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第五》肆①24年5班 儒行天下🌍经典读书会

儒行天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时间:2024年4月21—4月27日</b></p> 演说节录4 <p class="ql-block">夫子见道不行,才归鲁教授门人。为传道万世计,但夫子虽循循善诱,这世俗皆以夫子的道过为高远,退步不前。夫子又特为现身说法,说十家的荒僻小村,也有忠信像我的人,但不如我好学,以引导世人。忠信是进德修业的根本,求学又是进德修业的门路。夫子教化世人的心,何等真切。至其余各章,不许诸子的仁,足见仁的大。说诸子的长处,皆有仁的一端。能见自己的过是转死为生的第一步,子路勇于为善,是入道的第二步,侫口、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皆要痛戒的。再将各章细心体会,于仁的全体大用,自能了解,于性与天道,也就能以领悟了呢!</p> 4月21日周一学习内容 <p class="ql-block"><b>【诵读版】</b></p><p class="ql-block">21.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p><p class="ql-block">22.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p><p class="ql-block"><b>【句读版】</b></p><p class="ql-block">21. 子在陈 曰 归与归 与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 之</p><p class="ql-block">22. 子 曰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 希</p><p class="ql-block"><b>【读音易错字】</b></p><p class="ql-block">21. 子在陈chén*曰*归与yú归*与yú*吾党之小子狂简斐fěi然成章不知所suǒ以裁cái*之</p><p class="ql-block">22.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è怨是用*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4月21日周一学习内容</b></p> 直播间义理解析 第二十一章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一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21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 fěi)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p><p class="ql-block">字解:</p><p class="ql-block">(1)陈:指的是陈国。</p><p class="ql-block">(2)党:说的是乡党。</p><p class="ql-block">(3)狂:是志向高大。</p><p class="ql-block">(4)简:是简略。</p><p class="ql-block">(5)斐( fěi):是文彩的样子。</p><p class="ql-block">(6)章:是章幅。</p><p class="ql-block">(7)裁:是断制。</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孔子在陈国里说:“回去啊!回去啊!我那乡党里的学生们志向高大、简略小事,极文彩的样子能以成了文章是极好的材质,但他不知所以断制的有了成就。”</p><p class="ql-block"> 孔子胸怀大道欲拯救天下,可是周游了多年道总是不能行,不得不归国成就门人,为传道万世计所以发归国的思想。这“归与!归与!”的话含有无限感慨,夫子不能行道于当时,但夫子培养出四圣、十哲、七十二贤人,将夫子之道传于后世。时至今日两千多年了,我们还能学到夫子的智慧,真的要无限感恩历代圣贤之人他们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记得刚刚接触到圣贤文化的时候,听蔡礼旭老师讲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到了将断欲断、已断稍连的危难时刻,希望我们这一代的炎黄子孙赶快站出来担起这个历史使命,不要让祖先的智慧断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蔡老师说:“不懂文言文没关系,只要肯学,能背会五十篇文言文,就能够懂文言文了;如果能够背会一百篇文言文,就可以写文言文了。”</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们的读书群里每天学一章、背一章,当我们都能背会五十篇或一百篇的时候,我们再把自己学会的教给我们的后代,这样我们就都成了夫子之道的传承者,就没有辜负孔夫子这一片苦心。</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第二十二章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二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22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p><p class="ql-block">字解:</p><p class="ql-block">(1)伯夷、叔齐:是人名,他们是古代殷朝时候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从他们的名字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是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为什么能看出来呢?我给大家打出字来了。