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8日乘飞机再次来到昆明,准备到滇北、西藏墨脱、芒康等地欣赏不一样的风光,也是一次关注很久,期待己久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本次旅行的行程路线。其中飞来寺观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芒康的盐井、纳帕海等景点在2020年己来过,这次属于重游了。</p> <p class="ql-block">旅游美丽的风景在路上。在从昆明去泸水市的永平服务区观景:</p><p class="ql-block">上图,云南大理永平县朝真殿,是一座规模宏大,造型精美的现代化清真寺建筑群,是滇西大理永平县伊斯兰教信徒礼拜之地,亦是滇西民族宗教文化胜地。(远观)</p><p class="ql-block">左下图,服务区博南古道的石雕,大理永平县的博南古道是中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因途径永平县境内的博南山而得名,作为连接云南与缅甸、印度的贸易通道,促进了中原与东南亚的文章、经济交流。</p> <p class="ql-block">怒江美丽的公路作为国道G219的一部分,从六库镇延至丙中洛,主线全长286公里。这条公路横跨怒江的绝美风光,从雪山到湖泊,丰富多彩。怒江大峡谷公路,也被誉为怒江美丽的公路。这条公路2020年底通车,行驶怒江畔,仿佛置身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泸水市六库镇横跨怒江的向阳桥与朋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向阳桥所在地原是一个古渡口,这里曾是六库人一度引以为傲的一座大桥,在经历多年风雨之后仍然充满活力,横跨己流淌千年的大江之上,继续展现它特有的的风采。</p><p class="ql-block">沪水市,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辖县级市,州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19.8万人。沪水市境内居住着傈僳族、白族、怒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7%。沪水市地处横断山纵谷地带,境内雄奇险秀的峡谷山川,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怒江向阳桥是1970年建造成通车,是第一座连接泸水东、西两岸的跨江大桥。向阳桥两头的塔桥上至今还保留着毛主席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和“毛主席万岁”的时代印迹。</p> <p class="ql-block">行在在向阳桥上。</p> <p class="ql-block">早歺后沿美丽公路一路前行,欣赏怒江大峡谷两岸风光。</p><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部,峡谷全长约300多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两岸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对峙,怒江江流湍急,多瀑布,险滩,呈现“水无不怒石,山有欲飞峰”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峡谷傈僳族民族风情“澡塘会”,是怒江地区傈僳族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盛会,男女不忌,共浴一池,是傈僳族延续百年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初二至初六,都会带上行李,备好食物,来这里进行“春浴”。</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怒江边的温泉浴池。</p> <p class="ql-block">恕江岸边的温泉池。</p> <p class="ql-block">怒江岸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美丽公路上。</p> <p class="ql-block">澡塘会,怒江岸边有多个温泉泡池,供人们泡温泉。</p> <p class="ql-block">怒江上溜索是听闻己久的怒江特色,在电视上看过孩子每天溜索过江上学,医生溜索过为人看病等,奔腾的江水加上人们恐怖的飞跃,真是让人害怕!溜索曾是当地人日常交通方式,现为旅游体验项目,展示了怒江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这次亲眼看到怒江溜索,还是很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怒江,作为“三江并流”奇观重要的江流,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这两座大山脉的夹峙下,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前行,形成长达三百公里的壮美大峡谷。在这里,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习俗,形成了多民族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环境。</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怒江岸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怒江边,远观《维拉坝》伟人峰。