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鹿鱼 965563</p> <p class="ql-block">对于维米尔的了解和痴迷,要从2017年说起,那年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NGA)举办特展:</p><p class="ql-block"><i>“维米尔与风俗绘画大师:灵感与竞争 Vermeer and the Masters of Genre Painting: Inspiration and Rivalry”</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此知道了荷兰黄金时代、荷兰小画派,知道了专画</span>左侧有窗,漫射光线,女子写信读信,弹琴,或者做事的大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启了我对维米尔的追逐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y3d75ju" target="_blank">荷兰风俗绘画大师维米尔-美国国家美术馆(八)</a></p> <p class="ql-block">约翰尼斯·维米尔 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 是荷兰黄金时代的著名画家,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en.m.wikipedia.org/wiki/Johannes_Vermeer" target="_blank">维基百科-维米尔(英)</a></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我从瑞士日内瓦飞往北京,经过反复比较,我选择了经停荷兰阿姆斯特丹7小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航班,</span>只是因为这里有荷兰国立博物馆 Rijksmuseum(简称“荷博”),<b>这里有4幅维米尔真迹,而且是他的重点代表作。</b></p><p class="ql-block"><b>🌟</b>荷博重点推荐</p> <p class="ql-block">一进博物馆,拿到一份地图,我就直奔“荣誉长廊 Gallery of Honour”,倒牛奶的女仆就在这里,先睹为快!</p><p class="ql-block">第一个闯入眼帘的是“小街”,这么重要的维米尔代表作,赶紧收到碗里来。</p> <p class="ql-block">1. 🌟 小街 View of Houses in Delft, Known as 'The Little Street' C. 1660</p><p class="ql-block">【维米尔作品中的一幅不寻常的画作,作为普通房屋的肖像,在他的时代也很特别,其构图既令人兴奋又平衡。</p><p class="ql-block">砖头、白石灰和裂缝的旧墙几乎是有形的。地点在代尔夫特的 Vlamingstraat 40-42。维米尔的姑姑 Ariaentgen Claes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1645年到1670年去世,都</span>和她的孩子们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记得2017年在华盛顿NGA特展时盛况空前,我排长队观展,兴奋得不得了。却被一艺术史朋友兜头一瓢凉水:“倒牛奶”来了吗?仿佛没有“倒牛奶”,就不算看过维米尔。</p> <p class="ql-block"><b>现在,终于来到我心心相念、梦魂牵绕的 -倒牛奶的女仆面前,远观近看,细细揣摩,一边看画,一边把各种解读在心里来回叨念。</b></p> <p class="ql-block">2. 🌟 倒牛奶的女仆 The Milkmaid, c.1660</p><p class="ql-block">【女仆全神贯注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倒牛奶</span>。除了牛奶流,其他一切都静止不动。维米尔将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作为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作的主题——这个女人如同雕像般站在光线充足的房间里。</p><p class="ql-block">数百个彩色光斑<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物体表面闪烁</span>体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维米尔的独到目光。】</span></p> <p class="ql-block">画中的女仆正在小心地将牛奶从牛奶罐中倒入一口锅中。桌子上有各种各样的面包。女仆头戴亚麻帽子,身着红色长裙、蓝色围裙,袖子卷起来露出了粗壮的小臂。光线从画面左侧的窗户中照进来形成阴影。</p> <p class="ql-block">凑近了看,面包和面包篮子上的点点光斑,还有桌子上后边的深蓝色瓷罐,都是画家运用暗箱技术的证明。</p><p class="ql-block">岁月静好,时光流逝。牛奶流淌了三百多年,为我们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脚边暖炉和墙底踢脚线,踢脚线是代尔夫特蓝陶瓷砖,瓷砖上描绘的是丘比特(左)和一些其他人物,暖炉和丘比特被解读为情欲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细节非常具体:窗子上一块缺损的玻璃及投射到窗框上的光线(黄框)、墙上的钉子、阴影、钉子眼儿(红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作完成后,几易其手,经历了好几代收藏家,最终荷兰政府为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买下了这幅作品,因交易金额巨大,伦布朗协会和荷兰政府专门为博物馆拨款赞助。</p> <p class="ql-block">1907的卡通画:当时社会舆论就是否应该由荷兰政府买下此作品,还是由它落入美国富商之手争论不休。</p> <p class="ql-block">3. 读信的(蓝衣)女子 Woman Reading a Letter, c. 1663</p><p class="ql-block">【这位年轻女子享受着安静、私密的时刻,全神贯注地在晨光下读一封信。</p><p class="ql-block">她仍然穿着蓝色睡衣。画中所有的颜色都从属于光芒四射的青金石蓝色。维米尔以非凡的精度记录了光的效果。特别创新的是,他用柔和的灰色渲染女子的皮肤,用浅蓝色渲染墙上的阴影。】</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荷兰国立博物馆所收藏的第一幅维米尔作品,自 1885 年以来一直在博物馆展出。</p><p class="ql-block">维米尔画画很慢,而且不惜重金,用群青作画,这是当年极其昂贵的蓝色颜料,由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制作而成。</p><p class="ql-block">桌上露出一截的珍珠项链说明女主人晨起,尚未梳妆。</p> <p class="ql-block">壁上精制的地图独占一方,图中详细标明出交错的荷兰海岸。十七世纪的地图极富画意,而且当时的荷兰制图人正在引领着全欧洲的制图风尚。像这样精致美丽的地图常在维米尔的作品中出现,或纯为装饰,或另有寓意,反映出当年荷兰“海上马车夫”的时尚。</p> <p class="ql-block">4. 情书 The Love Letter, c. 1669-1670</p><p class="ql-block">【维米尔为这幅画选择了一个不寻常的有利位置。从前景的昏暗空间,瞥见了另一个带有家庭场景的房间。一个衣着优雅的女人期待地抬望着一位刚刚递给她一封信的女仆。</p><p class="ql-block">她们身后墙上的海景很可能暗指书信的主题:在17世纪,大海经常被比作爱情,情人被比作船。】