(2)在古代名字当中,</p><p class="ql-block">①伯:如果有一个伯说明在家是长子;</p><p class="ql-block">②仲:如果名字当中有仲字,那么他在家就是排行在二;</p><p class="ql-block">③叔:如果名字当中有叔这个字说明在家就是排行在三;</p><p class="ql-block">④季:排行在四呢名字当中就有这个季,它就代表在家中排行在四。</p><p class="ql-block">在《孟子.七篇》中,孟子称“伯夷”和“叔齐”为圣之清者。他们的事迹很多,最著名的是兄弟让国。他们的父亲临终的时候,希望叔齐能够接替王位。当父亲去世以后,叔齐并没有接受这个位置,因为社会上有一种习俗,都是长子继位,于是他让国给他的长兄伯夷。伯夷也不肯接受这个位置,他觉着如果接受了这个位置,就是对父亲的不孝,因为父亲希望叔齐来继承这个王位,就这样兄弟让国,最后相继都离开了孤竹国。后来这兄弟二人去投奔西伯侯(西伯侯就是周文王),当他们来到周文王所管辖的地区,不幸周文王已经去世,正赶上周武王率领八百诸侯要去讨伐殷纣王,他们拦住武王的马进行劝阻,当然他们没有劝阻成功,后来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这兄弟二人发誓不做周家臣、不吃周家饭,他们来到首阳山采薇而食。</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说:“伯夷、叔齐他兄弟不记念人旧日的恶处,所以怨恨他的也就少了。”</p><p class="ql-block"> 此章是夫子为那些心胸狭隘、嫉恶如仇的人说法。因为恶( wù)恶( è)太严的人往往过于苛刻,追究既往不放这等于是不许人改过自新,那么必遭怨毒危害甚大,于人于己都无益。所以夫子特借极清廉的伯夷、叔齐以为人法,这和孟子说“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是一样的用心。</p><p class="ql-block"> 伯夷、叔齐的事迹不可考,夫子何以知道他不念旧恶呢?因为圣人以心印心推测而知,圣人恶( wù)恶( è)是天理的大公并非仇恶,所以能够做到随过随了不讨人的怨恨呢。</p><p class="ql-block"> 好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4月22日周二学习内容 <p class="ql-block"><b>【诵读版】</b></p><p class="ql-block">23.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p><p class="ql-block">24.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p><p class="ql-block"><b>【句读版】</b></p><p class="ql-block">23. 子 曰 孰 谓 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p><p class="ql-block">24. 子 曰 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 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p><p class="ql-block"><b>【读音易错字】</b></p><p class="ql-block">23.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ī焉乞诸其qí邻而ér与yǔ之</p><p class="ql-block">24. 子*曰*巧言令色足jù恭*左丘qiū明耻chǐ之丘mǒu亦耻chǐ*之*匿nì怨而ér友其人*左丘明耻chǐ之丘亦耻chǐ*之</p> <p class="ql-block">4月22日晨课</p> <p class="ql-block">更正</p><p class="ql-block">​24章. 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这里应该断句,我连读了。</p> 直播间义理解析 第二十三章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三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23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 xī)焉,乞诸其邻而与之。”</p><p class="ql-block">字解:</p><p class="ql-block">(1)微生高:是鲁国人,素日有直名。</p><p class="ql-block">(2)乞:是求。</p><p class="ql-block">(3)醯( xī):是醋。</p><p class="ql-block">(4)诸:它代表一个或多个。</p><p class="ql-block">(5)与( yǔ):是给,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三声。</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说:“谁说微生高正直呢?有人向他要醋他没有了,求到他邻家的醋去给人。”</p><p class="ql-block"> 此章是夫子对鲁国人微生高的评价,因为这位微生高平日里有正直的美誉。夫子说:“谁说微生高正直呢?并举出他不正直的一件事。有一次有人向微生高要醋他家里没有了,于是到邻居家求来醋去给人。”这醋本是饮食细物无关重要,有就是有没有就没有了,再借到邻居家拐个弯然后去给人,这分明是买好子,这样用心偏曲何得算正直呢?因此夫子说他不正直。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往往对是非曲直没有一个正确的判知,认为有求必应就是正直,更有一些人为了保全名誉而枉费心机,就像这位微生高一样,生怕不能满足他人所求而有损名誉,于是到邻居家借来醋去给人。