</p> <p class="ql-block">飞来石,在G219国道边,位于怒江东岸福贡县匹河民族中学院内,重的500多吨。1983年3月19日凌晨,一颗巨石从天而降,傲立于该中学四十多平米教师宿舍小院内,不偏不倚恰在中间,只损坏了北面屋子一角,当时睡在宿舍的十几名教却安然无恙。</p> <p class="ql-block">飞来石,匹河中学教学楼,乡间公交车站,飞来石全景。</p> <p class="ql-block">腊玛登为傈僳语,意为“老虎跳”,传说曾有一只老虎跳跃过江而得名,也被傈僳族中的虎氏族视为自己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那汹涌澎湃的江水拍打着岸边的礁石,仿佛是大自然奏响激情乐章,看着、听着让人心情激动,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云南老姆登景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与历史遗迹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p> <p class="ql-block">站在老姆登景区观景台,欣赏皇冠山,竹海与云海。</p> <p class="ql-block">记忆之城,碧江废城《知子罗》。知子罗,傈僳族语言为“一个好地方”,是沟通澜沧江和怒江的交通要道,海拔2000米背靠碧罗雪山,俯瞰怒江大峡谷,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20世50年代至70年代,知子罗是怒江洲政府,碧江县城,被誉为“怒江明珠”。1974年地质专家预测,此处可能发生大规模滑坡,县城整体搬迁,知子沦为“废城”。县城搬迁至现在的福贡。现在是知子罗村委会驻地。</p> <p class="ql-block">八角楼,原是碧江图书馆,地标性建筑,现在是民族博物馆。那些充满年代感的建筑就一本本厚重的书,带你穿越时光,感受那个时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废弃后,知子罗镇完整保留着80年代风貌,成为研究中国边境发展的“活化石”。老县政府、工人俱乐部、医院、民居等定格在计划经济时代。现在有部分傈僳族、怒族老人留守,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照片,为老县城原有建筑。 </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村的基督教堂与村庄风景。</p><p class="ql-block">基督教于20世初传入怒江地区,通过传教士本土信徒逐渐扎根,老姆登教成为当地信徒的宗教活动中心。 教堂是基督教(新教)在少数民族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村寨”,依山而建的客栈、绿油油的茶园、错落有致的民居保留了怒族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p> <p class="ql-block">站在老姆登村观景台,欣赏高黎贡山北段标志性的山峰《皇冠山》。</p> <p class="ql-block">樱花盛开时的老姆登村。</p> <p class="ql-block">峡谷怒江,美丽公路全线穿行300公里长怒江大峡谷谷底,与中国第十三大水系一一怒江一路相伴而行,连接着云南沪水、福贡、贡山三个县(市),受益人口30多万。</p><p class="ql-block">恕江美丽公路,是国道G219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滇西旅游重要干线。项目起于贡山县的丙中洛镇,经贡山县、福贡县、止于沪水县城西。同时美丽公路建设了慢行系统(骑行道、步道)。</p> <p class="ql-block">G219国道旁,云南福贡县马拉底村远征军回国渡口,下边就是波涛汹涌的怒江。</p><p class="ql-block">1942年远征军为支援盟军入缅甸作战,失败后回国。接到回国命令后,他们撤往野人山,翻越高黎贡山,通过这个渡口,回到祖国怒江洲的福贡县,当地百姓无偿提供粮食,得到了沿岸各族人民的热情接待。</p> <p class="ql-block">沿着美丽公路向贡山县城行驶,在路边欣赏高黎贡山山脉峡谷中的地质奇观《石月亮》。石月亮是一个天然大理溶蚀而成深洞,穿越整个山体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美丽公路行驶,来到其朗台服务区,欣赏怒江中的江中松。在怒江西岸江中岩石上,生长着一无法估算树龄云南松,树高约4米,四季常青,数百年来都傲立怒江中的岩石之上,成为恕江大峡谷一道奇妙景观。</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绿水青山,美丽公路临江而建,沿途风景美如画。</p> <p class="ql-block">其郎台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独龙江,由于山高路窄,道路弯道多,进入独龙江需换乘坐九座以下的车辆。独龙江位于怒江傈僳族的独龙江峽谷之中,地处中缅交接边境上,居住着古老封闭的独龙族。</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景区的迪莫帕观景台。 远眺碧罗雪山担当力卡山等及南磨王山等,山峦叠障,雪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仙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风景区绣切观景台是俯瞰独龙江最佳位置,隔江对望,巍峨的担当力卡山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绣切观景台以临近绣切生产小组而命名。