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大唐孤勇者,叩不平之音

海绵生打椰

<h3>实习学校:上饶市实验中学<br>实习学科:语文<br>实习时间:2025年4月<br>实习生姓名:胡梦<br>实习生专业:汉语言文学<br>实习指导老师:陈婕<br>带队指导教师:毛奇芳<br>上课年级班级:八(3)班<br>上课章节:《马说》<br></h3> <h3>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寓言性论说文,借伯乐与千里马的比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h3> <h3>教学准备阶段<br>一、备课<br> 备课是教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备课不仅仅是准备教材和教学内容,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环境的全面了解和准备。<br></h3> <h3>1.梳理教材</h3> <h3>2.制作课件</h3> <h3>3.设计教案</h3> <h3>二、磨课<br> 磨课,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磨课,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磨课,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h3> 课堂教学过程 <h3>1.教师讲授<br> 课堂导入部分主要采用教师教授的方法,结合视频对作者韩愈以及本文《马说》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打好课堂基础。</h3> <h3>2.学生朗读<br> 识读字词解决字音后,采用集体朗读的方法,学生根据文章断句进行朗读,体会文章结构。</h3> <h3>3.师生互动<br> 文言字词积累环节,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去寻找课文中的文言字词,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由教师提问学生进行文言字词的学习。</h3> <h3>4.课堂答疑<br> 了解文章内容后,进而分析情感表达,采用思考探究的方式提出问题,如作者韩愈借“千里马”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文章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通过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h3> 5.精彩教学片段 <h3>6.板书设计</h3> <h3>教师评价<br>1.实习带队老师评价:该实习生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节奏把控得当,师生互动良好,展现了较强的教学潜质和成长空间。<br>2.实习指导老师评价:该实习生新课设计逻辑清晰,讲解生动,但课堂互动中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建议后续加强全局关注,提升整体课堂活跃度,仍有改进空间。</h3> <h3>教学反思<br>1.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法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情感,需继续保持。<br>2.可结合现实案例,如名人经历等等,加深学生对“伯乐及千里马”的理解。<br>3.课堂上要注意到全体学生,多将时间放在学生思考上而不是教师讲解上,课堂以学生为主体。</h3> <h3> 愿诸君,勇敢的追逐照耀自己的一束束光芒,奔赴生命的一次次春和景明,更要像昌黎先生一样,鸣不平之音,叩响时代不断拔节向上的声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