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运城地处晋陕豫交界处的黄河东侧,古称“河东”,因境内盐湖而兴,宋、元时期,置盐运使,遂筑城驻运司,始名“运城”。</p><p class="ql-block">运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这里人杰地灵,“战国四大名将”廉颇,“武圣”关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唐朝名将薛仁贵,唐朝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等都是当年的河东人;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24年4月,共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6205处,其中国家级保护文物102处,“国保”数量居中国地级市首位。</p><p class="ql-block">运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有历山风景区、五老峰、运城盐湖、大天鹅景区等;人文景观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德孝文化起源地舜帝陵、天下第一武庙解州关帝庙、海内祠庙之祖后土祠、东方壁画艺术宝库永乐宫、《西厢记》爱情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慈善世家李家大院、裴氏“中华宰相村”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运城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我把运城当成了2025年的旅游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已巳年春节过后的2月11日,我们一行三人,开始历时五天的运城自驾游。</p> <p class="ql-block">途中在垣曲服务区小憩,然后便直接驾车来到了新绛县。在交警的指引下,我们把车停在了新绛县人民政府的大院内。</p><p class="ql-block">单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新绛县对外来旅游人员的欢迎和重视,他们开放了单位的停车场,而且是免费的。为他们这种开放的姿态和暖心的服务点赞。👍👍👍</p> <p class="ql-block">把车停好,将近11:30,顾不上吃午饭,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国家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p> <p class="ql-block">因为《黑神话:悟空》曾在新绛县的龙兴寺取过景,龙兴寺遂成为热门旅游地。景区自然不会放过用悟空元素来吸引游客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位于新绛县龙兴路北端高阜上,需要先爬上29级台阶才能来到山门之前。</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 670年)改称龙兴寺。唐会昌五年(845年),寺毁于“会昌法难”,唯寺内砖塔幸存。北宋因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占居,又恢复龙兴寺之名。宋、元、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及民国时均有重修。</p><p class="ql-block">龙兴寺的山门面阔三间,歇山顶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等级还是颇高的。</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108级台阶、碧落碑、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龙兴宝塔及宋金古墓。其中尤以碧落碑、大雄宝殿内的宋金泥彩塑和多次“腾烟”的神秘宝塔最为出名,被称为<b>“龙兴寺三宝”</b>。</p> <p class="ql-block">龙兴寺的门票价格是10元/人。购票进入,首先吸人眼球的是正前方台阶上的巨型红色地画,下半段是红黄蓝白黑色绘就的龙头造型,上半段饰以白云及“新绛”字样,给人的视觉冲击还是很强烈的。游客们纷纷在此拍照。</p> <p class="ql-block">我并没有急着攀登台阶,而是先浏览山门内台阶两侧的碑廊。碑廊各长15米,是1991年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东碑廊存放有历代古碑数通,如《绛州重刊碧落碑文》《重修夫子庙碑记》《绛州复建州衙南门记》等。</p> <p class="ql-block">西碑廊内存放有1991年修复龙兴寺碑刻七通。</p> <p class="ql-block">爬上108级台阶回望,原先看到的地画“凭空消失”。原来,“完整”的地画被等分成108份仅粘贴在每一级台阶的立面上,从下往上看的时候,视觉中看到的是连续的台阶立面,给人的感觉自然是一幅完整而连续的画面。而从上往下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台阶的平面,台阶的平面仍是本色,地画自然“消失”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碧落碑亭,六角攒尖顶,朝南的一面🈶一幅抱柱联:神工名碑银钩铁画,晴天宝塔霞蔚云蒸。<b>“龙兴寺三宝”之一的“碧落碑”</b>便立于亭中。</p><p class="ql-block">碧落碑全称《李训等为亡父母造大道尊像》,镌刻于唐总章三年(670年),高2.26米,宽1.03米,厚0.21米,是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韩王李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譔、李谌四兄弟为其母房太妃(房玄龄之女)祈福而立,内容为歌颂其母房妃之懿德风范。碑阳为碧落碑全文,共21列,每列32字,除空缺处,共有630字。全篇由唐小篆、钟鼎、颉、箍等多种文字刻成,书刻奇古,行笔精绝,被文字学家称为“独树一帜”的碧落碑体,是研究中国古代汉字演变史的珍贵实物。</p><p class="ql-block">关于碑名的由来,有说是取于碑文中的“栖真碧落”一词,有的说是因为此碑立于碧落观(龙兴寺的唐代名称)中。