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飞禽走兽成群,居住在这里的独龙人“普”用竹签狩猎而故名。</p> <p class="ql-block">穿越独龙江隧道,是孔当村重要景点。这里云雾缭绕,可欣赏原始的自然风光。山上被绿色的植物覆盖,满山遍野,满眼绿色。尤其是公路边普卡旺碧绿的江水,美的让人窒息。</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穿过隧道,路边停车观景。</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风情小镇《孔当村》,这是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一般旅行者均在这里停车吃饭,并欣赏美丽的小镇。</p><p class="ql-block">“孔当”,源自独龙语,“孔”代表独龙族的一个姓氏,“当”意为平地,即“孔氏族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孔当风情小镇是独龙江公路的终点,距贡山县城90公里,是独龙族相对集中的地方,游客可以感受独龙族的风采。</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是孔当村的具有独龙族建筑风格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站在孔当村普卡旺河边,翠绿的高山下,一幢幢的民居鳞次栉比,在半山腰与云雾相接,犹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独龙江孔当村街景。</p><p class="ql-block">普卡旺河边,高山下的孔当村,云雾缭绕,街道两旁具有独龙族特色的建筑和路灯。</p> <p class="ql-block">在普卡旺河拍孔当村全景。</p> <p class="ql-block">怒江最美村寨普卡旺,他是孔当村的一个生产小组,是一个以独龙族文化为核心原始村落。普卡旺,这个名子在当地语中意为“绿的翡翠”。</p> <p class="ql-block">普卡旺依山傍水而建,村庄被翡翠的普卡旺河环绕,翠绿山峦与原始吊桥构成了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秘境。</p> <p class="ql-block">站在吊桥上,下面是碧绿的普卡旺河水,还可远看高耸入云的雪山和层层叠叠的森林,景色十分壮观,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照片,站在人马吊桥上拍照。</p> <p class="ql-block">普旺卡不仅是自然风光的代表,更被誉为独龙族的“活性博物馆”,完整保留了独龙族原始部落文化,包括民俗、生产生活方式及传统建筑形态。</p><p class="ql-block">左上图,人马吊桥,桥头上的牛头雕刻。牛头是独龙族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普卡旺村,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和清澈见底的溪流。村前的普卡旺河是独龙江支流, 河水清澈见底,碧绿如翡翠,从山谷深处蜿蜒而来,流经村子后汇入独龙江。</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川流不息的普卡旺河。(当地人称翡翠河)</p> <p class="ql-block">碧绿的普卡旺河与恕江汇合,最终流向缅甸。流入缅甸又叫萨尔温江。</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普卡旺河与怒江江合处。</p> <p class="ql-block">独龙族的纹面女。文面是独龙族女子传统习俗,一般十二三岁女孩进入成年期,都要由具备一定文刺经验的妇女文面师对其进行文面。直到1967年这种习俗才被彻底废除。随着岁月的流逝,据说在世的纹面女只剩下几位,且年龄都在七八十岁了。</p><p class="ql-block">照片,这次在独龙江龙元村见到的纹面女,好幸运呀!(与纹面女拍照20元,只收现金,不找零。)</p> <p class="ql-block">独贡公路旁的飞鼠瀑布。因大量的飞鼠生活在这里而得名。每年9月至10月,瀑布两旁的山林中鼻涕果、青冈果等野生树果成熟,成群的飞鼠聚集这里采食野果、饮水欢鸣。飞鼠瀑布位于独龙江景区的核心区域,属于高海拔雪山融水形成的瀑布。瀑布水源来附近雪山,水流温度极低。周围山势险峻,植被茂密,形成了独特的峽谷生态景观。</p> <p class="ql-block">晚上住宿在贡山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一个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全县各族人民繁衍生息于高黎贡山两侧,县城在海拔1500米,县城房屋均建在山坡上,怒江从县城前方流过,山水相依,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贡山县全景,</p> <p class="ql-block">贡山县城街景。(在贡山县城住了两个晚上。)</p> <p class="ql-block">离开贡山县城,车辆继续行驶在G219公路上,游览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怒江第一湾》。</p><p class="ql-block">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境内自北向南奔170多千米的区域。