</p><p class="ql-block"> 夫子特借微生高借醋给人这件事,来说明用心偏曲非正直,这是在启发我们日常生活、待人处事应以直心,以直心待人不求正直的美名,正直自然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第二十四章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四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24子曰:“巧言令色足( j ù)恭,左丘明耻之,丘(mǒu)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mǒu)亦耻之。”</p><p class="ql-block">字解:</p><p class="ql-block">(1)左丘明:是古代的贤明之士。</p><p class="ql-block">(2)足( j ù):足恭的足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为足( j ù),单字的意思是充足。</p><p class="ql-block">(3)足( j ù)恭:是过分谦恭,讨好人。</p><p class="ql-block">(4)丘(mǒu):“丘(mǒu)亦耻之”的丘(mǒu)在本文当中代表孔夫子的名字,我们之前学过当这个字为夫子名字的时候,我们不能读他原来的音,要读成丘(mǒu),以示对圣人的尊重。《弟子规》上不是说嘛“称尊长,勿呼名”。</p><p class="ql-block">(5)匿:“匿怨而友其人”的匿是藏的意思。</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说:“巧好了他的话,令善了他的颜色,充足他的恭顺谄媚人,左丘明羞耻这个,我也羞耻这个。藏着怨恨这个人的心还交往这个人,左丘明羞耻这个,我也羞耻这个。”</p><p class="ql-block"> 左丘明他原本姓丘,名明,是丘穆公吕印的后代。因为他的先祖曾经担任楚国的左使官,故在姓前添上左字,后又为鲁国太史,之后家族世代为鲁国太史。</p><p class="ql-block"> 左丘明和孔夫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品行高洁受人尊重、景仰,此章是夫子借左丘明羞耻之事来警戒世人。夫子先说了三种行为,巧言、令色、足( j ù)恭,用我们现在的话解释,巧言就是说花言巧语;令色是装出一副笑脸;足( j ù)恭是过分的谦卑、恭顺、谄媚人。左丘明羞耻这些行为,夫子说我也羞耻这个。夫子又说:“心里藏着怨恨这个人的想法还又去交往这个人,左丘明羞耻这样的行为,我也羞耻这个。”</p><p class="ql-block"> 夫子道全德备,当然不止是这样。但世俗之人像这样的丑态,寡廉鲜耻的行为,变诈奸险的伎俩随处可见多的很。所以,夫子特引以为耻,教人知到警戒呢。</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4月23日周三学习内容 <p class="ql-block"><b>【诵读版】</b></p><p class="ql-block">25.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p><p class="ql-block"><b>【句读版】</b></p><p class="ql-block">25. 颜 渊 季路侍 子 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 车马衣轻裘 与 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 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 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之</p><p class="ql-block"><b>【读音易错字】</b></p><p class="ql-block">25.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hé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jū马衣yì轻裘qiú*与yǔ*朋友共*敝bì之而ér无憾hàn*颜渊曰*愿*无伐善shàn*无施shī劳*子路曰*愿闻子zǐ之zhī志zhì*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p> <p class="ql-block">4月23日</p> 直播间义理解析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五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25颜渊季路侍,子曰:“盍( hé)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 jū)马衣( yì)轻裘( qiú)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颜渊、子路侍立在夫子一旁,夫子说:“何不各说说你的志?”子路说:“愿我所乘的车马,穿的轻快好皮袄合朋友共用,破了也不怨恨。”颜渊说:“愿欲不夸伐好处,不表现功劳。”</p><p class="ql-block"> 子路说:“愿欲听听夫子的志向。”夫子说:“年老的安顿他,朋友们信实了他,年少的关怀爱护他。”</p><p class="ql-block"> 这一章的篇幅比较长,共分为四节。</p><p class="ql-block">①我们先说第一节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 hé)各言尔志?”在这一节中,</p><p class="ql-block">侍:这个侍字是站立一边的意思。</p><p class="ql-block">盍( hé):“盍( hé)各言而志”的盍( hé)是何不。</p><p class="ql-block"> 这一节首先勾画出一个场景,也就是有一次颜渊和季路(季路就是子路,这两个名字都是一个人),这两位弟子侍立在孔老夫子的身边,孔夫子对他们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呢?”这就是这一章的总说。之后的第二节、第三节还有第四节是分说。