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游~安徽博物馆、包公墓、李鸿章故居、蚌埠南北分界线、栖岩寺2025年4月6日

刘畅

<p class="ql-block">安徽博物院以一院两馆模式运营,老馆在合肥市庐阳区,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新馆是何镜堂院士操刀设计,随手一拍就是古风大片。老馆10几年前去过,这次看的是新馆。</p> <p class="ql-block">石猪</p> <p class="ql-block">缠枝花卉纹金发冠</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景德镇窑影青釉注子注碗</p> <p class="ql-block">像不像现在的wifi,也是镇馆之宝之一云纹五柱铜器</p> <p class="ql-block">葵花形金盏</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之一北宋玛瑙碗</p> <p class="ql-block">包拯,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为人剛正不阿,判案公正严明,铁面无私,人称“包青天”。长期以来,人们对包拯的传奇一生充满好奇,尤其是他的死更是众说纷纭,当时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在河南巩县,一是说在合肥大兴集,和曹操墓争论不休相似。当年包拯家族墓没有发掘前,包拯墓到底在哪儿?河南安徽也经常争的面红耳赤,直到1973年包拯被挖掘,七三年合肥钢厂扩建,位于该厂附近的所有墓需迁走,才对包拯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包拯家族墓12座,出土了墓志铭,瓷器银器等文物,尤其是包公墓志铭上写了3000多字,不仅记录了包公一生的生平事迹,而且其死亡时间及死亡后,由河南运回合肥的经过都有详细的叙述,这些史料的出现,终于结束了河南和安徽多年的包公之争。</p> <p class="ql-block">安徽另一个名人就是李鸿章,他的故居就在淮河路。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之一。故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典型的江淮地区民居建筑风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儿是了解李鸿章生平事迹的重要场所,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展示了李鸿章从少年科举到晚年洋务运动的传奇一生,全面客观的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复杂而多面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招商局旗帜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蚌埠栖岩寺是安徽省内最早的佛寺,有2000多年历史,仅剩残垣断壁,后由九华山衹园寺主持比丘重建。</p> <p class="ql-block">中国南北分界线在蚌埠市,子龙湖畔。以前一直以为南北分界线是长江,现在才知道是在蚌埠。</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正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