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山东(鲁西)高铁6日纯玩团游泰山

幸运

<p class="ql-block">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之称[29][14],被中外学者称为“中国的奥林匹斯山”[34][33]。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14],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5000公顷[22],主峰玉皇顶海拔约1545米。</p> <p class="ql-block">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历史,集国家兴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31],东方文化的缩影,“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24],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15],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自秦始皇起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既有寺庙、宫、观等古建筑群29处,古遗址128处,有大小碑碣、摩崖石刻2000余处[15]。其景巍峨雄奇、幽奥俊秀,有石坞松涛、云海玉盘等美丽壮阔的自然景观。其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地质奇观和谐融为一体,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泰山旅客服务中心坐景交车去中天门。</p> <p class="ql-block">车程15分钟到达中天门,兵分二路,一路坐索道去南天门,我们准备自已爬上去。</p> <p class="ql-block">中天门是泰山登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此处为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中溪山北侧为东溪,俗称大直沟,古为登岱东路,后废弃。中天门建于清,为两柱单门式石坊。</p> <p class="ql-block">从中天门到云步桥是一段难得的坦途,称“快活三里”。</p> <p class="ql-block">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其中大部为自然石刻,少量为碑碣。[4]泰山石刻刻石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残存10字:“臣去疾臣请矣臣”7字完整,“斯昧死”3字残缺</p> <p class="ql-block">云步桥位于泰安市五松亭下,快活三里北首。东西向,单孔石拱桥,长12.2米,宽4.35米,拱高6.1 米,跨度11.8米。桥西侧设石勾栏,由伏石、华板、望板等组成,勾栏高1.15米。 桥东首为八字形石阶,两侧设斜坡勾栏,勾栏末端和桥首望柱均作顶状。</p> <p class="ql-block">云步桥为泰山旅游景点之一,原来是木桥,叫雪花桥,民国年间改建石桥。这里林木茂盛山谷深幽,常为云雾笼罩,因此杨承训题名“云步桥”。云步桥于1936年被洪水冲毁,1937年杨承训得中国旅行社资助重建,由工程司胡升鸿领工建造。</p> <p class="ql-block">桥东有一座亭,观瀑亭,又名酌泉亭,是清末泰安知县所建。北侧刻着一副对联:“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桥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飞流”、“耸壑昂霄”、“气象岩岩”等题刻50余处,真、草、隶、篆,体法各一,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位于“斩云剑”北侧,是跨中溪而建的一座单孔拱形石桥。桥畔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宛在天际,故名“云步桥”。桥北有大片陡峭的石崖,题刻遍布,飞瀑直下,景色绝佳,是游人驻足小憩的天然所在。东有清代建的“酌泉亭”一座,亭为石作,内外镌满楹联和诗文,游人可从这些石刻中,领略伟大的中华精神,升华心灵世界。</p> <p class="ql-block">相传碧霞元君与兄长争坐泰山,兄妹二人互不相让,于是商定谁先爬上山顶,泰山就是谁的,登山日期定为三月十五日。元君自知三寸金莲爬山不是哥哥的对手,就提前走访调查,找到了一条通往山顶的捷径。当她来到快活三里,忽见前面一道万丈深渊拦住了去路,周围都是悬崖绝壁,插翅难飞。元君正在犯愁,就听“咔嚓”一声,一棵几搂粗的松树从山上滚来,不偏不斜,正好横亘山涧,成为一座小桥。元君绝处逢生,转悲为喜,不禁叹道:“天助我也!”说着就要举步上桥,可是独木桥难行,元君又是小脚,而桥下一眼望不到底,令人头晕目眩,元君举步难行。元君这时寒心绝望了,伤心地泪流不止。正在此时,忽见一片白云从山顶飘然而下,浮在桥底铺平了山涧,遮挡住了无底的深渊,元君稳稳当当过了桥,捷足先登,坐了泰山。事后人们便把三月十五元君登山的这一天作为她的生日,每年都有许多人给她进香祝寿。那座松树架起的小桥,便得名“云木桥”。</p> <p class="ql-block">五松亭又名憩客亭,位于中天门北,因亭前有五大夫松而得名。此亭南近云步桥,北邻朝阳洞,建无考,明、清重建。原为3间,1956年扩为5间,1978年又翻修屋顶。</p> <p class="ql-block">五大夫松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山风景区内云步桥北侧的五松亭旁。</p><p class="ql-block">五大夫松现存两株,有近300年树龄。这两株油松南北并列,相距9米,龙干虬枝,蟠蜿屈展,为泰安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始皇一行人浩浩荡荡上了泰山,祭了天,还在山顶上立起一块大石碑。不久,天色突变,乌云滚滚,眼看就要下大雨。有人说泰山山神发怒的时候,就有乌云黑雨,山洪暴发,人畜都要冲走。秦始皇心中有鬼,以为得罪了山神,拔腿就往山下跑,手下一批人也紧跟而逃。这伙人刚刚跑到五松亭这个地方,只听得一声惊雷,瓢泼大雨就劈头盖脑地下来了。秦始皇养尊处优惯了,休说山洪,这场大雨就淋得站立不住,眼看要被冲下山去。正在危急时候,忽然发现路边有一棵大松树。这位不可一世的大皇帝,赶忙双膝跪在树前,两手死死抱住树干,口中念念有词,哀求树神保佑。雨下得快收得也快,不久就停了。秦始皇还真以为树神在护驾,于是就加封那棵救他的松树为“五大夫松”。</p> <p class="ql-block">遥望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慢慢爬</p> <p class="ql-block">升仙坊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路紧十八盘的起始处,为两柱单门式石坊,额题楷书“升仙坊”。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上临岱顶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游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联翩。回视山下,常有腾身云霄之感,举首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奋力攀登,岱顶在望。</p> <p class="ql-block">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p> <p class="ql-block">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p> <p class="ql-block">还是爬省力</p> <p class="ql-block">泰山十八盘,作为泰山登山盘路中最为险要的一段,不仅是泰山雄伟壮美的象征,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娱乐体验。这段盘路共有石阶1633级,分为“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和“紧十八”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充满了挑战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泰山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此而始。