</p><p class="ql-block">②第二节 子路曰:“愿车( jū)马衣( yì)轻裘( qiú)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p><p class="ql-block">车( jū):这一节中有一个多音字车( jū)马的车( jū),这个字我们现在读为 chē。但在古文当中,它要读为 jū。</p><p class="ql-block">裘( qiú):是皮袄,皮袄越轻越好。</p><p class="ql-block">敝:是破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憾:是恨。</p><p class="ql-block">第二节子路率先说出自己的志向。他的志向是“自己所乘的车、穿的轻快好皮袄合朋友共用,即使是用破了也不怨恨。”在两千多年前,这马车和轻快的好皮袄也就算是昂贵之物了,但子路他不自私,愿与朋友共享。</p><p class="ql-block">③第三节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p><p class="ql-block">伐:是夸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施:是表现。</p><p class="ql-block">颜渊说:“愿欲不夸伐好处,不表现功劳。”我们看颜渊他的志向,就知道他克己的功夫有多深了。</p><p class="ql-block">④第四节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p><p class="ql-block"> 子路说:“愿欲听听夫子您的志向。”孔夫子说:“年老的安顿他,朋友们信实了他,年少的爱护他。”</p><p class="ql-block"> 统起这四章的意思,我们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大的很啊我夫子的志向!佛的普渡众生、耶稣的博爱世人和夫子是一样的志向,要是得遂我夫子的伟愿,人民早享太平幸福免致受无尽痛苦,世界早就大同了。然世界上的事有发在数千年前,成在数千年后的,因事体大不是一时能办得到,要后人接续继续办理才可以。夫子没有偿还的志愿,责任就在我们后人身上。况说夫子的伟愿又正合世界大同博爱人群的潮流,我们不该急直追继先圣的志愿,给人民造点幸福以光我亚化吗?至于颜子、子路的志向,虽合夫子有大小的分别,也都是大公无我,万物一体的心呢!</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4月24日周四学习内容 <p class="ql-block"><b>【诵读版】</b></p><p class="ql-block">26.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p><p class="ql-block">27.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p><p class="ql-block"><b>【句读版】</b></p><p class="ql-block">26. 子 曰 已矣乎 吾未见 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p><p class="ql-block">27. 子 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者焉 不如丘之 好学也</p><p class="ql-block"><b>【读音易错字】</b></p><p class="ql-block">26. 子*曰*已yǐ矣乎*吾未见* 能见其qí过而ér内自zì讼sòng者zhě也</p><p class="ql-block">27. 子*曰*十室之邑yì必有忠信如*丘mǒu者焉*不如丘mǒu之*好hào学也</p> <p class="ql-block">4月24日</p> 直播间义理解析 第二十六章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六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26子曰:“已( yǐ)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p><p class="ql-block">字解:</p><p class="ql-block"> 讼:是诉讼,告人的无理。</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说:“罢了啊!我没有见能见自己的过错,就心内自己起了诉讼深自究责呢。”</p><p class="ql-block"> 人有过多不自知,就是知到了也必自己回护、自己宽恕,这样如何能改呢?必深自痛悔,心里像与人起诉讼一样,自己讨责自己的过错,自己判断自己的罪状,自己严加责罚,这样才能够力改前非。夫子以没有见过为叹,言下有不尽的感慨!夫子说没有见过也正是希望能够见到,即使夫子在世的时候很少看到这样的人,那么夫子也寄望后世读圣贤书的学子们能够这样做。</p><p class="ql-block"> “见其过而内自讼”,也就是自我检讨过错真诚忏悔,并决心永不再犯的一个过程。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自身的缺点、错误必定一天天减少,道德会一天天增进。这样,我们就没有辜负夫子的教诲,成为两千多年后能够做到“见其过而内自讼”的隔世弟子。</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第二十七章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来到圣贤文化直播间,关注圣贤教育。我是文宣,今天的话题是《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七章,理文如下:</p><p class="ql-block">5.27子曰:“十室之邑( yì)必有忠信如丘( mǒu)者焉,不如丘( mǒu)之好( hào)学也。”</p><p class="ql-block">字解:</p><p class="ql-block">(1)室:这一章当中这个“室”,说的是房室,代表一个家庭。