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博物馆

戴建国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2008年5月被命名为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新馆位于城市中轴线上,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2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采用“鼎立天下”的设计理念,整体建筑外观为大鼎造型,内部通过屋面开放的13个考古场景的再现,深刻地揭示了洛阳这座千年古都的厚重的历史,充分体现了十三朝古都形成的“都城文化、遗址文化、河洛文化、园林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天枢观光塔</p><p class="ql-block">天枢观光塔为仿照武周时的“天枢”而建。八棱柱高39米,塔顶雕塑四条高9.5米的铜制巨龙,共同托起一个直径3.9米的铜制火珠。</p><p class="ql-block">天枢为武则天纪功柱,全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中国武周王朝天枢、罗马图拉真纪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巅峰。</p>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设🈶“河洛文明展、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和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p> <p class="ql-block">河洛文明展</p><p class="ql-block">“河洛文明展”是洛阳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陈列藏品涵盖“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铁器、瓷器、骨角牙器”等诸多门类,横跨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陈列以洛阳夏代都城、商代都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为主线,以洛阳出土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本,以历史时间为顺序串联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足迹、重要历史人物、科技发明,全面展示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特殊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河图在先,洛书在后。河图是体,洛书是用。先天八卦源自河图,后天八卦出于洛书,两者各自蕴含天地造化之机。没有河图、洛书,就没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p><p class="ql-block">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治水途径黄河,忽见神龟浮出水面,背上🈶奇异图案,点点斑纹排列有序,形成数字图样。禹王细观此图,见其中数字排列神奇,合计五十五,恰是天地之数。,这便是传说中的“河图”。</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p><p class="ql-block">洛阳,历史上🈶十三个朝代在兹建都,赓续1500余载。文道昌盛,物宝天华,地上地下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宝藏,这些珍若拱璧的艺术品,凝聚着古老东方文化语境下的创造性和审美意识,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折射着千年古都的荣光与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代乳钉纹铜爵。</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精美的线条,腹部饰🈶简洁古朴的乳钉纹,三只细长的爵足,使得整个铜爵稳如泰山。被誉为“华夏第一爵”。</p> <p class="ql-block">方格纹铜鼎</p> <p class="ql-block">方格纹铜鼎,夏代青铜鼎。1975年出土于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该鼎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其造型和纹饰风格与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几乎完全一致,但材质确是当时罕见的贵金属--青铜。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我国最早的青铜鼎,被誉为“华夏第一鼎”。</p> <p class="ql-block">母鼓铜方罍(lei),</p> <p class="ql-block">母鼓方罍,商代青铜器,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母鼓方罍是商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罍是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母鼓方罍方体溜肩,直口围足,盖子四阿屋顶型,兽首衔耳,下腹有兽首鋬(pan四声)颈和肩饰龙纹,腹饰长鸟纹和垂叶龙纹,盖和圈足饰兽面和龙纹,盖内器口各有“母鼓”二字。应为鼓国女子嫁与母氏男子所得的称谓。整件器物外形稳重大气,器身纹饰华丽,是商晚期青铜器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西周兽面纹铜方鼎</p> <p class="ql-block">西周兽面纹方鼎,俗称“洛阳鼎”,纹样庄重威严、肃穆,是西周早期极难得的上乘之作,1977年出土于洛阳北窑。该鼎原件尺寸:高36厘米,长33厘米,口宽25厘米。复件:高34.5厘米,长24厘米,口宽20厘米。</p><p class="ql-block">鼎为炊具,也是等级、身份象征的礼器,该鼎可称为西周方鼎中的第三大方鼎。</p><p class="ql-block">该鼎采用失蜡铸造法制成,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是西周青铜礼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北魏彩陶牵手女佣</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牵手女佣,北魏时期作品,出土于洛阳机场墓。这件双人牵手造型的陶俑高17厘米,呈现两名少女牵手并立,梳双髻、面颊朱红、红唇💋鲜艳,通过V型交领和腰线设计体现时尚感,印证了当时“高腰显腿长”的审美偏好。