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毁。西岩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刻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p> <p class="ql-block">万丈碑,泰山上著名景点。万丈碑[1],碑以崖名。</p><p class="ql-block">由清朝乾隆皇帝命人刻在崖上。</p> <p class="ql-block">万丈碑生于悬崖峭壁之上,像一块从天而降的画布,又像泰山肚皮上的一枚印章。碑文是乾隆登泰山时所作《咏朝阳洞》,是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为城门楼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东西面阔9.65米,南北进深6.26米,高4.7米,四周冰盘式出檐。中辟拱形门洞,条石垒砌,券石起拱顶。门上镶贴金匾额刻“南天门”,门两侧刻一幅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南天门上层建摩空阁,面阔3间8.43米,进深5.2米,通高5.3米。南向正间开拱形门,两次间各开一窗。</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景区内,[1][8]始建于元中统三年(1262年)[2]。</p><p class="ql-block">南天门坐北朝南,是一座城楼式建筑,分上、下两层。</p> <p class="ql-block">该张图片是刘导发给我们下午3点集合地点。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门向东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长约一华里南天门向北的一段路,约有100米,称为北天街,岱顶天街,商铺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风俗。</p> <p class="ql-block">大量的香客游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饭,天街应运而生,天街具体形成何时,已不可考,但是较大规模的朝山始于西汉,为香客服务的天街大约也应于之同步。</p> <p class="ql-block">一架飞机正在爬升</p> <p class="ql-block">关于天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北宋初年,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年),兖州府官吏邵伯温游泰山,写下了一篇《泰山闻见录》,文中说:"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到了明朝中期,随着香客的增多,天街也开始繁荣起来,隆庆年间(1567-1572),冯时可在《泰山记》中说:"登天门,则平壤矣,市而庐者百余家"。</p> <p class="ql-block">五岳独尊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中段。历经百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系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五岳独尊[1]”景观石群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东南)去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宽65厘米,大字径55x42厘米。在其右侧有楷书“昂头天外”题刻。</p> <p class="ql-block">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为五岳之长。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一般指东岳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阳)、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北岳恒山(位于山西大同)、中岳嵩山(位于河南郑州)。</p><p class="ql-block">五岳独尊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中段。历经百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系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五岳独尊[1]”景观石群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东南)去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宽65厘米,大字径55x42厘米。在其右侧有楷书“昂头天外”题刻。从2004年11月起,泰山景区对“五岳独尊”景观石群进行保护整修。泰山是历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往来胜地,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除了庙宇、塑像之外,山上共有2000多处摩崖石刻,其中“五岳独尊”就是众多古迹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现已成为泰山的标志,并被设计进人民币的背景图案。</p> <p class="ql-block">泰山因其气势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誉。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显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左河水诗云:“魂雄气壮九州东,一敞天门旭日升。百代帝王趋受命,万方处士向蓬瀛。”可见泰山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初建于北宋年间。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一般称其为泰山神之女。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道教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p> <p class="ql-block">巡山表演</p> <p class="ql-block">站在玉皇顶看下面</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Yuhuang Temple),又称玉皇观,古称太清宫,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山极顶,始建年代无考,原为汉代帝王封坛遗址,是泰山最高的一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坐北朝南,南北长23.5米,东西宽28.5米,占地面积870平方米,建筑面积302平方米,由东西两院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2][4]。玉皇庙整体呈现了古代自然崇拜的信仰形式,对研究古代祭祀有着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徒手登顶,胜利了</p> <p class="ql-block">泰山电视台</p> <p class="ql-block">今天双休日游泰山的人很多,排队坐索道下山化了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吃夜餐煎饼大葱特色</p> <p class="ql-block">观看制作过程</p> <p class="ql-block">边看边录像,回家自已做</p> <p class="ql-block">大家趁热品尝,然后吃晚餐,回到酒店早点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