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小时候看电影的地方

若 翰

<p class="ql-block">4月18日上午,历经两年多精心改造的苏北电影院片区正式开街。正中央“苏北电影院”五个红色大字、上方的五角星及下方的工农兵人物雕塑,在修缮后焕然一新,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热闹场景。曾经承载着几代人青春记忆的老地标,以全新姿态惊艳亮相。</p> <p class="ql-block">老建筑修旧如旧,墙上《南征北战》、《小兵张嘎》等经典老电影海报在阳光下泛着岁月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扬州有了电影放映,是全国最早有电影放映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民国24年(1935年),"南京大戏院"改造成能放电影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大戏院"成为苏北电影院的分院,1955年5月拆除。</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49年的苏北电影院则是扬州城里最早的专业电影院,见证了扬州电影放映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1949年,位于广陵路316号的苏北电影院前身“上海大戏院"正式建成,为扬州第一家专业影院。电影院1950年2月开业,经理朱瑞清,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乌鸦和麻雀》。</p> <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上海大戏院"公私合营,更名为公私合营大上海电影院。</p><p class="ql-block">1951年5月24日更名为苏北电影院,为地方国营企业,直属苏北行政公署文教处领导。</p> <p class="ql-block">苏北电影院地处繁华闹市口,营业情况良好。每天放映3~4场电影,节假日全天放映6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里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欢聚时光,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回忆。</p> <p class="ql-block">左单右双,对号入座。</p> <p class="ql-block">文革初期,广陵路改为东方红路,苏北电影院改名为东方红电影院,所以毛主席像是每个单位都要敬拜的。文革结束后,随着拨乱反正的推进,约在1981年前后,东方红路恢复原名广陵路,东方红电影院恢复原名苏北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此次改造中,设计团队以“修旧如旧、活化传承”为理念,选取1952年的建筑外观作为改造蓝本,恢复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外立面基本形式,连后期添加的二楼挑空中层也予以保留,还原了最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让这座老建筑重获新生。</p> <p class="ql-block">在内部空间改造上,原本的观众席区域被匠心打造成展示扬州电影放映史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二楼展示区的胶片墙更是一大亮点,那些从场地清理时发现的老胶片,虽不足原有数量的10%,却串联起超2000部电影放映的辉煌过往,配合前沿数字技术,重现昔日光影盛景。</p> <p class="ql-block">苏北有影”、“广陵时空”等五个主题板块错落有致,200余张珍贵老照片、1951年首张放映许可证、1985年“苏扬影字第1号”登记证等老物件整齐陈列。</p> <p class="ql-block">1949年,扬州烛炭业理事长、大申蜡烛店老板朱瑞清,国华大药房老板吴彭龄,庆宝银楼老板丁树芝、谢馥春老板谢箴斋、苏北机米厂老板王哲民等人合股购买了孙立人的公馆,翻建成电影院,当时定名为"上海大戏院"。</p> <p class="ql-block">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抚民,号仲能,汉族,生于安徽庐江,祖籍安徽舒城县三河镇(今合肥肥西县)。他是中华民国将领。抗战期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被誉为"东方隆美尔"。</p> <p class="ql-block">谢箴斋(1888-1952,谢松甫子),上海大戏院股东之一,扬州古老的化妆品品牌"谢馥春"第四代传人,凭借卓越的创新精神,引入法国香精技术,推出了鸭蛋粉和桂花油等新品,他创造的鸭蛋香粉、香件获美国巴拿马万国赛会银奖。</p> <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广陵路改名东方红路,苏北电影院也一度更名为东方红电影院。之后又恢复为苏北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参加“苏北电影院开幕典礼”的人员合影的老照片弥足珍贵,拍摄时间是1950年2月,落款是中国照相馆,我记得当时的中国照相馆就在苏北电影院斜对面,也是一家老字号。两旁的标语是“推广社会致教育,发展电影事业”,全是繁体字,切合时代风貌。</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样板戏在各地放映。第一部影片《智取威虎山》1971年在扬州放映时引起轰动,有些电影院通宵放映,以满足观众要求。尔后《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龙江颂》、《白毛女》等样版戏影片都为观众所喜爱。</p> <p class="ql-block">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录像厅、歌舞厅兴起,彩色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人们的娱乐方式开始多样化。1987年苏北电影院增设录相厅。1996年扬州市影剧公司与苏北电影院筹资装璜了影院,观众座席换成沙发软椅,门厅内增加灯光喷泉,咖啡座,门厅上方有电脑显示屏,灯光、银幕都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泰坦尼克号》是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一部爱情片。也是老扬州人对苏北电影最后辉煌的一点记忆。1997年,《泰坦尼克号》在苏北电影院上映。该片上映的时候场场爆满,再次上演了"一票难求"的盛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4年,名噪一时的苏北电影院在营业的第55个年头落下帷幕,与观众告别。</p> <p class="ql-block">苏北电影院放映单位卡,记录了苏北电影院放映机的产地、型号等信息。</p><p class="ql-block">电影放映机根据影片宽度不同,有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等。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放映机来自四面八方,有苏联、捷克、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产品,大多是移动式提包机,便于流动放映。</p> <p class="ql-block">50年代开始,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电影放映设备,扬州大多数外国放映机逐步被国产机器所取代。35毫米固定座机大多使用哈尔滨电影机械厂生产的"松花江﹣5501型"和"5502型"机,16毫米和35毫米移动机使用南京电影机械厂生产的"长江 FL -16型"和"长江 FL -35型"放映机。80年代末,广东电影机械厂生产的"珠江牌"放映机,因其性能好,外形美观,扬州市陆续购进"珠江2型"18台,苏北电影院有2台。</p> <p class="ql-block">影院二楼小放映厅还将不定期免费播放老电影,让新老扬州人沉浸式感受电影事业的发展变迁。</p> <p class="ql-block">现在播放的老电影是《地道战》。</p> <p class="ql-block">电影散场后,二楼的观众正是从这水泥楼梯出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