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打袂惊,常骂袂听”/杨新榕

杨新榕

<p class="ql-block">  村庄里,阿福可是出了名的捣蛋鬼,他的种种行为让整个村子都为之头疼。</p><p class="ql-block"> 阿福打小就调皮好动得厉害,对学习那是毫无兴趣可言。每当坐在教室里,他的心就像长了翅膀,早就飞到外面的世界去了。一有空,他就像脱缰的野马般往外跑。一会儿爬上村子里那棵古老的大树,去掏那鸟窝里的小鸟,全然不顾鸟儿惊恐的叫声和树下大人们的呵斥;一会儿又跑到清澈的小河边,卷起裤腿就下河去摸鱼虾,把河水搅得浑浊不堪,家里也因为他弄得鸡飞狗跳。</p><p class="ql-block"> 起初,阿福的父母还耐着性子,苦口婆心地教导他,跟他讲学习的重要性,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可阿福就像耳朵里塞了棉花,根本听不进去,依旧按照自己的性子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时间一长,父母的耐心被消磨殆尽,开始对他拳脚相加。</p><p class="ql-block"> 每次阿福犯了错,那场面可真是让人揪心。只见父亲总是怒目圆睁,抄起一根粗木棍,追着阿福在满院子里跑。阿福呢,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四处逃窜,可终究还是逃不过父亲的手掌心。母亲则在一旁骂骂咧咧,数落着阿福的种种不是,什么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不听话之类的话如同炮弹般不断袭来。阿福被打得遍体鳞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可他骨子里那股倔强劲儿上来了,从不向父母求饶,只是用充满仇恨的眼神冷冷地看着父母,仿佛在无声地反抗着这一切。</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阿福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下手没个轻重,把人家打得鼻青脸肿的。老师无奈之下,只好把家长叫到学校来。父亲一听,气得满脸通红,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当着老师的面,又狠狠地揍了阿福一顿。回到家后,母亲也加入了打骂的行列,那打骂声交织在一起,响彻整个屋子。阿福被打得哭天喊地,可他心里却暗暗发誓:“你们再怎么打我,我也不会改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一点点增长,阿福对父母的打骂越来越麻木。他不再害怕那落在身上的棍棒,也不再听从父母的任何话。初中毕业后,阿福便彻底辍学在家,整天无所事事。要么和那些狐朋狗友出去鬼混,抽烟喝酒,惹是生非;要么就闷在家里,没日没夜地坐在电脑前上网打游戏,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逃避现实。</p><p class="ql-block"> 父母看着阿福越来越不成器,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那无奈的神情布满了他们的脸庞。他们也曾想过改变教育方式,不再打骂阿福,而是坐下来和他好好沟通,心平气和地问问他心里在想什么,未来有什么打算。可阿福对他们的话就像耳边风,充耳不闻,依旧过着自己那堕落的生活,丝毫没有要改变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阿福在外面和人打架,下手过重,把对方打伤了,被警察带到了派出所。父母心急如焚地赶到派出所时,只见阿福一脸不在乎地坐在那里,二郎腿一翘,仿佛这一切与他毫无关系。父亲气得浑身发抖,脸涨得通红,扬起手想再狠狠地打阿福一巴掌,可被母亲眼疾手快地拦住了。母亲泪流满面,哭着对阿福说:“儿啊,我们打了你这么多年,你怎么就不知道改呢?你看看你现在成了什么样子?”阿福却冷笑一声,不屑地说:“你们从小就只会打我骂我,什么时候真正关心过我?我变成这样,你们满意了吧!”说完,他用力挣脱父母的手,头也不回地大步走出了派出所。</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阿福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彻底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过。父母心急如焚,四处寻找他的踪迹,问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打听了他那些狐朋狗友的下落,可依旧一无所获。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父母就会坐在那张破旧的床边,想起自己曾经对阿福的种种打骂,泪水不禁夺眶而出,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p><p class="ql-block"> “常打袂惊,常骂袂听”,这句闽南五色话在阿福的故事里得到了如此惨痛的印证。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让阿福走上正轨,反而把他一步步推向了更深的堕落深渊,留下的只有那无尽的遗憾和悔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