</p><p class="ql-block">(2)丘( mǒu):“如丘( mǒu)者焉”的“丘( mǒu)”,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了,当这个字为孔子名字的时候,我们不能读他原来的音,要读成丘( mǒu),以示对圣人的尊重。</p><p class="ql-block">章解:</p><p class="ql-block"> 孔夫子说:“十家的小地处必有忠诚、信实的人像我的样子,不如我的好学呢。”</p><p class="ql-block"> 圣人也是人不过能够完全天性就是了。就算是在荒僻地方,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也有可成为圣人资质的人。那为什么没有成为圣人呢?即是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真正的学问就不能够成其才、达其用、充其量、尽其性呢。</p><p class="ql-block"> 人这一生都在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我们到底该学些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学什么,真的要认真考量( liánɡ)啊!</p><p class="ql-block"> 到今天为止《论语》第五篇《公冶长篇》一至二十七章的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下面把这一篇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这一篇仍是接续上篇发挥“仁”道。因为前篇仅说“仁”的重要,并没有将“仁”的实际说明。这一篇又将夫子所讲的“仁”道接连记出,教后人按文寻义知到孔门的旨归。</p><p class="ql-block"> 本篇的大旨以刚为仁的体,以自己不愿欲的不加施给人为仁的用,颜子闻一知十是仁充足的效验,夫子老安少怀是为仁的究竟。</p><p class="ql-block"> 怎么说呢?刚是乾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刚健、中正、纯粹、精。仁是乾的元,元为善的长,体仁足以长人刚,非仁不足以当,没有刚便不能为仁,由此可知刚、仁原来是一体。所以,夫子说没有见过刚的,也不许人称为仁人。</p><p class="ql-block"> 仁道推行的初步先用“恕”字,自己不愿欲的不对着别人加施,自己所求于人的先加施给人,这样自然没有损人利己的行为。夫子虽不许子贡说他做不到,这正是所以激励子贡,因为这是为仁的要方,不能不珍重呢。内能以刚自持,外能以恕对人,真积力久仁德便由充实至于圆明,自能够澈上澈下圆满十方。</p><p class="ql-block">颜子闻一知十就是他不违仁的效验,并非仅仅的天资聪明过人。</p><p class="ql-block"> 性既圆明,圆满十方,自然无人我的见、形骸的隔。所以,夫子以万物为一体,天下为一家。老的教他得安、少的使怀、中年朋友们教他以信(信就是真实)、农人真实务农、工人真实为工、世界上的人各真实尽上自己的职务,大家讲信修睦共谋和平。“礼运”所说的大同——“老有所终”就是说的老者安之;“壮有所用”就是说的朋友信之;“幼有所长”就是说的少者怀之。天下万事的人类虽多至无量边,然究竟不能出老者、朋友、少者以外,使他安、使他信、使他怀,不就是人人各得其所了吗?乃夫子空有这志愿,奔走呼号了一生竟没有办到毫分,且兵连祸结战杀越甚,世风险恶人道几乎灭绝,夫子见世事一一无不合他反对,直到了刺目椎心的地步,才发了“乘筏浮海”的感叹。</p><p class="ql-block"> 《新注四书白话解说》的作者江神童上念先圣的志愿,近看现下的时势,又想像列国的境况及人民历代的黑暗、人民的痛苦,不觉感慨满腔悲泪如雨。神童想替孔子还了这大愿,于是草拟了《万国道德会章程》,又著述了一些书。神童说怕自己心余力绌( chù),愿大才疏恐怕不能达到目的,神童想这世界岂是真像佛说的是五浊恶世,没有光天化日的时候?这人类岂真是像荀子说的天然性恶,没有讲信修睦的那一天吗?答案是当然不是。</p><p class="ql-block"> 当年夫子见“道不行”才归鲁教授门人,为传道万世计,但夫子虽循循善诱,这世俗皆以夫子的道过为高远退步不前。夫子又特为现身说法,说十家的荒僻小村也有忠信像我的人,但不如我好学,以引导世人——“忠信”是进德修业的根本,“求学”又是进德修业的门路。夫子教化世人的心何等真切啊!</p><p class="ql-block"> 至于其余各章夫子不许诸子的仁,足见仁的大。说诸子的长处皆有仁的一端,能见自己的过是转死为生的第一步,像子路一样勇于为善是入道的第二步,佞口、巧言、令色、足( j ù)恭、匿怨而友其人,这些都要痛戒的。再将各章细心体会,对于仁的全体大用自能了解,那么对性与天道也就能够领悟了。</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p> 4月25日周五复习 <p class="ql-block">文宣老师4月25日周五复习晨课</p> 诵读版 <p class="ql-block">21.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p><p class="ql-block">22.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p><p class="ql-block">23.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p><p class="ql-block">24.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p><p class="ql-block">25.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p><p class="ql-block">26.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p><p class="ql-block">27.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p> 句读版 <p class="ql-block">21. 子在陈 曰 归与归 与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cái 之</p><p class="ql-block">22. 