</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两山夹一江,江两岸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形成了典型的峽谷地貌。</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欣赏怒江第一湾迷人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人神共居的地方,人间世外桃源《丙中洛》。</p> <p class="ql-block">丙中位于云南贡山县,是一个隐藏在恕江大峡谷深处的小山庄,是滇藏交界处,过了丙中洛就是西藏了,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之一。</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为丙中洛镇。</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乡坐落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夹峙的怒江峽谷中,形成“两山夹一江”的壮丽地貌。怒江贯于全境,海拔落差明显,云雾常年缭绕于雪山与村庄之间,被形容为“人神共居的秘境”。丙中洛乡下辖四个行政村,共有6000多人口。作为多民族聚居地,丙中以怒族、独龙族、藏族、傈僳族为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融合现象。</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路的核心险段:丙中洛→察瓦龙乡→察隅县。</p><p class="ql-block">其中:</p><p class="ql-block">(1)丙中洛至察瓦龙乡(80公里),路况是傍山险路,落石频发。险点,大流沙路段,需快速通过。途经石门关、雾里村、秋那桶、老虎嘴(狭窄隧道)。</p><p class="ql-block">(2)察瓦龙乡至察隅县(220公里),路况泥沙碎石路段、绝壁古道和塌方风险。穿越三个哑口:雄珠拉哑口(海拔4636米)、昌亚拉哑口(海拔4498米)、益秀拉哑口(海拔4706米),沿途可见雪山、冰川、高山湖泊、高山草甸。</p><p class="ql-block">丙察察路是中国最艰险的进藏路线之一,具有挑战性。</p><p class="ql-block">照片,在丙中洛观景台,一辆进藏越野车标识的进藏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徒步参观丙中洛乡的雾里村。</p><p class="ql-block">雾里村没有公路,只能徒步3公里参观,这是通往该村的人马吊桥,桥下就是奔腾的怒江。</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村里约有60户人家,有藏族、怒族、傈僳族,他们非常纯朴、好客。村里的房子都用木头建造的,房顶为石片,有一种原始部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三面环,一面环水,两岸山峰郁郁葱葱。云雾缭绕,村子仿佛置于云中雾中,如仙境。走在村中小道上,看到村中的土地己翻过,等待播种,这真是一幅活生生的田园风光画。</p> <p class="ql-block">世代生话在这里的藏人同胞信奉藏传佛教,因此村子里有一座挂满五彩经幡的白塔。藏民家门前也是经幡飘扬,仿佛进入了藏区。</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五彩经幡飘扬的藏民房屋。</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全景。</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美景。</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的云中雾里桥是连接茶马古道与村庄的重要通道。走过雾里村,穿过云中雾里桥,走茶马古道后,才能到达公路上车点。</p> <p class="ql-block">欣赏雾里村的迷人风景后,穿过云中雾里桥,走在原始的茶马古道上。</p><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作古代滇藏地区的重要贸易通道,连接着云南、西藏及周边地区。云中雾里桥所在的丙中雾里村古道,是滇藏线重要节点,至今仍保留着原生态的岩壁栈道。</p><p class="ql-block">照片,上面是巨大的岩石,下面是波涛汹涌的怒江,走在崎岖不平的茶马古道上,心里还是有点恐惧的。</p> <p class="ql-block">走在茶马古道上,远处就是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峡谷北端最后一个村,丙中洛乡秋那桶村,是整个怒江大峡谷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怒江的终点,原始森林茂密,瀑布众多,景色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站在秋那桶村山顶上俯瞰整个村庄,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村庄周围被碧罗雪山和嘎瓦嘎普雪山环绕,阳光洒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它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村落之一。</p> <p class="ql-block">秋那桶村居住着怒族、傈僳族和藏族等多个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这里的房屋是典型的怒族格调,全是木头房子,房顶用石板盖起来。