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寺一庙一故居 . 海棠茂盛开千年

白头翁

<p class="ql-block">化城禅寺位于宜兴市和桥镇。和桥建镇始于南朝宋景(和)、泰(始)年间(465),明末清初时,已是“民居鳞次,不下万家,帆樯车骑,络绎无休时”的大镇,享有苏南“小无锡”美称。相传新罗国王子金地藏渡海择地九华山,曾在和桥镇东横街梢搭芽屋留宿,故原名茅庵。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重建化城寺增置田产碑》记载:“邑治北三十里,有寺曰化城,吾宜首刹也。” 现在仅剩地藏殿是清代古建筑,列入宜兴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吴冠中的故居在宜兴和桥镇北渠村,这是他年幼时生活的地方。故居的破旧程度难于与大画家的成就相匹配,此处借用一下“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天才就是天才,与家境的优渥或贫困没有必然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苏轼一生三度被贬,流放地依次为黄州(今湖北黄冈)、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州)。但他仍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博大襟怀与乐观人生。东坡先生与宜兴名士蒋之琦交往很深,又经蒋之琦介绍认识了和桥望族邵民瞻,邵没有因乌台诗案而冷漠苏东坡,反而热情接待而结为知交,东坡先生许诺下次再见面时,要赠送海棠花一棵。数年后,邵氏庭院种下了这棵纷芳千年的海棠花,并留下“海棠无恙乎”的千古问候。千山暮雪,海棠依旧!不为岁月惊扰,平淡忧愁。</p> <p class="ql-block">周处宜兴人,年轻时力大无比却作恶多端,曾被宜兴百姓列为三害之一,蛟龙、猛虎和周处。周处后来降龙伏虎,改过自新,成了一代名将,战死在陕西乾县‌。周王庙始建于西晋元康九年(299年),历代均有修建。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重建。周王庙保存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碑刻100余方,现为全国文保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