</p> <p class="ql-block">以小篆笔法书写古文字,全国仅此一例。古文字学家张晗称其为“中国现存唯一用古文书写字碑文。”</p> <p class="ql-block">碧落碑的两边各有一座配殿,均为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东配殿是关公殿,供奉的是关公,关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忠义、勇猛的象征,常被尊为武财神。现辟作千年龙兴寺专题展厅。</p> <p class="ql-block">西配殿是娘娘殿,里面供奉的是一些女神,如观音、地藏菩萨等,这些女神在佛教中通常被视为护法或慈悲的象征。现辟作唐代碧落碑专题展厅。</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立于七级台阶之上。台阶东侧的这口水井叫“龙泉井”。相传,此井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寓居龙兴寺时,见寺中僧人饮水困难,于是参拜佛祖祈求赐水,当夜入睡后梦中得佛祖指点在此掘井,后人称之为“龙泉井”。这口井水质清凉爽口,可以饮用,而龙兴寺周围的井水大都为咸水,人们不能饮用。</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龙兴寺的核心建筑,现存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简板瓦覆顶。</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三尊主佛及四尊胁侍菩萨,为宋金时期泥彩塑像,中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东为报身佛“卢舍那佛”、西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四尊菩萨由东至西分别为文殊、地藏、观音、普贤。主像高达4.5米,面庞丰满,眉清目秀,衣纹流畅,姿态端正,是我国彩塑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p><p class="ql-block">据传,在民国时期,大殿内曾有许多难民避难,他们在此生火做饭,使得几尊塑像被熏黑。不过,这也许正是佛祖、菩萨庇佑苍生,救苦救难的体现吧。</p><p class="ql-block"><b>宋金时期彩塑“三世佛”也是“龙兴寺三宝”之一</b>。</p> <p class="ql-block"><b>龙兴寺塔</b>紧邻大殿之后,是绛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故亦称“绛州宝塔”,<b>也是“龙兴寺三宝”之一</b>。</p><p class="ql-block">龙兴寺塔又名龙兴宝塔,始建于唐,原为八层,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以塔包塔的形式重修,并增高至十三层。塔身呈八角形,塔高43.7米,结构精巧,体态秀丽,椽柱和斗拱均作仿木结构。塔底四周辟门,一层檐下仿木砖雕斗拱,每面就攒,二层以上叠涩出檐。八角攒尖式塔顶,上置葫芦形塔刹,圆柱形刹尖。塔身南面每层券门均嵌有石刻题额。塔内中空,内置楼梯可登至塔顶。</p><p class="ql-block">令人神奇和不解的是,该塔曾多次“冒烟”,但其原因至今未有任何科学解释。据1941年《重修新绛龙兴寺碑记》载:“光绪乙亥(公元1875年),塔顶冒烟,佥为青云直上,为发达科名之征兆”。之后1937年、1971年、1976年等时间传说也亦冒过“烟”。最近一次是1993年8月份,塔顶“冒烟”,观者有万余人,连冒七天,给古塔增加了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塔身一层南面的券门,是进出宝塔和登顶的唯一通道。券门两侧砖雕楹联一副,为清乾隆四十二年重修宝塔,时任绛州知州武进题并书,“雷雨平临咫尺看龙门之变,慈云遥接飞腾争雁塔之高”,横批嵌石匾“一柱擎天”。二层以上没有楹联,只有石刻题额,自下而上依次为:两茎仙掌、三汲龙门、四大跻空、五云献瑞、六鳌首戴、七星召应、八风协律、九陌看花、十园蓉境、十方一览、十二碧城、十州三岛。</p> <p class="ql-block">我们进入塔内,小孙子不知天高地厚地坚持要爬楼梯,于是我便陪着他登塔。塔内没有照明,只能依靠每层券洞透进来的光线。楼梯很陡,转折也很急,但小家伙全然不顾,依然兴奋地向上攀爬。</p> <p class="ql-block">登塔途中,小家伙爬到一处券洞外口的“观景平台”(有铁栏封闭)看起景来。看来没有恐高症哈🤣</p> <p class="ql-block">登到最高层,他又顺着溜光的砖爬去观景。</p> <p class="ql-block">见我喊他,竟然摆出一个挺逗的pose,于是赶紧拍照,记录下一个难忘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把他“固定”好,我也顺着券洞爬进去,在观景平台上拍下两张俯视新绛城的相片。</p> <p class="ql-block">下塔我们只用了5分钟。当小家伙从从最后一段楼梯上下来的时候,塔底的游客们纷纷为他点赞。</p> <p class="ql-block">奔出券门的那一刻,他心里一定挺兴奋和自豪的。</p> <p class="ql-block">龙兴塔东南的台阶之下,🈶两座古墓,分别为北宋晚期和金代早期的仿木结构单室砖雕墓室,是1996年从新绛县万安镇杜庄村和泽掌镇北苏村发现后,发掘搬迁至此的。两座墓室都是由青砖黄泥平砌而成,为晋南砖雕墓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万安镇杜庄村宋代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泽掌镇北苏村金代墓</span></p> <p class="ql-block">新砌的墙壁上,镶嵌的人物造像应该是墓室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新绛龙兴寺,尽管只是一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但其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头衔,加上“龙兴寺三宝”,凭借其建筑布局的独特性,建筑结构的科学性,碑刻、塑像的艺术性等,还是很值得前来欣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b>于2025.2.11 <b>记</b>于2025.4.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