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嶷山舜帝陵又称舜庙,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南32公里处的九疑山乡九疑山村南100米处的舜源峰下。</p> <p class="ql-block">尧天舜日广场</p><p class="ql-block">面积5000多平方米,耸立其中的九根龙凤石柱,由永州市的9个县(市、区)所捐赠。这九根石柱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多年前的西汉古地图上有明确标识。九根龙凤石柱中有五根龙柱,四根凤柱,最中间的龙柱雕刻九条龙,旁边的各两根龙柱雕刻五条龙,每根石柱的整体高度为9.5米,寓意着“九五至尊”。此外还有图腾柱、华表柱、风水柱等方面寓意,预示龙凤呈祥,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迴曲游廊</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同志题词碑亭</p><p class="ql-block">碑亭为二层八角重檐亭,建筑面积173平方米,高度为14.75米。亭内立有江泽民同志于2004年9月9日题的“九嶷山舜帝陵”汉白玉碑,碑高3.58米,宽1.5米。</p> <p class="ql-block">九嶷山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p> <p class="ql-block">神道</p> <p class="ql-block">祭祀广场</p> <p class="ql-block">舜帝陵</p> <p class="ql-block">现存舜庙为明洪武四年(1371)迁建于此,从明、清多次修茸,重修后的舜庙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由午门、神道、祭祀殿、拜殿、正殿、碑廊等21个单体建筑构成,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占地面积29.1公顷。庙内有“帝舜有虞氏之陵”陵碑一方、明清祭碑24方。九嶷山舜帝陵子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午门</p><p class="ql-block">午门为宫门式三门城搂,城楼面宽20米,进深12米,高14米,三孔拱午门形城门,城门砖石砌筑。中间为御道,两旁为甬道,御道是皇帝专属通道,甬道为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出入,现在午门只能表示过去的历史。城门上建有单檐歇山顶全木结构城楼一座,两侧有登楼石阶,城门上四周有回廊,供游人远眺。</p> <p class="ql-block">钟楼</p><p class="ql-block">钟楼为重檐歇山顶全木结构建筑,面宽、进深为12米,高12.9米。钟楼现存大钟为1998年由宁远县人民政府重新铸造,钟上刻有南朝宋武帝刘裕派遣湘州刺史张邵祭舜,颜延之代祭的祭文,名为《为张湘州祭虞帝文》,</p><p class="ql-block">这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官方祭舜帝文。百姓历来把钟声看作是消灾辟邪的福音,在特定的节日或庆典中,钟楼内的大钟会被敲响,表达人们对舜帝的崇敬之情,以及祈福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钟楼内)</p><p class="ql-block">三圣殿供奉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三位君主:尧、舜、禹,也是道教中信奉的三位大帝,即天官(尧)、地官(舜)和水官(禹),三官的信仰源于原始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早期道教中,三官是十分显要的神明,官的功能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解厄、水官招财进宝,因与人们的祸福荣辱密切相关,所以受到广泛供奉。()</p> <p class="ql-block">鼓楼</p><p class="ql-block">鼓楼为重檐歇山顶全木结构建筑,面宽、进深为12米,高12.9米。鼓楼内设有大鼓,鼓在古代是用来传递信息、召集民众或是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重要器具。每当有重要活动或庆典时,鼓楼中的大鼓就会被敲响,其浑厚的鼓声表达了人们对舜帝的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拜殿</p><p class="ql-block">拜殿为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清式建筑,建在高80厘米的花岗岩砌筑的须弥座上。殿宽24.04米,深18米,高14.95米,四周回廊,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拜殿为祭祀大典时备设祭品之处和祭祀人整理衣冠静心待祭之地。</p> <p class="ql-block">拜殿木牍简介</p><p class="ql-block">拜殿四周墙上木牍所摘录内容为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一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舜帝生平的文字记载《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首篇,是第一篇本纪。</p><p class="ql-block">记载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上古五帝的事迹“其中用了大篇幅的文字对舜帝的生平进行详细描述,让人们对被后人称为习孝祖、德圣、民师、帝范一的舜帝有了一定了解“在艺术方面,材料安排巧妙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叙事中穿插对话,突出了舜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政治家风范‘烘托出历代儒家所不断赞颂的自由、民主、君臣和睦、天下大同的祥和政治环境。</p> <p class="ql-block">正殿</p><p class="ql-block">正殿是舜帝陵庙的主殿,殿宽36.6米,深18.8米,高16.5米,建在高1.8米的石砌须弥座上。正殿是重檐庑殿顶砖木结构建筑,巨石巨木为柱。</p> <p class="ql-block">正殿前有石砌月台,月台前台阶正中装饰有云龙石雕丹陛。正殿回廊为高浮雕龙石柱,四周汉白玉围栏雕刻舜帝故事、九嶷山九峰及名人游九嶷山故事。殿内有舜帝座像、舜迹图壁画。</p> <p class="ql-block">抚瑶颂碑</p><p class="ql-block">抚瑶颂碑高3.5米,宽1.58米,厚0.3米,行书直版二十四行,两旁饰卷草,阴刻图案,碑额篆刻凤凰图案。此碑刻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由侍经官兵科给事中知永州府事丁懋儒撰文,永州通判纪光训书写。碑文记录了九嶷山瑶民造反,朝廷招抚一事。此碑立在舜庙主要是标榜当时朝廷继承舜德,教化百姓,不以兵戎相见,以德服人,平息叛乱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该碑行书,立笔均匀,起笔落笔均无重感。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平底阴刻,刻纹光滑流畅,字迹不失其真,是碑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寝殿</p><p class="ql-block">寝殿为单檐歇山顶全木结构建筑,阔18米,进深9.5米。殿内有陵碑,高2米,宽1.12米,碑题为“帝舜有虞氏之陵”,字型为隶书阳刻,四周刻有神龙护卫。据志书载,墓碑为汉代零陵郡守徐俭所立。人文始祖舜帝驾崩后,以山为陵,葬在寝殿后山舜源峰之上。</p> <p class="ql-block">古碑廊</p><p class="ql-block">古碑廊存放的均为清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原碑,古碑因年代久远,大多遗失,现仅存36块,其中祭文碑34块。清同治元年(1862年)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楷书“谕祭文”碑,书法精湛,为何绍基楷书遗留孤品,堪称书法珍品。另有“奉宪禁采”碑,为全国较早的环境保护碑。</p> <p class="ql-block">古柏</p> <p class="ql-block">夫妻如意柏</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棵有着六百多年树龄的古柏树,相传当时种植的时候是两棵树,由于种植的距离比较近,长着长着就成了一棵树,象一对恩爱的夫妻在这里长相依,永不离。所以当地老百姓就称它为夫妻如意柏,象征家庭幸福、如意美满。</p> <p class="ql-block">舜帝陵门票半价30元,1.5小时游览,景区游客不多,专业讲解一波接一波,参观感特好。只是专心拍照就无心听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