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海北岸的古建筑

闲人

<p class="ql-block">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始建于辽代,历经元、明、清扩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修整,现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北京最古老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p> <p class="ql-block">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是皇太子的书斋,它以叠石为主景,周围配以亭榭楼阁,小桥流水,叠石岩洞,布局巧妙,体现了我国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p> <p class="ql-block">  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是北海公园著名的景区之一。明代时为西天禅林喇嘛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扩建后,改名西天梵境。西天梵境让游客沉浸在佛教文化体验中,享受心灵的宁静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  用金丝楠木建造的大殿——大慈真如宝殿。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大殿不施彩绘,完全以楠木本色示人。</p> <p class="ql-block">  鼓楼</p> <p class="ql-block">  琉璃牌楼。</p> <p class="ql-block">  北海九龙壁,是中国现存三座古代九龙壁中唯一一座双面影壁,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位于北海公园北岸,全长27米、高5米,共镶嵌424块琉璃砖,代表清代皇家琉璃工艺的最高成就,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快雪堂位于北海公园的北侧,是一座‌皇家三进院落‌,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其建筑结构独特,布局幽静,主体为楠木殿,内藏丰富的书法石刻,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现为快雪堂书法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快雪堂大殿全部采用珍贵金丝楠木建造,配以太湖石影壁及乾隆题刻“云起”。‌主殿的结构采用罕见的金丝楠木,无漆饰,木质温润抗蛀,历经200余年仍保存完好,被誉为“楠木殿”。</p> <p class="ql-block">  铁影壁,位于北海公园内,始建于元朝时期,原为建德门内寺庙前照壁,因颜色和质地似铁,故称铁影壁。高1.89米,长3.56米,厚0.38米,是中国唯一用独块岩石雕刻而成的照壁,是石刻照壁中的杰作,为研究元朝时期的石刻艺术提供了实物案例。</p> <p class="ql-block">  阐福寺,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太素殿旧址。清孝庄皇后死后曾在此祭奠,乾隆尊生母之愿,下令改为喇嘛庙,赐名阐福寺,其规制仿河北正定隆兴寺。</p> <p class="ql-block">  鼓楼</p> <p class="ql-block">  钟楼</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  万佛楼牌楼遗址,万佛楼牌楼的两座 建于乾隆三十五年 (1770年)分别位于万佛楼前水池的南北两侧。桥北牌楼1910年之前即已塌, 桥南牌楼因多年失修于1954年拆除。</p> <p class="ql-block">  石经幢,上面的佛像雕刻的十分精致。</p> <p class="ql-block">  万佛楼前东侧的夹杆石 是藏传佛教寺院布局中的特色标志,此件夹杆石 ,二龙 ,足五爪 于云海之间戏珠 ,具有典型的清乾隆时期风格。夹杆石的作用是让幡杆的根基更加稳固。</p> <p class="ql-block">  妙相亭,建于乾隆三十五年 ( 1770年)。亭内竖立十六角石塔 ,塔身刻有五代贯休所绘十六罗汉像及乾隆题赞,为石刻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是清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的。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殿,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宮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缕花纹,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楼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 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河上有一座雕栏石桥。</p> <p class="ql-block">  琉璃牌楼。</p> <p class="ql-block">  极乐世界殿。</p> <p class="ql-block">  五龙亭,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中为龙泽亭,西为涌瑞亭、浮翠亭, 东为澄祥亭、滋香亭。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将木制孤形桥改为石桥,并安装了青石栏板和柱子。这里还是帝后及大臣们垂钓赏月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