</p><p class="ql-block">照片,与好朋友在秋那桶游览中。</p> <p class="ql-block">村子依山谷而建,蜿蜒而上,一边是碧罗雪山,一边是嘎瓦嘎普雪山,山坡下就是怒江滔滔的江水。</p><p class="ql-block">照片,美丽的秋那桶街景。</p> <p class="ql-block">秋那桶村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曾是马帮进藏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高山下的木屋、田园、古树与天主教堂错落有致,呈现出油画般的静谧美感,真是人神共居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秋那桶村的天主教堂,有300多年历史的核桃树,木屋前盛开的桃花。</p> <p class="ql-block">站在秋那桶观景台上,近处是村内的天主教堂,远是郁郁葱葱的高山。</p> <p class="ql-block">离开云南秋那桶村,沿着丙察察路继续行驶,来到公路的滇藏界,越过云南界碑进入西藏。(西藏界那边正在修路,西藏界碑末见到)。</p> <p class="ql-block">沿G219国道由云南界进入西藏界,入藏第一村《松塔村》。(车上远观)</p> <p class="ql-block">途经G219的老虎嘴。一块突出巨大山崖惊心动魄地悬在路面上,而公路的下方就是滔滔的怒江,令人心惊胆战!(导游在车上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怒江V字型峡谷,位于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扎恩村地界。怒江此处江面宽约200米~300米,平均深度约20米。自然形成,山势险峻,绝壁峻峭,层叠有致,谷深水急,回声响彻的V型锐角大拐弯,视野开阔,景色壮观。(汽车上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上拍V型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滇藏公路,路况极差,五藏六府都快颠出来了,“颠”着进西藏。</p> <p class="ql-block">大流沙,丙察察路线上最著名的死亡路段。因热干性河谷的自然条件,常年有流沙从山坡滑落,形成巨大的滑坡。流沙高的3000米,宽约1000米,山体岩壁祼露,滚石如瀑布般直插江底,景象壮观而险象环生。流沙的两边都有铲车随时待命,清理滑落的流沙。现在的汽车是从大流沙脚下穿过的。</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汽车过大流沙时太危险了,没敢停车。汽车过了大流沙,汽车停在路边,导游叫大家下车,观景拍照。</p> <p class="ql-block">从丙中洛一路颠到了察瓦龙乡。察瓦龙乡隶属于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位于梅里雪山脚下,是丙察察路线的重要驿,唯一进出通道为G219。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海拔1930米,海拔不高,所以也是晚间住宿,吃饭休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我们在察瓦龙乡入住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怒江穿乡而过,山高谷深,景色壮观!</p><p class="ql-block">照片,站在察瓦龙乡的观景台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察瓦龙乡的广场上的丙察察石碑:新G219 全长10680公里,并刻有全线路图。</p> <p class="ql-block">察瓦龙G219线6666里程碑。G219从新疆喀纳斯至广西东兴市,全长10860公里。从新疆喀纳斯出到达察瓦龙刚好6666公里。</p> <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主要居住是藏民,街上是藏族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在察瓦龙乡的广场上闲逛,两位好朋友笑得好开心,忘记了丙察察路上的艰辛与恐惧!</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下的察瓦龙乡。怒江边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清晨离开察瓦龙乡,沿丙察察最艰险的魔鬼路段前往察隅县城。全程220公里,路上有各种碎炮弹坑,而且全都是土路。</p><p class="ql-block">丙察察,这条线路的名称其实是丙中络、察瓦龙乡、察隅县的简称。这条公路不仅路况差,而且异常危险。丙察察路以其险峻著称,同时也是风景最为原始优美的进藏路线。</p><p class="ql-block">在这条路上,我们真是体验到“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风景”的感觉,还能感受到那种“ 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奇妙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去往察隅县的路上,沿途风景也有变化,一大片原始森林出现在眼前,挺拔的高原绿松林和低矮的灌木丛将整个山峦变成了绿色。停车休息,呼吸一下森林的清新空气,浑身舒服极了。