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14号我们从索科特拉岛飞阿布扎比,打车去迪拜,部分团友回国,我们继续下面的行程。第二天我们在迪拜休整,等待其他团友的加入。</p><p class="ql-block">3月16日清晨5点30分,我们从迪拜酒店出发往机场飞往南苏丹的首都朱巴,开启我们的南苏丹之旅。下午1点半,飞机平稳落地朱巴。踏出机舱的瞬间,39度的热浪扑面而来。下了飞机看到那里的地勤人员,第一感觉就是他们身形都特别高大,走路的体态和模特有些相像。经过了解,知道了他们是丁卡人、努尔人,他们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人种,Anok Yai,是南苏丹的难民,现在是世界上最红的模特。随后,我们一行人来到朱巴的中餐馆用餐,餐馆旁便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中国超市,大家急忙在超市里采购补给物资。</p> <p class="ql-block">南苏丹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于2011年正式宣布独立 。当天下午3点30分,我们向着蒙达理部落出发,开始探索这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蒙达理部落离朱巴大概三十多公里,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国家一号公路,成为了南苏丹交通建设的重要成果。半小时后,车队抵达一处检查站,一根绳子横在路中央拦住去路。地导急忙上前沟通,随后持枪的检查人员上车仔细检查。我们被告知,在朱巴城区严禁拍照,此前就有一位中国女性因无视规定拍摄,被关押长达两个月之久。这一警示让我们格外谨慎。经过一番检查,我们被放行。我不知道蒙达理部落,但对一群体形高大长着长长角的牛和部落的人和谐相处的画面记忆犹新,被老师告知,那就是蒙达里部落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踏入蒙达里部落,鲜活的生活场景即刻呈现在眼前,有的在忙于收集牛粪,有的在抚摸安哥拉牛,当我们举起相机,眼前的一切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有人因镜头的出现而停下手中的活计,若提出拍摄需求,正在忙碌的人们会默契配合,或是调整位置,或是露出质朴的笑容,让这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以最完美的姿态定格。</p> <p class="ql-block">用牛粪染头发的女孩们</p> <p class="ql-block">而这个小伙子则用他们特有的树枝条来刷牙</p> <p class="ql-block">暮色渐浓,天边的落日将云层染成琥珀色,为草原镀上一层温暖的柔光。远处传来清脆的铃铛声,由远及近,外出觅食的牛群在牧人的引领下缓缓归来。安科列奶牛巨大的弯角在夕阳下勾勒出优美的轮廓,颈间的铜铃随着步伐摇曳,碰撞出细碎而悦耳的声响,与此起彼伏的哞叫交织成一首独特的牧归曲。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祥和,只留下这人与自然、人与牲畜和谐共处的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我们准备离开蒙达里部落。当我们向部落的人们挥手告别时,他们也热情地挥手回应,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17日,清晨9点半,我们踏上前往博雅部落的路途。本以为180公里的路程不算远,没想到这一路颠簸辗转,到晚上8点半才抵达目的地。11个小时的漫长车程,让每一寸疲惫都渗入骨髓。不过好在这里路虽然很糟糕,但车的状况还不错,不需要一路修车,空调也还运转正常。</p><p class="ql-block">抵达后,我们匆忙安营扎寨。浑身疲惫的我,一钻进帐篷便沉沉睡去。凌晨3点半,我从睡梦中醒来,抬眼望去,只见皓月高悬夜空,清辉洒落。虫鸟在夜色中低吟浅唱,一旁帐篷里传来的呼噜声,与这自然之声交织,竟也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天籁之音”。</p> <p class="ql-block">一大清早我们拿着相机去旁边的博雅部落拍摄他们的日常。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跟在我们的身边,在博雅部落中,女性是家庭的支柱。一大清早,她们在盖房子。汗珠混合着独特的图腾,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男人们则悠闲自在很多,大多在树荫下休息。</p> <p class="ql-block">激昂的鼓声和优美的歌声传来,呼唤我们回到营地,原来部落给我们准备的节目要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妇女穿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它们是由手工编织布料制成,上面绣有复杂图案,讲述着部落的历史与传说。</p> <p class="ql-block">而她们的舞蹈也因具有冲击力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10:30我们结束拍摄,几个小时高强度拍摄,让我们精疲力尽。出发前往拓跋沙部落,但沿途的人文景观则让我们不时停下车来,举起镜头,留下珍贵的瞬间。</p>