子 曰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 希</p><p class="ql-block">23. 子 曰 孰 谓 微生高直或乞醯xī焉乞诸其邻而与yǔ之</p><p class="ql-block">24. 子 曰 巧言令色足jù恭 左丘qiū明耻之丘mǒu亦耻 之 匿nì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p><p class="ql-block">25. 颜 渊 季路侍 子 曰 盍hé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 车jū马衣yì轻裘qiú 与yǔ 朋友共 敝bì之而无憾hàn 颜渊曰 愿 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 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 之</p><p class="ql-block">26. 子 曰 已矣乎 吾未见 能见其过而内自讼sòng者也</p><p class="ql-block">27. 子 曰 十室之邑yì必有忠信如 丘mǒu者焉 不如丘之 好hào学也</p> 4月25日周复习音频 <p class="ql-block">文宣老师4月25日周复习音频</p> 第四周学习总结 <p class="ql-block">一、学了《公冶长》21-27章</p><p class="ql-block">二、学到三个成语</p><p class="ql-block">① 5.21 愚不可及</p><p class="ql-block">② 5.22 斐然成章</p><p class="ql-block">③ 5.23 不念旧恶</p><p class="ql-block">三、交作业情况 周曰预习86人</p><p class="ql-block">周一: 185人 听直播间:121人</p><p class="ql-block">周二: 186人 听直播间:136人</p><p class="ql-block">周三: 194人 听直播間:139人</p><p class="ql-block">周四: 174人 听直播间:90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繁體字表 🌹</p><p class="ql-block">《公冶長》篇 第四周 21-27章</p><p class="ql-block">21.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cái之。</p><p class="ql-block">①陈-陳</p><p class="ql-block">②归与-歸與</p><p class="ql-block">③党-黨</p><p class="ql-block">④简-簡</p><p class="ql-block">22.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p><p class="ql-block">①齐-齊</p><p class="ql-block">②旧-舊</p><p class="ql-block">③恶-惡</p><p class="ql-block">23.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yǔ之。</p><p class="ql-block">①谓-謂</p><p class="ql-block">②诸-諸</p><p class="ql-block">③与-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4. 子曰。巧言令色。足jù恭。 左丘qiū明恥之。丘mǒu亦恥之。匿nì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p><p class="ql-block">①耻-恥</p><p class="ql-block">25.顏淵季路侍。子曰。盍hé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jū馬。衣yì輕裘。與yǔ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p><p class="ql-block">①颜渊-顏淵</p><p class="ql-block">②尔-爾</p><p class="ql-block">③愿-願</p><p class="ql-block">④车-車</p><p class="ql-block">⑤轻-輕</p><p class="ql-block">⑥劳-勞</p><p class="ql-block">⑦闻-聞</p><p class="ql-block">⑧怀-懷</p><p class="ql-block">26.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内自訟者也。</p><p class="ql-block">①见-見</p><p class="ql-block">②过-過</p><p class="ql-block">③讼-訟</p><p class="ql-block">27.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mǒu者焉。不如丘mǒu之好hào學也。</p><p class="ql-block">①学-學</p><p class="ql-block">親們,發現錯誤,請群裏留言,感恩!🙏</p> <p class="ql-block">更正: </p><p class="ql-block">周五總結時成語的章數串了,特此更正[抱拳][害羞][害羞]</p><p class="ql-block">二、学到三个成语</p><p class="ql-block">① 5.20 愚不可及</p><p class="ql-block">② 5.21 斐然成章</p><p class="ql-block">③ 5.22 不念旧恶</p> 21—27章义理总结 <p class="ql-block">文宣老师21—27章义理总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