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设从宜昌启航——《中国筑坝人》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肖佳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亲爱的水电建设者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满怀激动之情,参加《中国筑坝人》出版发行座谈会。在此,我谨代表本书主创团队,向出席本次座谈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过去十二年,我们以镜头为笔、光影为墨,记录下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的壮丽史诗。历经两年精心编辑,《中国筑坝人》一书终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发行。接下来,我从六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本书的创作编辑历程、意义和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宜昌: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江,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见证了中国水电建设的辉煌征程。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一座座水电丰碑在长江干流相继崛起,从葛洲坝、三峡,到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直至2022年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六颗“水电明珠”,串联起一条横跨1800公里、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而这条宏伟走廊的起点,便是我们脚下的宜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世界著名企业——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在宜昌这片热土孕育、发展壮大,并逐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设的中流砥柱。宜昌政府在清洁能源走廊建设中,从人力、物力到财力,各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与政策保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中国水电事业及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水电之都”,宜昌培养了一代代执着记录水电建设的摄影人。我们团队先后出版多部水电建设专著。黄正平出版了《中国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图志》;我主编或参与编辑出版了《葛洲坝工程记忆》《葛洲坝工程遗产记忆》《中国长江——三峡影像录》、《中国筑坝人》等图书。文振效、黎明老师同样出版过多部著作。我们为宣传“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彰显宜昌对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建设的贡献,做了大量工作。未来,我们还将推出《葛洲坝图志》《中国护坝人》等系列作品,继续为时代留影,为建设者立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十二年磨一剑的创作历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史,堪称当代中国的奋斗史诗。自2012年开工至2022年竣工,数万建设者奉献十余年青春,在金沙江深山峡谷间铸就这座装机规模世界第二的超级工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团队全程跟踪记录这段光辉岁月,历经12年,5次深入建设一线开展专题创作,单次最长拍摄达45天。其间,我们与建设者们同吃同住,拍摄上万张照片,从中挑选出1178位建设者的肖像,精选600幅作品汇集成《中国筑坝</p><p class="ql-block">人》一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为时代留影,为建设者造像铸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本书秉持“为时代留影、为建设者造像铸魂”的宗旨,力求打造中国首部以水电建设者为主体的影像志。我们期望通过这些鲜活影像,让世界领略中国水电建设者的工匠精神,聆听新时代劳动者的奋斗足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始终坚信,“今天的照片就是明天的历史”。摄影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记录与传播的工具。我们的作品,不仅是个人创作,更是中国水电事业发展的见证。透过这些影像资料,人们既能看到中国水电建设的巨大成就,又能了解成就背后的故事。这些影像资料,不仅具有记录与纪念价值,更具教育意义。它们可作为后人研究中国水电工程历史的重要资料,也能为工程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提供丰富素材。此外,这些照片还能激励后人,让他们了解、尊重前辈的辛勤付出,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成果。我希望这些影像资料能得到妥善保存与充分利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匠心独运的内容架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全书采用七大部分立体呈现:</p><p class="ql-block">1. 序言:由省文联副主席马尚云撰写,向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者致以崇高敬意。</p><p class="ql-block">2. 超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洋洋万余字,详细介绍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历程及其在水电领域的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3. 建设者影像:涵盖环境肖像、直立肖像、白背景肖像、</p><p class="ql-block">4. 建设备忘录:记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项与关键记忆。</p><p class="ql-block">5. 