</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丙察察路上的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穿越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车辆穿越原始森森后,继续沿着悬崖峭壁的山路爬山而行,雪渐渐出现在我们眼湔。车辆越往高处行驶,海拔高,温度低,雪山的积雪还末融化,车辆在路两旁的雪墙中穿过。</p> <p class="ql-block">汽车行驶到雄珠拉哑口,海拔4636米。放眼望去,四周连绵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白云下的雪山,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壮美!</p><p class="ql-block">哑口是两座山峰之间有一个适合修路通行的小山坡,也就是山口。</p> <p class="ql-block">雄珠挂哑口全景视频。</p> <p class="ql-block">雄珠拉哑口</p> <p class="ql-block">在雄珠拉哑口遇见了从北京自驾游的北京人,让我从心里佩服!</p><p class="ql-block">照片,在雄珠拉口,登上北京牌照的车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车辆继读在雪山行驶,.只能单车通过的泥泞的土路,颠簸不止,让人心惊胆战。</p> <p class="ql-block">车辆沿G219国道的蛇形山路往上行驶来到益秀拉哑口,海拔4706米。我和朋友好激动,手里拿着雪球欢呼雀跃,留下美照。</p> <p class="ql-block">路边2~3米高的雪墙。</p> <p class="ql-block">益秀拉哑口全景。</p> <p class="ql-block">冰天雪地中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冰天雪地中的好姐妹玩的好开心。</p> <p class="ql-block">车辆行驶在雪山中,路很窄很颠,路边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司机师傅小心驾驶,我们坐在车里心情也很紧张。</p> <p class="ql-block">在目若村停车吃午饭。目若村海拔3750米,是丙察察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重要的驿站。整个村寨被群山环抱,拥有高山峡谷的地貌。周边绿树成荫的青山,以及白雪皑皑的雪山,还有满是牛羊的牧场,藏式民居点缀其,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这里美丽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确实令人赞叹。.</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目若村。</p> <p class="ql-block">目若村饭店中的藏式炉子、每个藏民房屋前都飘扬着五星红旗、蓝天白云下的高原草甸,由于海拔高,草甸的草还末返绿,显得有些荒凉。</p> <p class="ql-block">车辆继续向察隅县方向行驶,雪山远去,山脚下溪水潺潺,绿色的青山上,看到了一片盛开的桃花。现在正是西藏林芝地区的桃花节。</p> <p class="ql-block">察隅河峡谷《千年水墨岩》。</p> <p class="ql-block">千年水磨岩位于察隅县西部,海拔约2400米。水磨岩的形成源于千年冰川融水的持续冲刷,河水在岩石裂缝侵蚀,形成长800米的峡谷,岩石表光滑,形态各异。冬季和春季枯水期是最佳观赏期,此时水位下降, 碧绿的河与裸露的岩石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磨岩下流淌的三曲河。</p> <p class="ql-block">千年水磨岩。</p> <p class="ql-block">水磨岩观景台留影。</p> <p class="ql-block">从丙中洛至察隅县城共270多公里,进入西藏界后道路路况极差。从察瓦龙乡至察隅县城200公里,行驶近10个小时。该公路星期一至星期五全路断路,只有每周六、日放行。在放行期间,遇见道路施工,还要在路边等待。所以这条路被称为勇士之路。</p><p class="ql-block">我们能顺利走完这条路,真是为我们的司机师傅高超的驾驶技术点赞!</p> <p class="ql-block">从丙中洛~察瓦龙乡~察隅县,终于完成了丙察察路的穿越,来到了察隅县城。</p><p class="ql-block">察隅县气候独特多样复杂,由于南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北有德姆拉雪山天然屏障保护,气候即有青藏高原的特色,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察隅县冰川雪山分布广泛,境内河流纵横,有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察隅河、怒江、玉曲河等几十条大中河流,水利资源极其丰富,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观。察隅县南部与缅甸和印度接壤,属边境地区。</p><p class="ql-block">照片背景,夕阳将雪山染成了金色,在县城的街道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推开入住宾馆的窗户,下面就是流淌的察隅河。青藏高原上的察隅县城,四面环山,在仅有的平地与坡地上高楼林立,街道干净整洁,现代化的通讯网络上网速度很快,吃饭住宿很方便,这里真是一个美丽的山城。</p> <p class="ql-block">本次旅行内容较多,继续编辑旅行美篇之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