北魏作为鲜卑族政权,南下后推动了游牧文化与汉文明的融合。以独特的服饰和造型展示了北魏鲜卑族与汉族的文化融合。</p> <p class="ql-block">北魏泥塑佛面像(北魏时期)</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东方微笑:北魏泥塑佛面像,出土于洛阳永宁寺塔基遗址。</p><p class="ql-block">泥塑佛面像残高25厘米,虽仅存半面,但右眼微垂、唇角含笑的神态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原佛像推测在3米以上。北魏泥塑佛面像融合了佛教造像的慈祥与中原艺术的内敛,是研究北魏佛教艺术与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曹魏白玉杯(曹魏时期)</p> <p class="ql-block">白玉杯采用整块和田玉雕琢,通高11.5厘米,口径5厘米筒身直腹、圆饼高足,🈚任何纹饰,仅凭流畅曲线与细腻抛光展示天热之美。被视为“淡颜天花板”,以无饰胜🈶饰,体现“羚羊挂角,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至高境界。被称为极简主义的千年对话。</p><p class="ql-block">曹魏白玉杯为禁止出境展出国宝级文物。</p><p class="ql-block">稀世珍宝的劫后余生:1956年,洛阳矿山机械厂施工时发现一座曹魏墓葬(曹魏正始八年墓),虽经多次盗掘,考古人员仍在前室角落发现一只沾满泥土的玉杯。清洗后,其温润如初的和田羊脂玉质地细腻造型精美惊艳众人。</p><p class="ql-block">由于白玉杯没有任何纹饰,且被泥土覆盖,被误认为普通器物而幸存。</p> <p class="ql-block">东汉石辟邪(东汉时期)</p> <p class="ql-block">东汉石辟邪,1992年12月出土于洛阳市孟津区油坊村。东汉石辟邪由一块整块青石雕凿而成,通高1.9米,长2.97米,重近八吨,是中原地区体型最大、雕凿最精美的石辟邪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东汉石辟邪运用圆雕、平雕、线刻等技法头部夸张的舌部与身躯动态线条凸显工匠的高超技艺。背面阴刻隶书“侯氏蒿聚成奴作”,标明制作来源。这件石辟邪不仅是汉代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丝绸之路文明互鉴的实物例证,具有历史、艺术和文化交流等多重价值。2004年曾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览,也是其唯一一次海外亮相。</p> <p class="ql-block">黑釉三彩马</p> <p class="ql-block">黑釉三彩马🐴,又称唐代贵族豪华坐骑。高73厘米,长84厘米,1972年出土于洛阳关林。</p><p class="ql-block">黑釉三彩马全身黑色,唯马面、鬃尾和四蹄为白色,鞍鞯(jian)为绿、黄、白三色相间色泽质感及姿势神态都达到了力和美的和谐统一。</p><p class="ql-block">黑釉三彩马全国只有两座,另一座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清代金丝楠木塔</p> <p class="ql-block">清代金丝楠木塔原藏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后转藏于洛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三层金丝楠木塔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宪皇太后七十大寿所制的佛教艺术品。</p><p class="ql-block">清代金丝楠木塔用极品金丝楠木制作,高约6米,重八吨。全塔采用传统榫卯结构,未用一颗钉子,八面三级重檐设计,雕工繁复,融合浮雕、卷草纹等装饰。乾隆时期共建造三座,另两座移至承德殊像寺,后因战乱损毁。1973年因外交需要由周恩来总理特批调拨至洛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除了十大镇馆之宝外,洛阳博物馆还有很多重要、精美、博大的展品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黄河象化石</p> <p class="ql-block">弦纹茧形壶</p> <p class="ql-block">鳞纹铜牺</p> <p class="ql-block">玉虎、玉牛、玉猪、玉罐</p> <p class="ql-block">“召伯虎”铜盨(xu)</p> <p class="ql-block">兽面纹铜方座簋</p> <p class="ql-block">“子申父己”铜鼎</p> <p class="ql-block">铜斝(jia三声)</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龙</p> <p class="ql-block">三彩灯</p> <p class="ql-block">金银平脱花鸟铜镜</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铜鼎</p> <p class="ql-block">银鎏金六世班禅像</p> <p class="ql-block">彩绘陶马与训马俑</p> <p class="ql-block">白釉双龙尊</p> <p class="ql-block">唐代骑马俑</p> <p class="ql-block">西晋玛瑙壁</p> <p class="ql-block">陶牛车</p> <p class="ql-block">龙山文化陶鬲</p> <p class="ql-block">宫廷文物馆馆藏文物原藏于故宫慈宁宫大佛堂,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给洛阳博物馆。馆藏以宫廷佛教器物为主,以宫廷生活用具为辅。展览分:三世佛和众佛、一代藏传佛教宗师--宗喀巴、禅祖达摩和众佛和宫廷家具及家居装饰四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馆</p><p class="ql-block">“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两京地区的多彩低温釉陶器,因其釉色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洛阳,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自夏朝开始,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无数商贸与文化交流盛景。龙门石窟闻名遐迩,艺术瑰宝闪耀千年。洛阳牡丹甲天下,每年花会吸引八方来客。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经典篇章,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想要深入领略河洛文明,那就来洛阳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