白鹤滩水电站大事记:梳理电站建设的重大时间节点与标志性事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6.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说白鹤滩水电站:用一系列数据展现白鹤滩水电站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方面的突出成就。</p><p class="ql-block">7. 白鹤滩水电站主要参建单位名录:列出为电站建设作出贡献的主要参建单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四大鲜明的创作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时空跨度大、涉及人数众多:拍摄历时长达12年,拍摄期间,我们与建设者们一同生活、劳作,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进行拍摄工作。累计拍摄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者达1178人,肖像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环境肖像370人、直立肖像20人、白背景肖像168人、工种肖像8人、笑脸肖像8人 ,班组合影26个共406人,夫妻合影12对共24人。这些影像中,省级以上劳模有26人,白鹤滩水电站优秀建设者达192人。作品从大坝建设场景到建设者个人、班组、夫妻等多个维度,生动呈现了中国筑坝人的工作与生活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每一幅画面都深刻诠释了水</p> <p class="ql-block">电建设者 “平凡铸就伟大” 的精神内涵,不仅真实记录了工程建设进程,更饱含深情地颂扬了劳动精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注重影像真实性与史料性:本书创作周期长,人员流动频繁,大量工程建设相关文字和图片的信息采集难度极大。为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史料性,我们制定了 “三个一” 拍摄计划,即给每位拍摄的建设者填写一张《中国筑坝人: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者影像档案》表,拍摄一张环境肖像,并录制一段建设者自我介绍视频。我们让建设者填写《白鹤滩建设者影像档案》表,表中涵盖姓名、年龄、电话、工作单位、工作时间、从事工作、参建感言等内容。拍摄时,让建设者手持自己填写的表格拍照,有效避免后期编辑时人物信息出错。此外,为进一步核实资料真实性,我们将相关照片和资料传给建设者所在单位审核,以确保影像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如此一来,这张照片便超越了单纯环境肖像的意义,更紧密围绕为建设者造像铸魂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撰写白鹤滩水电站相关文字时,我们查阅了大量正规渠道资料,成稿后再请相关专家审核。诸如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历程、历史地位和作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备忘录、白鹤滩水电站大事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说白鹤滩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主要参建单位名录等文章都经过多次修改、反复核实。历经两年多的编辑校核,克服重重困难,才完成这本书的编辑工作,确保了白鹤滩建设者影像档案的准确真实,使本书具有史料性和文献性价值。</p><p class="ql-block">3. 专业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我们秉持严谨态度,使用专业摄影设备进行拍摄。拍摄建设者时采用1亿像素相机,运用白背景拍摄直立肖像、班组合影,并在表现手法上采用拼版、组照等多种形式,生动塑造建设者形象。</p><p class="ql-block">4. 科技赋能的历史存档:建立数字化影像库,开发“水电英雄谱”公众号,将拍摄的图片、视频上传至网上,供建设者观看下载。我们还拍摄了上百个小视频,上传到视频号、今日头条等自媒体,通过新媒体让建设者的故事永久流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以书为媒,传递敬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拍摄伊始,我们便怀揣一个心愿:给入书的建设者送一本图书。为此,我们采取了三种发行方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单位赠送:对于有明确单位的建设者,我们将图书送给其单位,再由单位转送给建设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线上活动:开设 “水电英雄谱” 公众号,开展 “寻找水电站建设者,礼赞中国筑坝人” 活动,参与者在后台留下地址,我们邮寄送书。</p><p class="ql-block">3. 送书到工地:今年4月,我们组织了12人,开展 “聚焦大国重器,礼赞水电站建设者” 活动,分别奔赴白鹤滩、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水电站,亲自为建设者送书。每到一处,都受到建设者们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赞扬。 </p><p class="ql-block">建设者范智拿到《中国筑坝人》这本书时,感慨万分:“看到自己的照片被收录在书中,我深感无比自豪与荣幸。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好地服务广大建设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峡建工集团白鹤滩建设部原书记何炜,从我手中郑重接过《中国筑坝人》一书,深情动容地说道:“你们为白鹤滩建设者留存了如此珍贵的影像资料,还精心出版发行,这本书极具收藏价值。我代表所有建设者,向湖北的摄影师们表示衷心感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不单单是一本书,更是一座用光影铸就的丰碑。它记录着中国水电人勇攀世界巅峰的奋斗足迹,见证着新时代劳动者创造的不朽传奇。我们期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领略中国水电建设者的磅礴伟力,读懂奋斗者的赤诚初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衷心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助力这部作品在大家的指导帮助下日臻完善。感谢所有为本书拍摄、编辑过程中给予帮助支持和指导的各位老师,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