</p><p class="ql-block"><b>此画曾来</b><b style="font-size:18px;">过华盛顿NGA</b><b>参加特展,请见我的美篇:</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y3d75ju" target="_blank">荷兰风俗绘画大师维米尔-美国国家美术馆(八)</a>之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内说明来自博物馆展牌。</p> 盘点 <p class="ql-block">盘点我所见过的维米尔真迹:</p><p class="ql-block">2017年华盛顿特展中,有十幅维米尔的真迹来自世界各大美术馆。加上NGA的两小幅存疑作品(后来被认定是出自维米尔之手)共十二幅,见我的美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y3d75ju" target="_blank">荷兰风俗绘画大师维米尔-美国国家美术馆(八)</a></p><p class="ql-block">之1-12</p> <p class="ql-block">第13幅:《<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维金纳琴旁的女子》 </span>Lady Standing at a Virginal 1670-72 <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国国家美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面墙上的画是小爱神丘比特挥舞着小卡片。上书“一个人应该只爱一个人”。</span></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s66xgq" target="_blank">印象深刻-英国国家美术馆(四)</a></p><p class="ql-block">之18。</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14幅:</span>《音乐课》Lady at the Virginals with a Gentleman, early 1660s (2022年8月)<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国伦敦白金汉宫皇家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音乐课》按照字面也可译成《维金纳琴之女和男子》。</p><p class="ql-block">【构图的特点是严格使用透视,将目光吸引到房间的后面——这位年轻女子的后背,这相当令人惊讶。 观者首先看到桌子、椅子和低音提琴的突出角,而不是人物本身,因此人物的隐私受到保护。 房间的后面,以维金纳琴为主,就像一个垂直和水平的网格,人物被小心翼翼地锁定在其中。 </p><p class="ql-block">光线透过左边的窗户进入,充满了整个房间,只投射出柔和、微妙的阴影。 】</p><p class="ql-block">注意!墙上的镜子,反射出女子模糊的脸,并非低头看琴,而是侧转向男子。说明男女主角正在交流。镜中亦显出桌子的一部分和艺术家的画架腿,这意味着维米尔与他所描绘的人物共享相同的空间,巧妙地表明,他也像观众一样,站在那个空间之外。</p><p class="ql-block">详情参见白金汉宫网站</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rct.uk/collection/publications/masters-of-the-everyday/lady-at-the-virginals-with-a-gentleman" target="_blank">音乐课-资料</a></p><p class="ql-block">因为白金汉宫内不允许拍照,此画只能借用官方网站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琴盖上的铭文:MUSICA LETITIAE CO[ME]S / MEDICINA DOLOR[IS],意思是“音乐是快乐的伴侣,悲伤的良药”。这表明,艺术家正在探索男子和年轻女人之间的关系,但很难说这种关系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有两个乐器的事实意味着共享的快乐和潜在的和谐。男子在听女子演奏维金纳琴时说话或唱歌,脸上的狂喜表情也表明了主题是爱,】音乐则是爱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15幅:《绘画的艺术》 </span>The Art of Painting 1666-1668(2023年9月)</p><p class="ql-block">作为维米尔的忠实粉丝,怎能错过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唯一一幅《绘画的艺术》?</p><p class="ql-block">此画历经坎坷,差点儿卖到美国,二战期间一度被希特勒收购,后来被盟军抢救出来,最终归还给奥地利,成为此馆的永久收藏。</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zkx8o7q" target="_blank">精品荟萃-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1</a></p><p class="ql-block">之3。</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三刷卢浮宫,又见此宫仅有的2幅维米尔,因为这两幅都曾来过华盛顿参加特展,所以如见老友。</p><p class="ql-block">《织蕾丝边的女工》和《天文学家》在卢浮宫展厅中。</p> <p class="ql-block">《织蕾丝边的女工》在卢浮宫。2025年3月。</p><p class="ql-block">此画2024年4月二刷卢浮宫时外借迪拜分馆,没有看到,现在回到巴黎。</p> <p class="ql-block"><b>要知道,维米尔传世之作仅有34-37幅,荷博的4幅作品是我的第16、17、18幅真迹。至此可以说我见过维米尔一半的真迹啦。</b></p> 电影 <p class="ql-block">《最后的维米尔》是个非常小众的电影,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荷兰传奇人物汉·凡·米格伦 Han van Meegeren。他伪造著名画家维米尔的画作,其以假乱真的技术让他成为最成功的艺术品伪造者。</p> <p class="ql-block">完全是因为着迷维米尔,又知道一些赝品骗了纳粹,投机画家成了民族英雄的故事,才看这部电影。</p> <p class="ql-block">演员盖·皮尔斯比真实的画家可是帅多了!电影里充满了戏剧冲突,尤其是在法庭上斗智斗勇,好看!依我看,仿造《基督与罪女》不像维米尔的画,维米尔用暗箱技术,这里看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1945年的汉·范米格伦,因二战期间向德国纳粹兜售“国宝”《耶稣与通奸的女王》后被判为叛国罪,为证明自己的伪画技巧正在狱中作人生中最后一幅画《年轻的耶稣及众长老》</p> <p class="ql-block">真实的汉·凡·米格伦在法庭上。</p> <p class="ql-block">最终,米格伦被判一年有期徒刑,但是一个多月之后他就因心脏病去世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以上图片均来自电影海报、剧照。真实照片来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我的维米尔追逐之旅仍在继续,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图:鹿鱼 2025年3月</p><p class="ql-block">文:鹿鱼 2025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