。<br><b>交通: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灵岩山景区,可选择公共交通或自驾前往。从苏州城区出发,有多条公交线路可达灵岩山脚下,自驾的话可通过环太湖大道、木渎大道等道路前往。</b></div> <h1><font color="#ed2308"><b>(部分资料源于网络)</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